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3339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包括胎面、内衬、帘布层和胎圈,所述内衬为拱形,帘布层包覆于内衬之外,胎圈为单钢丝缠绕制成,胎面位于帘布层的顶部;所述帘布层为聚酯帘线,所述轮胎冠宽和断面宽之比为110~120%。轮胎的内轮廓犹如一个拱桥,可以使应力均匀分布到轮胎每一个位置,降低轮胎的变形几率。较高的冠宽和断面宽之比,可以提供更大的接地面积及轮胎的抓地力。由于冠宽的加大,胎面两侧采用单向夸张胎牙设计,能使轮胎在雨林地貌能发挥出色的抓地力及驱动力,采用窄胎侧宽胎面及夸张的胎牙设计,还可以保护轮胎胎侧,避免胎侧被尖锐的石头割伤或刺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越野型雨林轮胎,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野竞技将受到越来越多人得喜爱,越野轮胎将成为主流,轮胎是汽车上的安全件,轮胎的安全性将尤为重要,如何提高轮胎的安全性将成为公司重要课题。水压爆破试验是检验轮胎安全性的重要试验,在现在国内轮胎企业中,轮胎胎圈钢丝成型方式多采用根排缠绕方式,这种缠绕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钢丝扯断力利用率低,最多只有钢丝扯断力的50%,造成材料的浪费,轮胎的抗爆破能力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月台。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胎面、内衬、帘布层和胎圈,所述内衬为拱形,帘布层包覆于内衬之外,胎圈为单钢丝缠绕制成,胎面位于帘布层的顶部;所述帘布层为聚酯帘线,所述轮胎冠宽和断面宽之比为Iio 1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拱形为三段圆弧组成,三段圆弧的半径比为20:4:3ο所述胎面包括胎肩部和中央花纹块,所述胎肩部位于中央花纹块的两侧,且胎肩部上设有单向胎牙,单向胎牙的高度为25 35mm。轮胎胎肩部每一块单向胎牙就像一个个小的挖掘机,能够提供强大的抓地力,无论在再恶劣的路上,轮胎都能够死死地抓住地面,为汽车提供强大的抓地力。所述中央花纹块凸出的设置在胎面的中央。采用宽胎面设计理念,增大其接地面积,胎面冠部中央花纹的凸出设计,增强轮胎在泥泞的湿地路面上的防滑能力。所述胎面上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上设有第二凸块。使第一凸块上的泥土及石块很容易被甩出或弹出,增强轮胎的自洁性能,避免在泥地里空转打滑。为达到更好的自洁净性能,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面积比为9:1,高度比为3:1。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单钢丝缠绕技术,在使用相同甚至更少的胎圈钢丝的情况下,大幅度的提高轮胎水爆性能,减少或消除轮胎在使用情况下由于子口断裂而造成的轮胎爆破,减少或消除轮胎即使在不正当充气情况下轮胎的爆破现象;消除钢圈接头过多过大产生的应力集中;提高钢丝圈的扯断力利用率,钢丝扯断力利用率达97%以上。轮胎的内轮廓犹如一个拱桥,可以使应力均匀分布到轮胎每一个位置,降低轮胎的变形几率。较高的冠宽和断面宽之比,可以提供更大的接地面积及轮胎的抓地力。由于冠宽的加大,胎面两侧采用单向夸张胎牙设计,能使轮胎在雨林地貌能发挥出色的抓地力及驱动力,采用窄胎侧宽胎面及夸张的胎牙设计,还可以保护轮胎胎侧,避免胎侧被尖锐的石头割伤或刺扎。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胎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胎面I、内衬2、帘布层3和胎圈4,所述内衬2为拱形,帘布层3包覆于内衬2之外,胎圈4为单钢丝缠绕制成,胎面I位于帘布层3的顶部;所述帘布层3为聚酯帘线,所述轮胎的冠宽和断面宽之比为110 120%。本实施例的拱形为三段圆弧组成,三段圆弧的半径比为20:4:3。