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柄装卸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59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加工简单与装配容易的轴柄装卸构造。轴柄(20)的前端侧形成收纳卡合部件(5)突出部的凹部(23),在心轴A开口部(2)的内周面配置第1套筒(6),第一套筒以其外周面维持卡合部件向外径侧后退的状态,在第1套筒的滑动动作范围内,心轴A的壁部形成有保持卡合部件的保持孔(9),在心轴的外周面配置第2套筒(3),在往基端侧后退时,其内周面将卡合部件向内径侧推压。(*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轴柄以单触式插入钻孔装置的心轴、并能迅速而且容易地进行装卸的轴柄装卸构造。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背景以前,有将刀具的轴柄以单触式装卸于钻孔装置(电钻或钻床)基端的心轴的轴柄装卸构造。而这种单触式轴柄装卸构造是,只要将刀具的轴柄从下方插入开口于心轴下面的开口部,并凭借配设在两者间的卡合结构,就能将刀具的轴柄以单触式装卸于心轴。然而,这种单触式轴柄装卸构造在将轴柄拆卸于心轴时,心须将配设在心轴外周的环状的部件(套筒)相对该心轴本体进行转动。因此对转动中的钻孔装置来说,若有不明物误触上述之环,就会产生轴柄脱落的缺陷。同时,这种构造在通常的拆卸作业时,必须一只手把握轴柄,另一只手把握心轴外周的环状部件,并使环状部件相对心轴本体转动。因此,在轴柄拆卸作业时,时常不得不用两手进行作业。并且,上述的轴柄装卸构造在上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面里必须构成可收容作为卡合部件的球体的一部分并可使其在内径侧突出自如的凹部,但该凹部的深度越向前越深,构成剖面呈U字状的结构。因此,在加工环状部件(套筒)的内面、而其又具有深度逐渐变化的凹部时,必须要用特殊的加工机械而且加工难度大,其结果是造成生产成本昂贵。同时,这种单触式轴柄装卸构造涉及将一定的力附加于上述环状部件使其偏向旋转方向的弹簧,必须将小径的螺旋弹簧配设在多个环状部件的内面并抵抗着旋转方向。因此,必须在环状部件的内周面及心轴本体的外周面形成能保持弹簧倾斜的孔,而且在装配时必须保持弹簧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装配。其结果是不得不进行非常复杂的作业。特别是在上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面里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的孔将使加工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对付。此外,上述单触式轴柄装卸构造由于其结构复杂而不能将冷却液从内部供给轴柄前端的刀尖部。因此,必须从工具的外周供给冷却液,这将使钻孔作业必须在飞溅的冷却液中操作。其结果是造成将钻孔加工的四周弄脏而且飞溅于作业者的原因。鉴于上述状况,本专利技术以提供不具备以上所述缺陷的轴柄装卸构造为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简要说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轴柄装卸构造,其中,在心轴前端开口部的内周面配置在外径侧可后退自如的卡合部件,将设置在刀具基端的轴柄装于心轴的开口部,构成单触式装卸自由的轴柄装卸构造;上述轴柄具有在配置于上述心轴的卡合部件呈向外径侧后退状态时可通过的外径,同时,该轴柄基端部被缩小的直径形成抵接用的段部,在这个段部的前端侧形成在上述卡合部件向内径方向呈突出状态时将该卡合部件的突出部分收纳的凹部;在上述心轴的开口部的内周面配置第1套筒,第1套筒的前端与上述轴柄抵接用的段部相抵接并可向基端侧后退,并以其外周面维持上述卡合部件向外径侧后退的状态;在该第1套筒的滑动范围内,在心轴的壁部形成保持上述卡合部件的保持孔;在凭借弹性部件向开口端侧推压的第1套筒的前端与轴柄的段部抵接前,维持使上述卡合部件向外径侧后退的状态;在上述心轴的外周面配置第2套筒,其可沿轴方向的前端或基端的一方向移动,在向一个方向移动时,以其内周面将上述卡合部件推压于内径侧,而在不移动时,能将卡合部件收容于外径侧;以及凭借弹性部件向上述一个方向推压第2套筒,以维持将卡合部件收容于轴柄凹部的状态,凭借抵抗该弹性部件的弹力使第2套筒向另一方向移动,使卡合部件能向外径侧后退。于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轴柄装卸构造,只要将第2套筒抵抗弹簧部件顺轴方向中的一方面(基端侧的方向或前端侧的方向)滑动就能解除卡合部件向内径侧的推压,使该卡合部件向半径方向的外径侧后退,其结果是凭借卡合部件解除对轴柄的卡合,可将刀具的轴柄简单地拆卸于心轴。