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20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钻,具有由在内部形成有供气通路及排气通路的把手部、在所述把手部的上部形成且安装有扳机的扳机部、和在所述扳机部的上部形成且在内部配置有气动马达的圆筒部构成的主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配置在所述圆筒部的内部且可使所述气动马达的转动逆向旋转的换向阀,和    安装在所述换向阀的上面且可自由滑动地分别安装在于所述圆筒部的把手部侧形成的一对槽形的开口部处的2个换向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钻,更详细地说涉及可逆向旋转的携带用气钻。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可逆向旋转的携带用气钻的主体,由如下构成把手部,在内部形成有供气通路及排气通路;扳机部,在把手部的上部形成且安装有扳机;圆筒部,在扳机部的上部形成且在内部内置气动马达。另外,在前述圆筒部的开口端螺合锁环,在锁环的内部通过轴承配置主轴。另外,和前述圆筒部的开口端相反的一侧的内部配置换向阀。前述换向阀,具有1个换向柄,通过该换向柄的切换可使前述气动马达的旋转逆向旋转,另外前述换向柄,被可滑动地安装于在与前述圆筒部的开口端相反侧的端部形成的一个槽形的开口部处。但是,前述现有的气钻在放置在桌子上等时,与前述把手部连接的输气管若因某种原因被拉动,屡屡落在地上,结果前述主体破损的情况不少。其中,在因输气管被拉动而使得气钻向地上落下时,因为输气管为枪形的形状,落在地上,冲击应力集中,在前述开口部生成裂缝,从那里开始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前述现有的问题点,提供一种即使落在地上也几乎没有破损且换向柄操作容易的气钻。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气钻,具有由如下部分构成的主体在内部形成有供气通路及排气通路的把手部、在前述把手部的上部形成且安装有扳机的扳机部、和在前述扳机部的上部形成且在内部配置气动马达的圆筒部,该气钻具有 配置在前述圆筒部的内部且可使前述气动马达的转动逆向旋转的换向阀,和安装在前述换向阀的上面且可自由滑动地分别安装在于前述圆筒部的把手部侧形成的一对槽形的开口部处的2个换向柄。另外,前述主体形成有连接前述一对开口部的桥部,并且,前述一对开口部,优选为位于相对前述气动马达的转轴而相互对称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气钻的纵剖面图。图2是图1的气钻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气钻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0主体;13把手部;15圆筒部;16开口部;17桥部;30气动马达;60换向阀;62换向柄。具体实施例方式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的方式参照图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的方式中的气钻的纵剖面图,图2为图1的气钻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气钻的俯视图。图1中,10为气钻的主体,主体10,由在内部形成有供气通路11及排气通路12的把手部13、在前述把手部13的上部形成且安装扳机20的扳机部14、和在前述扳机部14的上部形成且在内部配置气动马达30的圆筒部15构成。衬套40插接在前述供气通路11的下端。另外,在前述供气通路1的中间部形成台阶11a,在那里夹着阀片11b.而设置阀50。在前述衬套40的上部所形成的承受部41和前述阀50之间,设置阀门弹簧42,前述阀50由该阀门弹簧42按压在前述阀片11b处。销51被固定安装在前述阀50上,该销51连结着前述扳机20的连结棒21。结果,前述扳机20一被按下去,前述连结棒21在图1中向右方向移动,如此一来该前述销51倾斜从而将前述阀50打开。在前述扳机20未被按下时,因为前述阀门弹簧42把前述阀50按在前述阀片11b上,前述阀50关闭,前述销51、前述连结棒21及前述扳机20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前述供气通路11配置在前述圆筒部15的内部的后方,与可使前述气动马达30的旋转逆向旋转的换向阀60连通。该换向阀60,具有1个空气通路61和2个换向柄62、62,通过O型环63相对圆筒部15可旋转地配置着。