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守强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兼汗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236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兼汗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生黄芪400-500份、麦冬120-180份、五味子20-40份、川芎120-180份、丹参150-250份、黄连100-140份、黄芩120-180份、黄柏120-180份、玉竹100-140份、浮小麦250-350份、珍珠母500-600份、生牡蛎250-350份、木香70-110份、生甘草40-80份,阿胶350-45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用于冠心病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伴有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等,具有取材容易、制备方便、口感好、容易携带、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变化,使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明显增多,如高糖高盐高脂的饮食习惯、以及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等等,导致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均呈上升趋势,因此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与预防、保健已越来越成为广大 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Andrew Mora教授、我国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顾东风教授和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等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预计未来20年内,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我国成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每年将增加50%以上。而在这庞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伴有出汗等中医汗证的证候,我们将心血管疾病兼汗证者命名为“心汗证”。心汗证的发生多与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劳烦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因素有关;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以致汗液外泄失常;治疗上虚证用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其表现为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兼有汗出。阴虚火旺型除上述表现外,伴见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目前,国内外单独治疗心血管疾病或中医汗证的方法很多,但在治疗费用、效果方面不尽人意,且未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药物取材容易、制备方便、口感好、容易携带、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兼汗症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生黄芪400-500份、麦冬120-180份、五味子20-40份、川芎120-180份、丹参150-250份、黄连100-140份、黄芩120-180份、黄柏120-180份、玉竹100-140份、浮小麦250-350份、珍珠母500-600份、生牡蛎250-350份、木香70-110份、生甘草40-80份,阿胶350-450份。上述治疗心血管疾病兼汗症的药物,其原料药的重量份优选为生黄芪430-470份、麦冬130-170份、五味子25-35份、川芎130-170份、丹参180-220份、黄连110-130份、黄芩130-170份、黄柏130-170份、玉竹110-130份、浮小麦280-320份、珍珠母530-570份、生牡蛎280-320份、木香80-100份、生甘草50-70份,阿胶380-420份。上述治疗心血管疾病兼汗症的药物,其原料药的重量份最佳为生黄芪450份、麦冬150份、五味子30份、生地160份、川弯150份、丹参200份、黄连120份、黄芩150份、黄柏150份、玉竹120份、浮小麦300份、珍珠母550份、生牡蛎300份、木香90份、生甘草60份,阿胶400份。上述治疗心血管病兼汗症的药物为膏剂剂型形式。上述治疗心血管病兼汗症的药物膏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生黄芪、麦冬、五味子、川芎、丹参、黄连、黄芩、黄柏、玉竹、浮小麦、珍珠母、生牡蛎、木香、生甘草这十四味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物重量的8-10倍,煎煮I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加入阿胶、黄酒和蜂蜜/木糖醇,持续加热搅拌,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7-1.42的稠膏,即得。 适应症冠心病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伴有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觀色红,口渴等。用法用量每日2大匙(约50g),早晚各一次,饭后半小时服药。服药时主要温服调服。禁忌事项治疗服药期间禁食油腻、生冷、腥膻、有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本专利技术治疗心血管病兼汗症的药物组方中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入气分,可升可降。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托毒生肌。主治内伤劳倦,神疲乏力,脾虚泄泻,表虚自汗,盗汗,水肿,血痹,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医学启源》“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珍珠囊》“益胃气,去肌热,止自汗,诸痛用之”;《汤液本草》“补五脏诸虚不足,而泻阴火,去虚热。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心经。微香质润,清和平缓。功效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本草拾遗》谓其“止烦热消渴”,《日华子》曰“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用药心法》载其“补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汗出过多,则伤心阴,用麦冬以补之。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心、肾经,敛降。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本草通玄》谓其“固精,敛汗”,《药性切用》载其“敛肺滋肾,专收耗散之气,为喘嗽虚乏多汗之专药”。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日华子》谓其“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本草汇言》载其“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 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归心、肝经。色赤入血,可升可降。具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之功效。《本经》谓其“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吴普本草》载其“治心腹痛”;《滇南本草》曰“补心生血,养心定志,安神宁心,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品汇精要》“主养阴血,除邪热”。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胃、肝、大肠经。质坚味厚,降而微升。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日华子》载其“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医学启源》谓其“泻心火”,《本草新编》曰“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体轻气清,可升可降。《本经》谓其“主诸热......”;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味厚沉降。《日华子》载其“安心除劳”,《药性考》曰“泻火,利湿,坚阴”。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主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滇南本草》“补气血,补中健脾。治男妇虚 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本草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浮小麦,味甘,性凉。归心经。体轻升浮。功效益气阴,除虚热,养心止汗。主治阴虚发热,自汗,盗汗,脏躁症。《本草蒙筌》谓其“敛虚汗。”《本草纲目》曰“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本品甘能益气阴,凉可除虚热,善入心经而养心止汗,故常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及脏躁症。珍珠母味甘、咸,性寒。归肝、心经。质重镇降。《中国医学大辞典》“甘、咸,冷,无毒。入心、肝两经。”《饮片新参》咸,平,凉。微腥。”功效主治镇心安神,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主治心悸失眠,惊痫癫狂,眩晕头痛,肝热目赤,翳膜遮睛,吐衄,崩漏。生牡蛎,味咸、涩,性微寒。归肝、心、肾经。质重镇降,可散可收。功效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别录》谓其“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海药本草》曰“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大肠经。芳香行散,可升可降。功效温中行气止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兼汗症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生黄芪400?500份、麦冬120?180份、五味子20?40份、川芎120?180份、丹参150?250份、黄连100?140份、黄芩120?180份、黄柏120?180份、玉竹100?140份、浮小麦250?350份、珍珠母500?600份、生牡蛎250?350份、木香70?110份、生甘草40?80份,阿胶350?45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强陈晓京部帅张梦贺万鹏飞高冲黄文崔涛王胜南戴敏
申请(专利权)人:陈守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