一种具有自动纠偏功能的送管装置,包括:内框架、外框架、行走马达、限位装置,其中,内框架嵌套在外框架的内部,外框架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内框架相连,液压缸的缸体与外框架相连,外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数个车轮,车轮底部设置有钢轨,钢轨固定在铺管船的甲板上;行走马达固定在外框架上,行走马达的前端安装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并固定在甲板上;限位装置是由数个限位开关构成,其中,上下限位开关安装在外框架上,左右限位开关安装在钢轨的两端,限位开关与送管线电控系统的位置传感器相连,位置传感器与电磁阀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把海底管道摆正布在铺管线上,从而降低了海底管道在铺管线上调整对正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底管道铺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铺管船铺设海底管道时具有自动纠偏功能的送管装置,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在海上石油开发工程中,通常在采油平台之间或采油平台与陆地之间铺设海底管道,通过海底管道对油气进行输送。因此,海底管道铺设作为海上油气田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海上油气田的开发、生产和产品外输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海洋石油的发展趋势是走向深海,随着海洋油气开发技术的进步,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采油平台的作业水深已达3000m,钻井深度超过万米,海底管道的铺设水深也达到了 3000m左右。这就对海底管道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最为常用的海底管道铺设方法是采用铺管船进行铺管作业。铺管作业过程如下(I)将海底管道经陆上预制厂预制成设定分段后,用船运到铺管船上;⑵将海底管道分段逐段组装焊接成设定长度;(3)焊接好后管段在铺管船向前移动时,从铺管船尾部的托管架上滑入海中。在上述整个铺管作业的过程中,管段下滑的长度必须与船的位移量同步,同时,铺管船必须处于较稳定的状态。陆上预制的海底管道分段,其长度一般为12. 2M (单节点)或24. 4M (双节点),在铺管作业过程中,需要把海底管道分段从送管线输送到铺管线上,然后,再在铺管线上将海底管道分段逐段组装焊接。由于在整个送管线上没有设置自动纠偏功能,使得海底管道分段在被运送过程中,往往位置不正,当被运送到铺管线上后,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由人工对其进行调整,因此,降低了铺管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具有自动纠偏功能的送管装置,其安装在送管线和铺管线之间,可以把因为各种因素倾斜的海底管道摆正布在铺管线上;从而降低了海底管道在铺管线上调整对正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自动纠偏功能的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框架、外框架、行走马达、限位装置,其中,内框架嵌套在外框架的内部,外框架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内框架相连,液压缸的缸体与外框架相连,外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数个车轮,车轮底部设置有钢轨,钢轨固定在铺管船的甲板上;行走马达固定在外框架上,行走马达的前端安装有齿轮,该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固定在甲板上;限位装置是由数个限位开关构成,其中,上下限位开关安装在外框架上,左右限位开关安装在钢轨的左右两端,上下左右限位开关与送管线的电控系统中的位置传感器相连,而位置传感器又与电磁阀相连。所述内框架的顶部设有V字形的耐磨板。所述行走马达为液压马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安装在送管线和铺管线之间,可以把因为各种因素倾斜的海底管道摆正布在铺管线上;从而降低了海底管道在铺管线上调整对正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限位装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控制系统原理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I.内框架、2.车轮、3.外框架、4.钢轨、5.行走马达、6.齿条、7.上下限位开关、8.左右限位开关、9.电磁阀、10.电磁阀。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一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内框架I、车轮2、外框架3、行走马达4、限位装置,其中,内框架I嵌套在外框架3的内部,其顶部设有V字形的耐磨板,可实现顶升海管时的自动对中,内框架I可由液压缸驱动实现垂直升降功能。液压缸安装在外框架I的内部,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内框架I相连,液压缸的缸体与外框架3相连,在驱动液压缸伸缩的同时,实现内框架I相对外框架3的垂直运动;外框架3作为承重主体,其底部安装有数个车轮2,本实施例为安装四个车轮2。车轮2底部设置有钢轨4,钢轨4采用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在铺管船的甲板上,可实现外框架3的左右运动;行走马达5固定在外框架3上,行走马达5的前端安装有齿轮,该齿轮与齿条6啮合,齿条6采用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在甲板上,通过行走马达5带动齿轮旋转及齿轮与齿条6的啮合运动,以驱动外框架3沿钢轨4左右运动;限位装置是由数个限位开关构成,其中,上下限位开关7安装在外框架3上,左右限位开关8安装在钢轨4的左右两端。上下左右限位开关7、8与送管线的电控系统中的位置传感器相连,而位置传感器又与电磁阀9、10相连,当本专利技术运动到极限位置后,触发限位开关,并产生电信号以驱动所对应的电磁阀9、10动作。根据需要,可调整送管装置上、下极限位置和左、右极限位置。本实施例行走马达5为液压马达。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其安装在送管线和铺管线之间,上下左右限位开关7、8与送管线的电控系统中的位置传感器相连,而位置传感器又与电磁阀9、10相连。当送管装置到达左、右限位时,左、右限位开关8被触发,触发信号使所对应的电磁阀9或10断电,送管装置便停止动作。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自动纠偏功能的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框架、外框架、行走马达、限位装置,其中,内框架嵌套在外框架的内部,外框架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内框架相连,液压缸的缸体与外框架相连,外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数个车轮,车轮底部设置有钢轨,钢轨固定在铺管船的甲板上;行走马达固定在外框架上,行走马达的前端安装有齿轮,该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固定在甲板上;限位装置是由数个限位开关构成,其中,上下限位开关安装在外框架上,左右限位开关安装在钢轨的左右两端,上下左右限位开关与送管线的电控系统中的位置传感器相连,而位置传感器又与电磁阀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自动纠偏功能的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的顶部设有V字形的耐磨板。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自动纠偏功能的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马达为液压马达。全文摘要一种具有自动纠偏功能的送管装置,包括内框架、外框架、行走马达、限位装置,其中,内框架嵌套在外框架的内部,外框架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内框架相连,液压缸的缸体与外框架相连,外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数个车轮,车轮底部设置有钢轨,钢轨固定在铺管船的甲板上;行走马达固定在外框架上,行走马达的前端安装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并固定在甲板上;限位装置是由数个限位开关构成,其中,上下限位开关安装在外框架上,左右限位开关安装在钢轨的两端,限位开关与送管线电控系统的位置传感器相连,位置传感器与电磁阀相连。本专利技术可以把海底管道摆正布在铺管线上,从而降低了海底管道在铺管线上调整对正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文档编号F16L1/16GK102943924SQ20121042093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专利技术者王晓波, 赵冬岩, 程楷, 齐金龙, 陈翠和, 张雪粉, 朱熙耕, 万箭波, 于洋, 陈建长, 蒋喆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精研工程机械传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动纠偏功能的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框架、外框架、行走马达、限位装置,其中,内框架嵌套在外框架的内部,外框架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内框架相连,液压缸的缸体与外框架相连,外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数个车轮,车轮底部设置有钢轨,钢轨固定在铺管船的甲板上;行走马达固定在外框架上,行走马达的前端安装有齿轮,该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固定在甲板上;限位装置是由数个限位开关构成,其中,上下限位开关安装在外框架上,左右限位开关安装在钢轨的左右两端,上下左右限位开关与送管线的电控系统中的位置传感器相连,而位置传感器又与电磁阀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波,赵冬岩,程楷,齐金龙,陈翠和,张雪粉,朱熙耕,万箭波,于洋,陈建长,蒋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精研工程机械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