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三七80~110份、生地70~100份、蒲黄60~85份、鸡血藤60~80份、大蓟55~75份、小蓟50~70份、茜草50~65份、白芨45~60份、地榆40~55份、白茅花35~50份、槐花侧30~45份、侧柏叶25~40份、水牛角20~35份、艾叶15~30份、紫珠草10~25份、仙鹤草5~2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中药,所选中药材阴阳调和、水火相济,有滋阴清热、行瘀敛疮之功效,增加血小板数量,促进血管局部收缩,抑制纤溶酶活性,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外科清创止血以及术后刀口愈合疗效较佳,且愈后不易留下斑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在外科临床上,外伤出血、手术中出血以及术后创口出血是常见的症候,在外伤处置、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监控过程中,都必须将止血作为最紧迫的处置手段。目前,对外伤创口出血,采用的止血方法是在清创后用消毒棉覆盖,再用消毒纱布进行包扎,以达到固定伤口、止血的目的;对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部位止血一般采用止血钳临时止血,然后采用结扎或烧灼方法处理;对术后创口出血一般采用消毒、清瘀后消毒棉覆盖包扎的方法处理。这些方法具备一定的效果,但对大面积的创伤、深层创伤等失血较多的情况,效果不够理想,愈合时间长,术后创口延期愈合,且容易留下难看的疤痕。此外,在止血后的消毒抗感染方面,外伤创口采用包扎止血方法时,通常使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辅以碘酒等消毒剂抗感染,效果不够理想;对手术创面伤口的消毒一般使用局部清创消毒,辅以抗生素类药物抑制感染,对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大,愈合时间长,易感染,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体验,也加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许多传统中药材在止血凝血、消肿排脓、灭菌抗病毒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因此在临床上也出现了一些中药配方制剂,应用于手术创面和外伤创口的止血消毒。但是目前的外科止血用中药制剂,普遍只针对止血抗凝和抑制感染的效果,缺乏对消肿排脓、愈后创口易留疤痕问题的关注。本专利技术采用三七、生地等传统凉血止血药,辅以蒲黄、大蓟、小蓟等具有敛疮溶血功效的选材,以水牛角、仙鹤草为使,达到抗菌消毒、凉血止血、排脓消肿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滋阴清热、行瘀敛疮、生肌洁肤之功效,有效消毒及抑制感染,对外科消毒止血敛疮具有很好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三七80 110份生地70 100份蒲黄60 85份鸡血藤60 80份大莉55 75份小莉50 70份菌草50 65份白友45 60份地榆40 55份白茅花35 50份槐花侧30 45份侧柏叶25 40份水牛角20 35份艾叶15 30份紫珠草10 25份仙鹤草5 20份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三七90 100份生地80 90份蒲黄65 80份鸡血藤55 75份大莉50 70份小莉55 65份菌草53 62份白友47 58份地榆43 53份白茅花32 48份槐花侧32 43份侧柏叶28 38份3水牛角23 33份艾叶18 27份紫珠草12 22份仙鹤草7 18份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三七92份生地83份蒲黄70份鸡血藤62份大蓟58份小蓟57份茜草55份白芨50份地榆45份白茅花35份槐花侧34份侧柏叶30份水牛角25份艾叶20份紫珠草15份仙鹤草9份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I)将紫珠草、槐花侧、蒲黄用文火微炒,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2)将地榆、水牛角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3)将茜草、侧柏叶烧成灰,过120目细粉,备用。(4)将三七、生地、大蓟、小蓟、白芨、白茅花、仙鹤草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4 6小时后,取浸泡液;在剩余的药洛内再加入两倍量的水,浸泡2 3小时后,取浸泡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泡液,在60°C下蒸发成相对密度I. 20 I. 25的稠膏。(5)将艾叶、鸡血藤放入容器中,加入三倍量的乙醇,加热蒸煮2 3小时后,取浸煮液;在剩余的药渣内再加入一倍量的乙醇,加热蒸煮I 2小时后,取浸煮液;合并两次所得浸煮液,在50°C下蒸发成相对密度I. 15 I. 20的稠膏。(6)将步骤⑴、步骤⑵、步骤(3)所得的细粉与步骤⑷、步骤(5)制得的稠膏混合搅拌均勻,_18°C _25°C下速冻后研末,制备成每粒I. 5g的片剂。本专利技术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三七性温、味甘、微苦、无毒。归肝、胃、心、肺、大肠经。止血;散血;定痛。主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疮痈肿痛。据《本草纲目》载“三七......止血,散血,定痛”。据《玉揪药解》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三七能增加血液中的凝血酶,促使血管局部收缩,具有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心血管系统保健、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的药理功效。生地味甘;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日华子本草》载“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生地是有效的免疫增强剂,包含对人体有好处的多类氨基酸、多类糖类,并且有强心、利尿、降压、降糖、保肝、抑菌、升高血细胞等药理作用。蒲黄味甘;微辛;性平。归肝;心;脾经。止血;祛瘀;利尿。主治社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聍耳;《日华子本草》载“治扑血闷,排脓,疮疗,妇人带下,血气心腹痛,血运血耀,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血痢。”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蒲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提高cAMP水平,增加血液中的凝血酶,促使血块溶解,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具有防治冠心病、高血脂症、心肌梗塞等功效。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归心;脾经。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饮片新参》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鸡血藤具有补血作用,能使血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升高,有抗噬菌体作用。大蓟味甘;微苦;性凉。入心;肝经。凉血止血;行瘀消肿。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外伤出血;疮疡肿痛;瘰疬;湿疹;肝炎;胃炎。《滇南本草》载“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生补诸经之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疮痈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脓。”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蓟有一定的调节血脂、降低血压的作用,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还有通便泻下功能,对收敛疮口,生肌除脓有较好的效果。小蓟味甘;微苦;性凉。入肝;脾经。凉血止血;清热消肿。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疽肿毒。《分类草药性》载“治血淋肿痛,跌打损伤,止血,降压,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小蓟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小板数目,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增高凝血酶活性,抑制纤溶酶,从而加速止血。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降脂、利胆、利尿、强心、升压等作用。茜草味苦;性寒。归肝;心;肾;脾;胃;心包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痈;痔肿。《本草经疏》载“止鼻洪,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尿血,扑损瘀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茜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降低血压却不影响心脏的功效,能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有利尿及兴奋离体肠管的作用。自芨味苦;甘M;性微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三七80~110份??生地70~100份??蒲黄60~85份??鸡血藤60~80份?大蓟55~75份??小蓟50~70份??茜草50~65份??白芨45~60份?地榆40~55份??白茅花35~50份??槐花侧30~45份??侧柏叶25~40份?水牛角20~35份??艾叶15~30份??紫珠草10~25份??仙鹤草5~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江,王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林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