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菱铁矿磁化焙烧回转窑。包括回转窑的窑头密封罩、筒体、支承装置、挡轮装置、传动装置、测温装置、冷却装置和窑尾密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装置为沿窑体轴向安装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及无线发射装置、接收装置,所述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从窑头至窑尾的数量和分布间距根据煅烧回转窑中预热段、煅烧段和冷却段对温度的测量精度要求设置Ⅶ个,分别是热电偶滑环装置Ⅰ、热电偶滑环装置Ⅱ、热电偶滑环装置Ⅲ、热电偶滑环装置Ⅳ、热电偶滑环装置Ⅴ、热电偶滑环装置Ⅵ、热电偶滑环装置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对窑内各段温度控制,保证了还原反应所需的温度要求,从而达到了菱铁矿石磁化焙烧的生产工艺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菱铁矿磁化焙烧
,特别是涉及一种菱铁矿磁化焙烧回转窑。
技术介绍
目前经济可行的铁矿石还原焙烧设备主要有竖炉、回转窑。焙烧热源有煤、煤气、油、电等。竖炉焙烧的最低粒度下限是f 20mm,不能实现全粒级焙烧,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回转窑由于具备可以实现全粒级焙烧、密封好及磁化焙烧效果很好、不需要进行粗细矿石分别处理、矿石及设备的管理相对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就菱铁矿而然,菱铁矿石加热到54(T830°C时,即可完全分解,属于中低温焙烧。菱铁矿在焙烧过程中,当焙烧温度达到540°C时进入菱铁矿激烈分解区,FeCO3 — FeO+ CO2,当焙烧温度达到600°C以上时,进入氧化放热区3Fe0+C02 — Fe3O4+ CO,当焙烧温度达到830°C时,进入Fe2O3还原区,Fe2O3+CO — 2Fe304+ C02。由于焙烧过程中大量的CO2从FeCO3晶格中挥发出来,焙烧后的人工磁铁矿空洞发育,结构疏松。而传统的回转窑也无法按上述各阶段温度实施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对窑内各段温度控制,保证了还原反应所需的温度要求,从而达到了工艺目的菱铁矿磁化焙烧回转窑。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本技术菱铁矿磁化焙烧回转窑,包括回转窑的窑头密封罩、筒体、支承装置、挡轮装置、传动装置、测温装置、冷却装置和窑尾密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装置为沿窑体轴向安装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及无线发射装置、接收装置,所述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从窑头至窑尾的数量和分布间距根据煅烧回转窑中预热段、煅烧段和冷却段对温度的测量精度要求设置νπ个,分别是热电偶滑环装置I、热电偶滑环装置II、热电偶滑环装置III、热电偶滑环装置IV、热电偶滑环装置V、热电偶滑环装置VI、热电偶滑环装置VL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距离所述窑体的头部为4. 3m,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VII距离所述窑体的尾部为5. 7m,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I、热电偶滑环装置III、热电偶滑环装置IV、热电偶滑环装置V、热电偶滑环装置VI相互之间的间距为6-8m。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的控制温度为457°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I的控制温度为687°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II的控制温度为829°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V的控制温度为539°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V的控制温度为260°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VI的控制温度为140°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VII的控制温度为150°C。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焙烧性能好、温度适应范围宽、热工制度稳定、由于有多点测温控制,能实现对窑内各段温度控制,保证了还原反应所需的温度要求,从而达到了菱铁矿石磁化焙烧的生产工艺要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菱铁矿磁化焙烧回转窑,包括回转窑的窑头密封罩I、 筒体3、支承装置2、挡轮装置4、传动装置5、测温装置6、冷却装置7和窑尾密封罩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装置6为沿窑体轴向安装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及无线发射装置、 接收装置,所述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从窑头至窑尾的数量和分布间距根据煅烧回转窑中预热段、煅烧段和冷却段对温度的测量精度要求设置νπ个,分别是热电偶滑环装置I、 热电偶滑环装置II、热电偶滑环装置III、热电偶滑环装置IV、热电偶滑环装置V、热电偶滑环装置VI、热电偶滑环装置VL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距离所述窑体的头部为4. 3m,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Vn 距离所述窑体的尾部为5. 