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循环系统及具备该液体循环系统的穿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652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9
具备:遮蔽部(50),其覆盖由安装在穿孔装置(2)上的钻头(7)的刀尖部(8)进行穿孔的被穿孔体的穿孔部分;储存液体的液体容器(40);将液体容器(40)内储存的液体向刀尖部(8)强制供给的液体供给装置(31);和从被遮蔽部(50)遮蔽的部分强制回收悬浊液并向液体容器(40)返回的液体回收装置(35)。由此,提供一种适当抑制悬浊液的逆流而能循环的液体循环系统(30)。悬浊液的逆流而能循环的液体循环系统(30)。悬浊液的逆流而能循环的液体循环系统(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体循环系统及具备该液体循环系统的穿孔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循环系统及具备该液体循环系统的穿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用于对混凝土和瓷砖等开孔的穿孔装置中,有的从钻头的刀尖向被穿孔体的穿孔部分供给液体。作为该种现有技术,例如有便携式循环过滤装置,其具有用于向穿孔装置的刀尖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和从刀尖供给的液体和穿孔部分的粉尘(切屑)混合的悬浊液分离被穿孔体的粉尘分离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循环过滤装置中,从被穿孔体的穿孔部分排出的悬浊液经悬浊液回收部和排水管导入便携式循环过滤装置内的过滤器之内。在便携式循环过滤装置内,通过过滤器从悬浊液分离被穿孔体的粉尘,得到用于向穿孔装置供给的液体。
[000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3371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过,专利文献1提到的便携式循环过滤装置中,从被穿孔体的穿孔部分排出的悬浊液从悬浊液回收部经排水管导至分离装置。然而,此时,根据悬浊液的排出量,排出至排水管的悬浊液可能会有逆流至悬浊液回收部的担忧。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当抑制悬浊液的逆流而使其循环的液体循环系统及具备该液体循环系统的穿孔系统。
[0007]解决问题的手段:为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体循环系统具备:遮蔽部,其覆盖被穿孔体的穿孔部分,所述穿孔部分由安装在穿孔装置上的钻头的刀尖部进行穿孔;储存液体的液体容器;将所述液体容器内储存的液体向所述刀尖部强制供给的液体供给装置;和从被所述遮蔽部遮蔽的部分强制回收悬浊液并向所述液体容器返回的液体回收装置。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文件中的“悬浊液”是指供给至刀尖部的液体和被刀尖部穿孔的被穿孔体混合的液体。
[0008]根据该结构,由遮蔽部覆盖被安装在穿孔装置上的钻头的刀尖部穿孔的被穿孔体的穿孔部分,从液体供给装置向刀尖部强制供给液体,通过液体回收装置从被遮蔽部遮蔽的部分强制回收悬浊液,所以能适当抑制悬浊液的逆流。
[0009]又,也可以是,所述液体供给装置具有将所述液体容器内储存的液体的一部分向所述刀尖部强制供给的第一管泵(tube pump),所述液体回收装置具有从所述遮蔽部遮蔽的部分向所述液体容器强制回收悬浊液的第二管泵,具有使所述第一管泵和所述第二管泵连动地运行/停止的开关。若如上构成,能通过开关连动地进行第一管泵进行的液体的强制
供给和第二管泵进行的悬浊液的强制回收,能适当实现液体的循环。而且,液体的循环使用管泵,从而即使是因刀尖部穿孔而产生的粉尘混入的悬浊液,也能适当运送。
[0010]又,也可以是,所述遮蔽部和所述第二管泵之间的液体回收流路还具备过滤器。若如上构成,即使是在刀尖部穿孔产生的粉尘内有可能混杂较大碎片的作业中,也能由过滤器除去该较大碎片。
[0011]又,也可以是,所述遮蔽部与所述过滤器之间的所述液体回收流路形成为与从所述遮蔽部排出的所述被穿孔体的碎片相应的粗细。若如上构成,即使是在刀尖部穿孔产生的粉尘内有可能混杂较大碎片的作业中,该较大碎片也能在从遮蔽部至过滤器的液体回收流路内顺畅流过,被过滤器除去。
[0012]又,也可以是,所述遮蔽部在所述穿孔部分的周围具有与所述被穿孔体接触的密封构件。若如上构成,能适当抑制由液体供给装置向刀尖部强制供给的液体从遮蔽部和被穿孔体之间泄漏。
[0013]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穿孔系统具备所述的任一个液体循环系统,所述穿孔装置具有对由所述液体供给装置供给的液体的供给流路进行开闭的液体供给机构和对所述遮蔽部向前方施力的施力机构。
[0014]根据该结构,能通过液体循环系统的液体供给装置向刀尖部强制供给液体,由液体回收装置从穿孔部分强制回收悬浊液并储存于液体容器。能使液体容器的悬浊液通过分离装置作为向穿孔装置的刀尖部供给的液体而循环。而且,在由施力机构对遮蔽部向被穿孔体适当按压的状态下,通过液体供给机构开放液体的供给流路并向刀尖部供给液体。
