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过滤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液压过滤系统,包括液压油箱、从液压油箱吸入液压油的进油管路、将进油管路输出的液压油送回液压油箱的排油管路、沿进油方向依次设置在进油管路上的吸油滤油器和主油泵,进油管路的第一端位于液压油箱的液面以下,液压过滤系统还包括辅助油泵,辅助油泵设置于吸油滤油器与液压油箱之间的进油管路上,用于将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输送至吸油滤油器,吸油滤油器的精度A的范围为5μm≤A≤20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进入液压控制系统内的液压油的清洁度,减少了液压控制系统的故障率,延长了液压元件及液压油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过滤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有吸油滤油器I、油泵2、溢流阀3、控制元件4、执行元件5、回油滤油器6、液压油箱7,油泵2通过吸油滤油器I从液压油箱7吸入液压油,液压油主要经过控制元件4、执行元件5、回油滤油器6回到液压油箱7,部分液压油经过溢流阀3回到液压油箱7。工程机械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灰尘杂质很容易进入液压控制系统,同时液压元件运动副之间的相互运动也会产生一些固体颗粒,这些污染物对系统造成磨损和腐蚀,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液压元件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通过吸油滤油器I和回·油滤油器6控制液压控制系统清洁度,已无法满足系统及元件对液压油清洁度的要求,会造成液压控制系统故障率高,液压油及液压元件寿命降低等问题。现有技术方案通过吸油滤油器I、回油滤油器6控制液压控制系统清洁度,因受油泵2吸油阻力限制,吸油滤油器I 一般选用压力损失小但过滤精度相对较低的过滤器,一般精度在10)0) μ m左右,回油滤油器6 —般选用20 μ m左右的过滤精度,系统经过一个循环后,液压油的清洁度最高也只能达到回油滤油器6的精度,而液压油箱内的杂质会通过吸油滤油器I进入液压控制系统,会造成液压控制系统故障,降低液压元件及液压油本身寿命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液压过滤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清洁度过低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过滤系统,包括液压油箱、从液压油箱吸入液压油的进油管路、将进油管路输出的液压油送回液压油箱的排油管路、沿进油方向依次设置在进油管路上的吸油滤油器和主油泵,进油管路的第一端位于液压油箱的液面以下,液压过滤系统还包括辅助油泵,辅助油泵设置于吸油滤油器与液压油箱之间的进油管路上,用于将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输送至吸油滤油器,吸油滤油器的精度A的范围为5μ 彡A彡20μπι。进一步地,吸油滤油器的精度A的范围为5μπι彡Α<10μπι。进一步地,液压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装置,第一溢流装置的进油端连通辅助油泵的出油端,第一溢流装置的出油端连通液压油箱。进一步地,液压过滤系统还包括回油滤油器,回油滤油器设置于排油管路上。进一步地,回油滤油器的进油端设置有压力测量装置。进一步地,液压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二溢流装置,第二溢流装置的进油端连通主油泵的出油端,第二溢流装置的出油端连通回油滤油器的进油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执行元件、用于控制执行元件的动作的控制元件以及液压过滤系统,液压过滤系统为上述的液压过滤系统,其中,液压过滤系统的进油管路的第二端与控制元件的压力油口连通,液压过滤系统的排油管路的第一端通入液压油箱,排油管路的第二端与控制元件的排油口连通。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具有液压控制系统,其中,液压控制系统为上述的液压控制系统。本技术的液压过滤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通过在吸油滤油器的进油端与液压油箱之间增设辅助油泵,使用时,先由辅助油泵自液压油箱吸油,通过辅助油泵经吸油滤油器向主油泵供油,减小了主油泵的吸油阻力,并且通过采用精度A为5μπι<Α<20μπι的吸油滤油器,提高了进入液压控制系统内的液压油的清洁度,减少了液压控制系统的故障率,延长了液压元件及液压油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过滤系统,包括液压油箱70、从液压油箱70吸入液压油的进油管路、将进油管路输出的液压油送回液压油箱70的排油管路、沿进油方向依次设置在进油管路上的吸油滤油器10和主油泵20,进油管路的一端位于液压油箱70的液面以下,液压过滤系统还包括辅助油泵80,辅助油泵80设置于吸油滤油器10与液压油箱70之间的进油管路上,用于将液压油箱70内的液压油输送至吸油滤油器10,吸油滤油器10的精度A的范围为5μπι彡A彡20μπι。优选地,吸油滤油器10的精度A的范围为5 μ m ^ A ^ 10 μ m。本技术的液压过滤系统,通过在吸油滤油器10的进油端与液压油箱70之间增设辅助油泵80,使用时,先由辅助油泵80自液压油箱70吸油,通过辅助油泵80经吸油滤油器10向主油泵20供油,减小了主油泵20的吸油阻力,并且通过采用精度A为5ym^A^20ym的吸油滤油器10,提高了进入液压控制系统内的液压油的清洁度,减少了液压控制系统的故障率,延长了液压元件及液压油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执行元件50、用于控制执行元件50的动作的控制元件40以及液压过滤系统,其中,液压过滤系统为上述的液压过滤系统,液压过滤系统的进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控制元件40的压力油口 P连通,液压过滤系统的排油管路的一端通入液压油箱70,排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控制元件40的排油口 T连通。本技术的液压控制系统,通过在吸油滤油器10的进油端与液压油箱70之间增设辅助油泵80,使用时,先由辅助油泵80自液压油箱70吸油,通过辅助油泵80经吸油滤油器10向主油泵20供油,采用这种结构,降低了主油泵20的吸油阻力,进而使得主油泵20不受液压阻力限制,吸油滤油器10可以选用过滤精度较高的滤油器。本实施例由于采用精度较高的吸油滤油器10对液压油进行过滤,大大地提高了进入液压元件内的液压油的洁净度,降低了液压控制系统的故障率,提高了液压元件及液压油的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自执行元件50和/或第二溢 流装置30回油的液压油的清洁度,延长液压油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中的液压过滤系统还包括回油滤油器60,回油滤油器60设置在排油管路上,回油滤油器60的进油端连通执行元件50的出油端和/或第二溢流装置30的出油端,回油滤油器60的出油端连通液压油箱70。采用这种结构,在液压控制系统经过一个循环后,通过过滤精度都较高的吸油滤油器10和回油滤油器60的双重过滤作用,液压油箱70与液压控制系统内的液压油的清洁度大大提高,极大地降低了液压控制系统的故障率,提高了液压元件和液压油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如图2所示,回油滤油器60的进油端设置有压力测量装置,以方便操作人员及时地观察到回油滤油器60内的液压数值,进一步地防止了安全隐患。进一步优选地,回油滤油器60进油端还具有与液压油箱70连通的排油支路,连通回油滤油器60的进油端与液压油箱70的排油支路上设置有液压油流向朝向液压油箱70的压力单向阀,如压力逆止阀。采用这种结构,当回油滤油器60内的液压过高后,一部分液压油会经连通回油滤油器60的进油端与液压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过滤系统,包括液压油箱(70)、从所述液压油箱(70)吸入液压油的进油管路、将所述进油管路输出的液压油送回所述液压油箱(70)的排油管路、沿进油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进油管路上的吸油滤油器(10)和主油泵(20),所述进油管路的第一端位于液压油箱(70)的液面以下,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过滤系统还包括辅助油泵(80),所述辅助油泵(80)设置于所述吸油滤油器(10)与所述液压油箱(70)之间的所述进油管路上,用于将所述液压油箱(70)内的液压油输送至所述吸油滤油器(10),所述吸油滤油器(10)的精度A的范围为5μm≤A≤20μ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