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5923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夹持机构、立式导通机构和卧式导通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线束的两端,所述立式导通机构和卧式导通机构分别与线束的一端连接,然后通过导线连接立式导通机构和卧式导通机构,这样可以形成个检测回路,对线束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束检测装置中夹持机构只具有夹持功能,不能对线束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导通机构不能进行位置调节,且导通断开线束十分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调整线束夹持和导通位置,导通接触方便,通用性较好的线束检测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线束检测装置中需要夹持机构对线束进行夹持,而现有的的线束夹持机构一般只具有夹持功能,不能对线束的位置进行调整,无法满足与各种线束连接件的结合,给后续的检测带来了困难。同时目前的线束夹持机构,不能较好的固定线束端部,在检测过程中,容易与线束连接件脱离,造成整个检测回路的断开,无法进行正常的检测。用于检测装置需要将线束导通后才能进行检测。而目前的线束导通机构,将待测线束与导体固定后实现导通,采用此方法导通断开线束十分麻烦,大大延长了检测的时间。同时线束导通位置不能进行水平竖直方向的调节,给线束与导通机构的配合带来了较大麻 烦,甚至导致一部分线束不能被检测,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束检测装置中夹持机构只具有夹持功能,不能对线束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导通机构不能进行位置调节,且导通断开线束十分麻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调整线束夹持和导通位置,导通接触方便,通用性较好的线束检测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夹持机构、立式导通机构和卧式导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底座、支架、横向导轨、竖向导轨、滑动块、线束插接块和线束固定块,在底座的后端设置有线束插接块,在底座的前端设置有支架,在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线束固定块,在线束固定块的前方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横向导轨横向穿过滑动块与线束固定块连接,所述竖向导轨依次穿过滑动块和支架与底座连接;所述立式导通机构包括气缸、连接板和插接板,在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气缸的气缸轴放置于连接板的凹槽内,在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插接板,在插接板内竖向开设有三个插入口,在插接板内横向开设有三个开口,在开口内设置有能够与线束连通的导体,在连接板内设置有三个能够升入到对应插入口并与导体连通的探针;所述卧式导通机构包括底板、气缸,连接块和插板,在底板的尾端设置有气缸,在底板的侧边上设置有线轨,在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块,所述气缸的气缸轴与连接块相连接,在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与线轨配合的滑槽,在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插板,在插接板的前端有插入线束插接块内与线束连通的插接端子;所述插接端子末端通过导线与探针相连接。前述的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由两个滑动板组成,所述两个滑动板上设置有横向开孔和竖向开孔,在滑动块上对称的穿过两个横向导轨,在滑动块上对称的穿过两个竖向导轨。前述的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滑动块上设置有两个横向锁紧把手和两个竖向锁紧把手。前述的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线束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线束的凹槽,在凹槽的上方设置有压板,在凹槽的一侧设置有按压压板的挤压装置。前述的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包括底座和挤压臂,所述挤压臂通过销轴旋转的安装于底座顶端的销孔内。前述的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插入口形成的直线与所述三个开口形成的直线相互平行。前述的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的后方设置有背板,所述气缸固定于背板正面。 前述的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背板的底部向背面后端延伸出一支撑板。前述的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通过两个固定板与背板两侧面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夹持机构的线束固定块通过横向导轨可在滑动块内前后移动,这样实现了线束固定块水平移动。而滑动块又可以带动线束固定块在竖向导轨上移动,这样实现了线束固定块竖向移动。通过改变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可以方便的调节线束插接块和线束固定块之间的位置,适合于不同线束夹持。同时在线束固定块顶部设置有挤压装置,确保了线束端部的夹持稳定,便于后续对线束进行检测。2、本技术立式导通机构将线束插入三个开口内与导体接通,然后利用气缸来控制连接板内的探针插入对应插入口并与导体连通,这样实现了待测线束的连通。