另外,在将轴柄装于心轴时,仅需将轴柄插入心轴的开口部,使轴柄的抵接用段部将第1套筒后退于心轴的基端侧,结果使卡合部件突出于半径方向内径侧,伴随上述插入动作,该卡合部件接触轴柄的外周面,其结果使卡合部件内径侧的一部分被形成于轴柄的凹部所收纳,使轴柄保持在心轴内。因此,在装轴柄时,操作者仅将轴柄插入心轴的开口部即可,在拆卸时,仅将第2套筒抵抗弹簧部件向前端侧或基端侧滑动即可简单地进行拆卸。即用单手就能容易地做到将轴柄装入及拆卸于心轴。同时,因为第2套筒移动于上述的一个方向就能进行轴柄装卸,因此即使象以前那样发生有什么东西在旋转方向误与第2套筒相抵接,轴柄也不会脱落。特别是,由于第2套筒向基端侧推压使其向前端侧移动从而解除卡合部件的卡合,因此即使在被钻孔物侧有异物或突起而且与第2套筒相抵接,亦不会影响轴柄的卡合状态。因此,就作业安全而言,这种结构确为杰出的结构。另外,在加工方面,本专利技术的轴柄装卸构造由于只需进行圆形或圆形组合的加工,因此成为加工容易又可简单装配的结构。在上述轴柄装卸构造里,前述卡合部件为球体,推压前述第1套筒的弹性部件是以其外周沿心轴开口部的内周面的尺寸所构成的螺旋弹簧,推压前述第2套筒的弹性部件是以其内周沿心轴的外周面、其外周沿第2套筒的内周面的尺寸所构成的螺旋弹簧。这样能使轴柄装卸构造更为简单,加工及装配更为简单化。在上述轴柄装卸构造里,前述心轴的开口部向基端侧延伸形成供给冷却液用的孔部,在该孔部形成一前端呈开口并向半径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在与该孔相对应的心轴的外周位置处安装可相对该心轴旋转的环形部件,该环形部件与心轴之间安装封液用密封部件,并在上述轴柄的轴芯部分形成从上端往前端侧可通入冷却液的通道。这样,这种单触式轴柄装卸构造也可提供从旋转的轴柄内部将冷却液提供给刃部的钻头(钻孔装置)。在上述轴柄装卸构造里,在前述供给冷却液用的孔部配设螺旋弹簧,而一中心销被配置在轴柄的中心销插入孔内且可向上述孔部侧后退,螺旋弹簧将中心销推向前端,且中心销的前端突出于刀具的前端,以及在该中心销的基端部形成该中心销突出时与轴柄侧相卡合的锷部,同时在该锷部与中心销插入孔上端卡合面抵接时形成封液机构。从而形成仅在钻孔时才将冷却液提供给刃部侧的结构。因此,成为能防止冷却液浪费的结构,而且成为不飞溅冷却液的杰出结构。并且,由于在中心销及支撑该中心销的中心销插入孔之间构成封液机构,因此使结构非常简单。在上述轴柄装卸构造里,形成封液机构的锷部及前述的卡合面具有互相啮合的锥面。由此成为简单而且具有持久性的封液机构。在上述轴柄装卸构造里,在中心销锷部下方的既定尺寸以下的位置、包括与轴柄的中心销插入孔内周面接触的中心销外周面上形成成为冷却液通道的沟。这样,在中心销进入至该既定尺寸以降的位置,即在切削开始而且需要冷却液时,才开始供给冷却液,故能防止冷却液的浪费。在上述轴柄装卸构造里,前述既定尺寸以下的位置在前述中心销由螺旋弹簧从基端推压于前端侧的自由状态时大致等于该中心销从刀具前端的刃部突出的尺寸。由此在切削开始时方开始供给冷却液,使之成为无浪费的杰出构造。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轴柄装卸构造的整体结构的右半部的剖面图。图2表示将图1所示的轴柄装卸构造的刀具卸掉后,心轴侧构造的右半部的剖面图。图3表示图2中的I-I箭头方向的剖面图。图4表示图2所示的心轴开口部右半部主要部分的剖面的放大图。图5表示图1所示的刀具轴柄呈插入状态时心轴开口部右半部主要部分的剖面的放大图。图6表示在图1所示的前端和右半部刀具的中心销及其插入刀具的贯通孔部分的详细构成的部分放大图。图7表示将第2实例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柄装卸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心轴前端开口部的内周面配置在外径侧可后退自如的卡合部件,将设置在刀具基端的轴柄装于心轴的开口部,构成单触式装卸自由的轴柄装卸构造, 上述轴柄具有在配置于上述心轴的卡合部件呈向外径侧后退状态时可通过的外径,同时,该轴柄基端部被缩小的直径形成抵接用的段部,在这个段部的前端侧形成在上述卡合部件向内径方向呈突出状态时将该卡合部件的突出部分收纳的凹部, 在上述心轴的开口部的内周面配置第1套筒,第1套筒的前端与上述轴柄抵接用的段部相抵接并可向基端侧后退,并以其外周面维持上述卡合部件向外径侧后退的状态, 在该第1套筒的滑动范围内,在心轴的壁部形成保持上述卡合部件的保持孔, 在凭借弹性部件向开口端侧推压的第1套筒的前端与轴柄的段部抵接前,维持使上述卡合部件向外径侧后退的状态, 在上述心轴的外周面配置第2套筒,其可沿轴方向的前端或基端的一方向移动,在向一个方向移动时,以其内周面将上述卡合部件推压于内径侧,而在不移动时,能将卡合部件收容于外径侧,以及 凭借弹性部件向上述一个方向推压第2套筒,以维持将卡合部件收容于轴柄凹部的状态,凭借抵抗该弹性部件的弹力使第2套筒向另一方向移动,使卡合部件能向外径侧后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永昌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宫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