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棒材剥皮操作过程中的切削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21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从工件(12)上去除材料的刀具(10)包括一个安装有至少一个粗加工头(18)和至少一个精加工头(20)的刀具主体(16)。该精加工头(20)包括一个支座(68),该支座上安装有至少第一和第二精加工镶嵌部件(86,88)。第一精加工镶嵌部件(86)设置有一个以距离F1从刀具主体(16)延伸出来的刀刃。第二精加工镶嵌部件(88)设置有一个以距离F2从刀具主体(16)延伸出来的刀刃。距离F1小于距离F2。(*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整体上涉及一种用于从工件上去除材料的刀具。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棒材进行剥皮处理的切削刀具。
技术介绍
棒材剥皮是一种利用切削装置从由钢铁材料或非铁材料制成的棒材上去除材料的操作。这些材料例如可以是在棒材的热轧过程中形成的轧制铁鳞或开裂的材料。常规的切削装置一般设置有多个切削头,这些切削头又包括多个安装有切削镶嵌部件的支座。镶嵌部件的刀刃将材料以金属圈的形式从棒材上除掉。由于这些金属圈可能与切削操作发生干涉,因此这些镶嵌部件通常设置有一个能够将金属圈断成碎屑的沟槽或其它断屑结构。但是,如果没有将这些碎屑从切削装置附近连续地除掉,那么这些碎屑也可能干涉切削操作。一个常规的切削装置一般要产生难以除掉的大量碎屑。对于棒材剥皮而言,最常用的镶嵌部件就是所谓的“三角形”镶嵌部件,具体如美国专利4035888所述。这种三角形的镶嵌部件能够产生较多的碎屑。这种镶嵌部件还需要用较大的力为棒材剥皮。授权给Hansson等人的美国专利5246315和5256008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材剥皮操作过程中的切削刀具,在这种切削刀具中,每个切削头都包括一个粗加工镶嵌部件和一个精加工镶嵌部件。精加工镶嵌部件相对支座延伸的距离大于粗加工镶嵌部件相对支座的延伸距离。该专利没有对在棒材剥皮过程中产生大量碎屑的问题加以说明。因此,就需要提供一种用于从工件上去除材料的刀具,例如用于对棒材进行剥皮处理的切削刀具,这种刀具能够有效减少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碎屑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从工件上去除材料的刀具。该刀具包括一个刀具主体,该刀具主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粗加工头和至少一个精加工头。在一个实施例中,精加工头包括一个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精加工镶嵌部件的支座。第一精加工镶嵌部件设置有一个以距离F1从刀具主体延伸出的刀刃。第二精加工镶嵌部件设置有一个以距离F2从刀具主体延伸出的刀刃。距离F1小于距离F2。在另一实施例中,粗加工头包括一个安装有至少第一和第二镶嵌部件的支座。第一粗加工镶嵌部件设置有一个以距离R1从刀具主体伸出的刀刃。第二粗加工镶嵌部件设置有一以距离R2从刀具主体伸出的刀刃。距离R1小于距离R2。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棒材剥皮的切削刀具。这种切削刀具包括一个刀具主体,该刀具主体安装有至少两个粗加工头和至少两个精加工头。这些粗加工头分别包括一个安装有至少第一和第二粗加工镶嵌部件的支座。第一粗加工镶嵌部件设置有一个以距离R1从刀具主体延伸出来的刀刃。第二粗加工镶嵌部件设置有一个以距离R2从刀具主体延伸出来的刀刃。距离R1小于距离R2,而且距离差等于产生小碎屑或金属圈所需的量。精加工头分别包括一个安装有至少第一和第二精加工镶嵌部件的支座。第一精加工镶嵌部件设置有一个以距离F1从刀具主体延伸出来的刀刃。第二精加工镶嵌部件设置有一个以距离F2从刀具主体延伸出来的刀刃。距离F1小于距离F2,而且距离差等于产生小碎屑或金属圈所需的距离量。与常规的切削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具能够在棒材的剥皮过程中形成更加细小和更加紧密的碎屑,而且也更容易除去碎屑。这种切削刀具能够制造出具有表面光洁度较高的棒材。该切削刀具还能够以较低的功率操作,而且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具,但是,图示的特定实施例并非用于对权利要求进行限定。可以预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出多种变刑和修改。