7m,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I、热电偶滑环装置III、热电偶滑环装置IV、热电偶滑环装置V、热电偶滑环装置VI相互之间的间距为6-8m。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的控制温度为457°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I的控制温度为687°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II的控制温度为829°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V的控制温度为539°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V的控制温度为260°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 VI的控制温度为140°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VII的控制温度为150°C。由于采用了多点测温控制,能时时监控窑内温度场的变化。只要燃料选择得当,采用回转窑焙烧可以实现低成本全粒级磁化焙烧,完全能够满足磁化焙烧的生产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菱铁矿磁化焙烧回转窑,包括回转窑的窑头密封罩、筒体、支承装置、挡轮装置、传动装置、测温装置、冷却装置和窑尾密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装置为沿窑体轴向安装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及无线发射装置、接收装置,所述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从窑头至窑尾的数量和分布间距根据煅烧回转窑中预热段、煅烧段和冷却段对温度的测量精度要求设置νπ个,分别是热电偶滑环装置I、热电偶滑环装置II、热电偶滑环装置III、热电偶滑环装置IV、热电偶滑环装置V、热电偶滑环装置VI、热电偶滑环装置VL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距离所述窑体的头部为4. 3m,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Vn距离所述窑体的尾部为5. 7m,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I、热电偶滑环装置III、热电偶滑环装置IV、热电偶滑环装置V、热电偶滑环装置VI相互之间的间距为6-8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菱铁矿磁化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的控制温度为457°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I的控制温度为687°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II的控制温度为829°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IV的控制温度为539°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V的控制温度为260°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VI的控制温度为140°C,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VII的控制温度为150°C。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菱铁矿磁化焙烧回转窑。包括回转窑的窑头密封罩、筒体、支承装置、挡轮装置、传动装置、测温装置、冷却装置和窑尾密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装置为沿窑体轴向安装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及无线发射装置、接收装置,所述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从窑头至窑尾的数量和分布间距根据煅烧回转窑中预热段、煅烧段和冷却段对温度的测量精度要求设置Ⅶ个,分别是热电偶滑环装置Ⅰ、热电偶滑环装置Ⅱ、热电偶滑环装置Ⅲ、热电偶滑环装置Ⅳ、热电偶滑环装置Ⅴ、热电偶滑环装置Ⅵ、热电偶滑环装置Ⅶ,本技术能实现对窑内各段温度控制,保证了还原反应所需的温度要求,从而达到了菱铁矿石磁化焙烧的生产工艺要求。文档编号F27B7/00GK202744608SQ201220387969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专利技术者林宏邦, 王常红, 朱云飞, 施荣 申请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菱铁矿磁化焙烧回转窑,包括回转窑的窑头密封罩、筒体、支承装置、挡轮装置、传动装置、测温装置、冷却装置和窑尾密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装置为沿窑体轴向安装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及无线发射装置、接收装置,所述的一组测温热电偶滑环装置从窑头至窑尾的数量和分布间距根据煅烧回转窑中预热段、煅烧段和冷却段对温度的测量精度要求设置Ⅶ个,分别是热电偶滑环装置Ⅰ、热电偶滑环装置Ⅱ、热电偶滑环装置Ⅲ、热电偶滑环装置Ⅳ、热电偶滑环装置Ⅴ、热电偶滑环装置Ⅵ、热电偶滑环装置Ⅶ,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Ⅰ距离所述窑体的头部为4.3m,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Ⅶ距离所述窑体的尾部为5.7m,所述的热电偶滑环装置Ⅱ、热电偶滑环装置Ⅲ、热电偶滑环装置Ⅳ、热电偶滑环装置Ⅴ、热电偶滑环装置Ⅵ相互之间的间距为6?8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邦,王常红,朱云飞,施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