[0015]又,也可以是,所述液体供给机构具有与所述钻头一起向所述穿孔装置的后方按规定量移动的滑动构件,构成为所述滑动构件按所述规定量移动从而所述供给流路开放。若如上构成,在为了通过穿孔装置进行穿孔作业而将钻头压向被穿孔体时,滑动构件与钻头一起向穿孔装置的后方按规定量移动而开放液体供给机构的液体供给流路,所以能与所以穿孔作业连动地将液体向钻头的刀尖部供给。
[0016]又,也可以是,所述钻头的所述刀尖部从所述遮蔽部的前表面向所述液体供给机构的方向具有规定量的配置间隙地配置,所述液体供给机构的所述滑动构件移动的规定量设定为小于所述配置间隙。若如上构成,在为了进行穿孔作业而将遮蔽部压向被穿孔体后,液体的供给流路开放,所以能在将遮蔽部以适当的力压向被穿孔体的状态下供给液体并进行穿孔作业。
[0017]又,也可以是,所述施力机构具有:从所述穿孔装置向所述遮蔽部延伸的导向部;于前端固定所述遮蔽部,由所述导向部导向而滑动的滑动部;沿所述导向部对所述滑动部向前方施力的施力部;和将所述滑动部保持于规定位置的保持部。若如上构成,沿着从穿孔装置向遮蔽部延伸的导向部,在滑动部的前端固定的遮蔽部被施力部向前方施力。因此,能在将遮蔽部压向被穿孔体的状态下,通过钻头进行穿孔作业。
[0018]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提供一种能适当抑制悬浊液的逆流并循环的液体循环系统及具备该液体循环系统的穿孔系统。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穿孔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图2是图1所示的管泵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一穿孔系统中的穿孔装置的液体供给机构的概略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一穿孔系统的遮蔽部的图,其中(a)是从穿孔装置的方向观察的概略图,(b)是中央纵剖视图;图5是对图4所示的遮蔽部向被穿孔体施力的施力机构的俯视下的概略图;图6是示出图3所示的液体供给机构的作业时的动作的图,其中(a)是作业前的概略剖视图,(b)是作业时的概略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穿孔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第二穿孔系统的液体回收流路所具备的过滤器(strainers)的一部分的局部剖面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安装于穿孔装置2的钻头7的刀尖部8在被穿孔体100(例如,混凝土壁、瓷砖壁等)形成规定深度的孔的穿孔系统1、70为例进行说明。又,作为液体以水L为例进行说明。穿孔系统1、70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无损本专利技术的要义的范围内可改变各种结构。另,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文件中的前后方向的概念与相对于图1所示的穿孔装置2使刀尖部8的方向为前方的前后方向的概念一致。
[0021](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穿孔系统)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穿孔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本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液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遮蔽部,其覆盖被穿孔体的穿孔部分,所述穿孔部分由安装在穿孔装置上的钻头的刀尖部进行穿孔;储存液体的液体容器;将所述液体容器内储存的液体向所述刀尖部强制供给的液体供给装置;和从被所述遮蔽部遮蔽的部分强制回收悬浊液并向所述液体容器返回的液体回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给装置具有将所述液体容器内储存的液体的一部分向所述刀尖部强制供给的第一管泵,所述液体回收装置具有从所述遮蔽部遮蔽的部分向所述液体容器强制回收悬浊液的第二管泵,具有使所述第一管泵和所述第二管泵连动地运行/停止的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与所述第二管泵之间的液体回收流路还具备过滤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与所述过滤器之间的所述液体回收流路形成为与从所述遮蔽部排出的所述被穿孔体的碎片相应的粗细。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永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宫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