单钢丝缠绕技术,使用的钢丝根数就大大减少,钢丝的覆胶量减少50%,这样可以较大幅度的减少使用橡胶对环境的污染,钢丝的扯断力利用率也大大提高,单钢丝的钢丝利用率基本都在97%以上,而根排缠绕最多在70%左右,随着轮胎使用气压的增大钢丝的利用率逐渐降低,在使用根数是根排缠绕一半的情况下,单钢丝缠绕的水压爆破值任远远大于根排缠绕。根排缠绕会在钢丝圈底部留下一排接头,这就好比在轮胎滚动的时候在路上横着一把刀口向上的刀,钢丝圈很容易在此断裂,主要原因是应力集中于此,导致钢丝断裂,单钢丝缠绕在钢丝圈上就不会留下接头,钢丝圈各个部位均匀受力,钢丝圈的抗拉强度大大提闻。如图2所示,胎面I包括胎肩部11和中央花纹块12,所述胎肩部11位于中央花纹块12的两侧,且胎肩部11上设有单向胎牙111,单向胎牙111的高度为25 35mm。轮胎胎肩部每一块单向胎牙111就像一个个小的挖掘机,能够提供强大的抓地力,无论在再恶劣的路上,轮胎都能够死死地抓住地面,为汽车提供强大的抓地力。所述中央花纹块12凸出的设置在胎面I的中央。采用宽胎面I设计理念,增大其接地面积,胎面I冠部中央花纹的凸出设计,增强轮胎在泥泞的湿地路面上的防滑能力。所述胎面I上设有第一凸块13,第一凸块13上设有第二凸块131。第一凸块13和第二凸块131的面积比为9:1,高度比为3:1,使第一凸块13中的泥土及石块很容易被甩出或弹出,增强轮胎的自洁性能,避免在泥地里空转打滑。权利要求1.一种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包括胎面(I)、内衬(2)、帘布层(3)和胎圈(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为拱形,帘布层(3)包覆于内衬(2)之外,胎圈(4)为单钢丝缠绕制成,胎面(I)位于帘布层(3)的顶部;所述帘布层(3)为聚酯帘线,所述轮胎的冠宽和断面宽之比为110 120%ο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为三段圆弧组成,三段圆弧的半径比为20:4:3。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I)包括胎肩部(11)和中央花纹块(12),所述胎肩部(11)位于中央花纹块(12)的两侧,且胎肩部(11)上设有单向胎牙(111),单向胎牙(111)的高度为25 3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花纹块(12)凸出的设置在胎面(I)的中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I)上设有第一凸块(13),第一凸块(13)上设有第二凸块(13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13)和第二凸块(131)的面积比为9:1,高度比为3:1。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包括胎面、内衬、帘布层和胎圈,所述内衬为拱形,帘布层包覆于内衬之外,胎圈为单钢丝缠绕制成,胎面位于帘布层的顶部;所述帘布层为聚酯帘线,所述轮胎冠宽和断面宽之比为110~120%。轮胎的内轮廓犹如一个拱桥,可以使应力均匀分布到轮胎每一个位置,降低轮胎的变形几率。较高的冠宽和断面宽之比,可以提供更大的接地面积及轮胎的抓地力。由于冠宽的加大,胎面两侧采用单向夸张胎牙设计,能使轮胎在雨林地貌能发挥出色的抓地力及驱动力,采用窄胎侧宽胎面及夸张的胎牙设计,还可以保护轮胎胎侧,避免胎侧被尖锐的石头割伤或刺扎。文档编号B60C9/18GK102941780SQ20121048000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专利技术者王锡寅 申请人: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包括胎面(1)、内衬(2)、帘布层(3)和胎圈(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为拱形,帘布层(3)包覆于内衬(2)之外,胎圈(4)为单钢丝缠绕制成,胎面(1)位于帘布层(3)的顶部;所述帘布层(3)为聚酯帘线,所述轮胎的冠宽和断面宽之比为110~1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锡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