图1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具执行棒材剥皮操作的透视图;图2为切削刀具的粗加工头的顶视图,图中示出的粗加工头正在对棒材进行粗加工的情形;图3为粗加工头的顶视图;图4为粗加工头的侧视图;图5为切削刀具的精加工头的顶视图,图中示出了精加工头正在对棒材进行精加工的情形;图6为精加工头的顶视图;图7为精加工头的侧视图;图8为用于切削刀具的粗加工头和精加工头上的圆形镶嵌部件的透视图;图9为圆形镶嵌部件的侧面剖视图;图10为用于切削刀具的精加工头上的八边形镶嵌部件的透视图;图11为八边形镶嵌部件的侧面剖视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图1示出了一种棒材的剥皮操作,该操作中包括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切削刀具,该切削刀具整体上由附图标记10表示。该切削刀具10是一种大型棒材剥皮机(未示出)的一部分,而且由该大型棒材剥皮机为切削刀具提供旋转动力并支承着该切削刀具。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棒材剥皮机,例如由设在宾夕法尼亚州Orwigsburg市的Hetran公司制造的Hetran剥皮机。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该棒材剥皮机是Hetran的BT-12型剥皮机,这种剥皮机能够生产出最终直径介于2英寸(5.1厘米)和12英寸(30.5厘米)之间的棒材,而且以250马力(253.5公制马力)的功率操作。如图1所示,辊14将工件12输送到旋转切削刀具10的中心位置上。根据工件和切削刀具的具体类型的不同,工件12可以以任何合适的速度被进送,例如进送速度可以介于约每分钟10英寸(25.4厘米)和约每分钟30英寸(76.2厘米)之间。图示的工件12是一种棒材,但其也可以是一种管材。棒材12由不锈钢或其它钢铁材料或非钢铁材料制成。切削刀具10在剥皮操作过程中围绕棒材12旋转,从而将材料从棒材的外表面上除去。具体而言,切削刀具10围绕轴线L旋转,该轴线L与棒材12的轴线重合。图示的切削刀具10包括一个基本为圆筒形的刀具主体16。该刀具主体16安装有至少一个粗加工头18和至少一个精加工头20,而且最好安装有至少两个粗加工头和至少两个 精加工头。“粗加工头”是指能够加工出表面光洁度较低的棒材的切削头,“精加工头”是指能够加工出成品所要求的较高表面光洁度的棒材的切削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切削刀具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粗加工头18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精加工头20,这些加工头均安装在刀具主体16的内径22位置上。粗加工头18和精加工头20从刀具主体16沿径向向里延伸。粗加工头18沿轴向设置在精加工头20的前方(更接近棒材12的输送方向)。如图2至4所示,每个粗加工头18都包括一个支座24,该支座具有一个内侧26、一个外侧28、一个顶侧30和一个底侧32。支座24通常由钢材或其它强度较高的材料制成。一对孔34设置在支座24的外侧28上。孔34内容纳着紧固件(未示出),以用于将支座24固定到刀具主体16的内径位置22上。当将支座24安装到刀具主体16上时,支座24的内侧26沿径向向里延伸。该支座包括有至少一个凹槽36,该凹槽设置在介于支座24的内侧26和顶侧30之间的边缘上。该支座优选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36和38,最好设置至少三个凹槽36、38和40。凹槽36、38和40适合于分别容纳粗加工镶嵌部件42、44和46,以用于在剥皮操作过程中对棒材12进行粗切削。支座24设置有多个能够将粗加工镶嵌部件42、44和46固定到凹槽36、38和40内的夹具48。粗加工镶嵌部件42、44和46距支座24的外侧28具有不同的距离,这样就使其距刀具主体16的距离也不同,其目的下面说明。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粗加工镶嵌部件42、44和46以中间倾角定位,但是这些镶嵌部件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倾斜,目的是在棒材的剥皮操作过程中改变切削力。粗加工镶嵌部件42、44和46可以是适合于对棒材12进行粗切削的任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从工件上去除材料的刀具,该刀具包括:一个安装有至少一个粗加工头和至少一个精加工头的刀具主体,与所述粗加工头相比,所述精加工头能够制造出表面光洁度更高的工件,所述精加工头包括一个安装有至少第一和第二精加工镶嵌部件的支座,第一精加工镶嵌部件设置有一个以距离F1从刀具主体延伸出来的刀刃,第二精加工镶嵌部件设置有一个以距离F2从刀具主体延伸出来的刀刃,所述距离F1小于所述距离F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鲁斯C伍德沃德
申请(专利权)人: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