前述2个换向柄62、62,在安装于前述换向阀60的上面的同时,如图2及图3所示,分别可自由滑动地安装于在前述圆筒部15的把手部13侧所形成的一对槽形开口部16、16处。另外,前述主体10形成连接前述一对开口部16、16的桥部17,前述一对开口部16、16,相对于前述气动马达30的转轴31而位于相互对称的位置。另外,前述空气通路61,具有宽的空气入口61a和窄的空气出口61b。前述换向阀60,在和前述气动马达30的后支承座70相接的同时,边滑动边旋转。另外,若在前述换向阀60上形成的正旋转用空气孔71与前述空气出口61b连接,前述气动马达30正旋转,若逆向旋转用空气孔72与前述空气出口61b连接,逆向旋转。前述气动马达30的前述转轴31,由固定在前述后支承座70的轴承73和固定在前支承座80的轴承81摇动自由地支承。前述圆筒部15的开口端,螺合筒状的锁环90,该锁环90中,收纳有由传送齿轮91、内齿轮92及连接销93构成的减速装置;主轴94;和轴承95。前述传送齿轮91,在与前述转轴31螺合的同时,通过前述连接销93而与前述主轴94的头部94a连结。另外,因为前述传送齿轮91,也与固定在前述锁环90的内齿轮92螺合,所以在前述转轴31生成的旋转动力,通过前述减速装置传递到前述主轴94。另外,前述主轴94的轴部94b,由固定在前述锁环90的轴承95旋转自由地支承着。因气钻为上述构成,通过使换向柄62滑动而使换向阀60向右回动,气动马达30正旋转,主轴94也正旋转。相反,通过使换向柄62滑动而使换向阀60向左回动,气动马达30逆向旋转,主轴94也逆向旋转。如以上详细地说明的那样,本专利技术的气钻,具有由如下构成的主体在内部形成有供气通路及排气通路的把手部、在前述把手部的上部形成且安装有扳机的扳机部、和在前述扳机部的上部形成且在内部配置气动马达的圆筒部,因具有设置在前述圆筒部的内部、可使前述气动马达的旋转逆向旋转的换向阀、和安装在前述换向阀的上面且分别可自由滑动地安装在于前述圆筒部的把手部侧形成的一对槽形的开口部处的2个换向柄,在使用气钻中,握住前述把手部,只用握着的手,即用单手,即可进行换向柄的操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气钻,更因为前述主体形成有连接前述一对开口部的桥部,开口部的强度增强,气钻即使落在地上,也极少破损。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气钻,更因为前述一对开口部相对前述气动马达的转轴而位于相互对称的位置,因为可适宜地扩大或变窄前述开口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所以可容易变更设计,以便更改前述换向柄相对于换向阀的安装位置、增强前述桥部的强度、使逆转阀操作处于容易的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气钻,具有由在内部形成有供气通路及排气通路的把手部、在所述把手部的上部形成且安装有扳机的扳机部、和在所述扳机部的上部形成且在内部配置有气动马达的圆筒部构成的主体,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所述圆筒部的内部且可使所述气动马达的转动逆向旋转的换向阀,和安装在所述换向阀的上面且可自由滑动地分别安装在于所述圆筒部的把手部侧形成的一对槽形的开口部处的2个换向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钻,所述主体,形成连接所述一对开口部的桥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钻,所述一对开口部,相对于所述气动马达的转轴而位于相互对称的位置。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落在地上也几乎没有破损并且换向柄操作容易的气钻。该气钻具有配置在主体(10)的圆筒部(15)的内部且可使气动马达(30)的转动逆向的换向阀(60),和安装在所述换向阀(60)的上面且可自由滑动地分别安装在于所述圆筒部(15)的把手部(13)侧形成的一对槽形开口部(16、16)处的2个换向柄(62、62),所述主体(10)形成连接所述一对开口部(16、16)的桥部(17)。文档编号B25F5/02GK1494972SQ03156900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2日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泉泽信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信浓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