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理线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后并排设置至少两排过线柱,每排过线柱包括底板左右两侧各设置的一对侧过线柱,每对侧过线柱中的两个侧过线柱前后及左右方向均错开以供电线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底板上设有至少两排过线柱,则电线可以通过过线柱进行梳理,结构简单,理线效果好,避免各种电线杂乱无章。而且底板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对侧过线柱且每对侧过线柱中的两个侧过线柱前后及左右方向均错开,这样电线在过线柱间不容易松动,而底板左右两侧的两对侧过线柱之间设置一个中间过线柱则进一步提高了这种防松动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理线板
本技术涉及理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电线越来越多,而且显得非常杂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理线板,结构简单,理线效果好,避免各种电线杂乱无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理线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后并排设置至少两排过线柱,每排过线柱包括底板左右两侧各设置的一对侧过线柱,每对侧过线柱中的两个侧过线柱前后及左右方向均错开以供电线通过。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底部设有通孔供螺钉穿过将底板固定。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吸盘或者粘带将底板固定。作为优选,所述过线柱为圆柱形或者椭圆柱形。作为优选,所述过线柱底端与底板螺纹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两对侧过线柱之间设置一个中间过线柱,两对侧过线柱对称设置在中间过线柱左右两侧。本技术在底板上设有至少两排过线柱,则电线可以通过过线柱进行梳理,结构简单,理线效果好,避免各种电线杂乱无章。而且底板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对侧过线柱且每对侧过线柱中的两个侧过线柱前后及左右方向均错开,这样电线在过线柱间不容易松动, 而底板左右两侧的两对侧过线柱之间设置一个中间过线柱则进一步提高了这种防松动效果O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I具体说明本技术一种理线板的实施例,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前后并排设置至少两排过线柱,每排过线柱包括底板左右两侧各设置的一对侧过线柱11,每对侧过线柱中的两个侧过线柱前后及左右方向均错开以供电线2通过。所述底板底部设有通孔供螺钉穿过将底板固定。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过线柱为圆柱形或者椭圆柱形。所述过线柱底端与底板螺纹连接。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两对侧过线柱之间设置一个中间过线柱12,两对侧过线柱对称设置在中间过线柱左右两侧。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吸盘或者粘带将底板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理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I),所述底板前后并排设置至少两排过线柱, 每排过线柱包括底板左右两侧各设置的一对侧过线柱(11 ),每对侧过线柱中的两个侧过线柱前后及左右方向均错开以供电线(2)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理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底部设有通孔供螺钉穿过将底板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理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吸盘或者粘带将底板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理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柱为圆柱形或者椭圆柱形。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理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柱底端与底板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理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两对侧过线柱之间设置一个中间过线柱(12 ),两对侧过线柱对称设置在中间过线柱左右两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理线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后并排设置至少两排过线柱,每排过线柱包括底板左右两侧各设置的一对侧过线柱,每对侧过线柱中的两个侧过线柱前后及左右方向均错开以供电线通过。本技术在底板上设有至少两排过线柱,则电线可以通过过线柱进行梳理,结构简单,理线效果好,避免各种电线杂乱无章。而且底板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对侧过线柱且每对侧过线柱中的两个侧过线柱前后及左右方向均错开,这样电线在过线柱间不容易松动,而底板左右两侧的两对侧过线柱之间设置一个中间过线柱则进一步提高了这种防松动效果。文档编号F16L3/06GK202746781SQ20122045320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专利技术者施吉承 申请人:施吉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理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前后并排设置至少两排过线柱,每排过线柱包括底板左右两侧各设置的一对侧过线柱(11),每对侧过线柱中的两个侧过线柱前后及左右方向均错开以供电线(2)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吉承,
申请(专利权)人:施吉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