采用此结构,导通和断开线束都十分方便,大大缩短了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本技术立式导通机构,能够上下移动,控制线束与导通机构的接触位置,适合不同类型的线束使用,通用性较好。3、本技术卧式导通机构通过气缸来控制插板上的插接端子与线束接触导通,导通和断开线束都十分方便,大大缩短了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本技术卧式线束导通机构,能够水平能移动,控制线束与导通机构的接触位置,适合不同类型的线束使用,通用性较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线束检测装置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线束检测装置背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线束夹持机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线束夹持机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立式导通机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立式导通机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卧式导通机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卧式导通机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夹持机构、立式导通机构和卧式导通机构。如图3-4所示,夹持机构包括底座11、支架12、线束插接块13、线束固定块14、横向导轨15、竖向导轨16和滑动块17。在底座11的后端设置有线束插接块13,在底座11的前端设置有支架12,在支架12的上方设置有线束固定块14,在线束固定块14的前方设置有滑动块17,滑动块17由两个滑动板18组成,两个滑动板18上设置有横向开孔和竖向开孔。两个横向导轨15横向穿过滑动块17的横向开孔与线束固定块14连接,两个竖向导轨16依次穿过滑动块17的竖向开孔和支架12与底座11连接。在滑动块上设置有两个横向锁紧把手19和两个竖向锁紧把手20,横向锁紧把手 19和竖向锁紧把手20用于锁紧滑动块17,使滑动块17位于横向导轨15和竖向导轨16行程内的任意位置。在线束固定块14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线束的凹槽21,在凹槽21的上方设置有压板22,在凹槽21的一侧挤压装置。挤压装置包括底座23和挤压臂24,挤压臂24通过销轴旋转的安装于底座23顶端的销孔内,挤压臂24用于压紧压板22,使得线束25端部夹持稳定。如图5-6所示,立式导通机构包括气缸26、连接板27和插接板28,在连接板27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气缸26的气缸轴29放置于连接板27的凹槽内,在连接板27的下方设置有插接板28,在插接板28内竖向开设有三个插入口 30,在插接板28内横向开设有三个开口 31,三个插入口 30形成的直线与三个开口 31形成的直线相互平行。在开口 31内设置有导体,在连接板27内设置有三个能够升入到对应插入口 30并与导体连通的探针。在气缸26的后方设置有背板21,气缸26固定于背板32正面。在背板32的底部向背面后端延伸出一支撑板33,支撑板33对整个立式线束导通机构起进一步支撑作用,防止机构倾斜,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能。在连接板27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34,防护罩34通过两个固定板35与背板32两侧面相连接。保护罩34用于保护连接板27装有的探针与插接板28对接测试时的人身安全,并防止其损坏。如图7-8所示,卧式导通机构包括底板36、气缸37、连接块38和插板39,在底板36的尾端设置有气缸37,在底板36的侧边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夹持机构、立式导通机构和卧式导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底座、支架、横向导轨、竖向导轨、滑动块、线束插接块和线束固定块,在底座的后端设置有线束插接块,在底座的前端设置有支架,在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线束固定块,在线束固定块的前方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横向导轨横向穿过滑动块与线束固定块连接,所述竖向导轨依次穿过滑动块和支架与底座连接;所述立式导通机构包括气缸、连接板和插接板,在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气缸的气缸轴放置于连接板的凹槽内,在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插接板,在插接板内竖向开设有三个插入口,在插接板内横向开设有三个开口,在开口内设置有能够与线束连通的导体,在连接板内设置有三个能够升入到对应插入口并与导体连通的探针;所述卧式导通机构包括底板、气缸,连接块和插板,在底板的尾端设置有气缸,在底板的侧边上设置有线轨,在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块,所述气缸的气缸轴与连接块相连接,在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与线轨配合的滑槽,在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插板,在插接板的前端有插入线束插接块内与线束连通的插接端子;所述插接端子末端通过导线与探针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邹兴怀周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艾博机器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