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没式超滤膜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1823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浸没式超滤膜池,包括进水渠,该进水渠通过进水闸门与该膜池的配水渠相连,配水渠通过进水堰与膜池主体连接,膜池主体内设有多组膜堆,每组膜堆顶部设有集水管和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通过滤后水母管与清水渠连接,滤后水母管和清水渠之间设置有清水阀门和抽吸泵,曝气管通过曝气主管和气反冲洗控制阀与气反冲洗系统连接,滤后水母管还通过水反冲洗切换阀门和化学洗循环切换阀门分别与水反冲洗系统和化学洗循环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尽可能简化管路和阀门系统,将化学洗循环及废水排放系统与膜池出水系统、水反冲洗系统、气反冲洗系统等管路布置进行综合考虑,部分管路和阀门实现共用,具有高度的集成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浸没式超滤膜池,具体涉及浸没式超滤膜池中各种阀门和管路的设置。
技术介绍
超滤膜工艺被誉为第三代给水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保障出水的浊度,能够完全去除水中的细菌、藻类、两虫,还能去除部分病毒。近年来随着我国采用PVC材料优质超滤膜的成功研制,使超滤膜处理工艺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大幅下降。常用的超滤膜柱有管式、中空纤维、板框式和卷式等,目前市政供水中通常采用中空纤维膜,依照膜过滤时,膜前原液和膜后透过液与膜的内外相对位置关系,中空纤维超滤膜又分为内压式和外压式两种。在工程实际应用中,超滤膜组件包括柱状膜(又称容器式膜或管式膜)和浸没式膜两种形态,其中柱状膜是指将膜元件(将膜及其支撑体还有水通道材料等部件做成一体)收装在容器 里,作为膜组件使用的方式。容器式膜一般用泵向容器内部压入待过滤水,可以承受的压力较高。容器式膜既可以是内压式,也可以是外压式;浸没式超滤膜是指将中空纤维膜浸入水槽或水池中,依靠前后的水位差或者抽吸泵进行过滤的一种膜形式,浸没式膜都属于外压式。浸没式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原水中的颗粒物会逐渐累积在膜的外表面,从而使过滤系统的跨膜压差增加,此时超滤系统要停止过滤并进行周期性的反洗。反洗过程就是一方面将超滤产水反向透过膜、同时在膜堆底部通过气冲擦洗膜丝表面以去除沉积物,反洗结束后将膜池中的废液排出。除日常水冲洗和空气擦洗之外,超滤膜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由于堵塞而造成的过滤性能下降的现象,此时需要进行膜的化学清洗。膜化学清洗包括维护性化学清洗和恢复性化学清洗两个过程。维护性清洗即化学强化反洗,采用适当的化学药剂溶液浸泡超滤膜丝,以减缓超滤膜的深层污染,维持超滤系统通量;当维护性化学清洗不足以恢复膜的过滤性能时,应当进行恢复性化学清洗。恢复性化学清洗又可分为碱洗和酸洗两个过程,两者的先后顺序和药剂选择因膜自身条件而异。超滤膜的化学清洗方式可以分为在线清洗和离线清洗两种,所谓在线清洗,是指超滤膜在化学清洗时所处的位置与其在正常过滤时所处的位置相同;而所谓的离线清洗,是指将超滤膜拆离其过滤时所处的位置,将其置于专门设立的膜化学清洗池内进行清洗的一种方式。同离线清洗相比,在线清洗优势明显一方面在膜清洗环节无需再进行膜组的拆卸、吊装、安装和管路连接这一冗杂过程,大大减轻了水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超滤膜的过滤工作时间,有利于提高超滤膜产水量;另一方面,不再需要单独设置膜化学清洗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投资,而且有利于保持膜处理车间的整洁和美观,不易对膜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避免了超滤膜组在拆卸和吊装时发生不可恢复的损坏。目前,国内外建设的城市超滤膜水厂愈来愈多,规模也愈来愈大,并呈加速发展趋势。在这些水厂中,既有用容器式超滤膜的,也有用浸没式超滤膜的。而在化学清洗方面,由于容器式超滤膜通量相对较大,化学洗周期短、操作频繁,且容器式超滤膜密封性和整体性较强,此外,容器式超滤膜膜面积小、化学洗用药量少,因此容器式超滤膜多采用在线清洗方式;而浸没式超滤膜通量相对较低,化学洗尤其是恢复性化学洗周期较长,且膜面积大、化学洗用药量多,此外,浸没式超滤膜池一般设管廊,为避免管廊内各类管路纷繁芜杂,目前实际工程中的浸没式超滤膜多采用离线清洗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没式超滤膜池,使浸没式超滤膜池管廊内各类管路、阀门得到最大程度的简化,管廊内布置整洁而紧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浸没式超滤膜池,包括进水渠,该进水渠通过进水闸门与该膜池的配水渠相连,配水渠通过进水堰与膜池主体连接,膜池主体内设有多组膜堆,每组膜堆顶部设有集水管和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通过滤后水母管与清水渠连接,滤后水母管和清水渠之间设置有清水阀门和抽吸泵,曝气管通 过曝气主管和气反冲洗控制阀与气反冲洗系统连接,滤后水母管还通过水反冲洗切换阀门和化学洗循环切换阀门分别与水反冲洗系统和化学洗循环系统连接。在膜池主体侧面下部设有排水闸门与溢流排水部分的排水渠连接,膜池主体侧面底部还设有废液排出口和废液排出控制阀,所述废液排出口通过化学洗循环泵与化学洗循环系统连接。在滤后水母管上,且位于水反冲洗切换阀门和化学洗循环切换阀门之间设置有维护性化学清洗加药点,化学洗循环泵和化学洗循环系统之间设置有恢复性化学清洗加注点。所述化学洗循环系统包括化学洗循环总管和化学洗循环管,该浸没式超滤膜池设有NaClO原液加药管、HCl原液加药管、NaOH原液加药管,维护性化学清洗加药点设有维护性NaClO原液加注阀,所述NaClO原液加药管通过维护性NaClO原液加注阀与滤后水母管连接,恢复性化学清洗加注点包括恢复性NaClO原液加注阀、恢复性HCl原液加注阀和恢复性NaOH原液加注阀,所述NaClO原液加药管、HCl原液加药管和NaOH原液加药管分别通过恢复性NaClO原液加注阀、恢复性HCl原液加注阀和恢复性NaOH原液加注阀与化学洗循环管连接。所述浸没式超滤膜池设有中间管廊,所述清水渠位于中间管廊的底部,所述化学洗循环系统的循环总管和水反冲洗系统的反冲洗总管设于中间管廊的走道板以下、清水渠以上的空间内,且清水渠设2道,中间用混凝土隔墙分开,以保证其中单格膜池故障停用时不至于导致整座膜池停水。本技术为尽可能简化管路和阀门系统,将化学洗循环及废水排放系统与膜池出水系统、水反冲洗系统、气反冲洗系统等管路布置进行综合考虑,部分管路和阀门实现共用,即将现有技术中的膜池滤后清水抽吸泵与膜池药洗进水泵共用,将膜池恢复性化学清洗循环泵与膜池化学洗废液放空泵共用,将膜池废液排出控制阀与膜池化学洗循环进液阀共用,将膜池滤后清水母管与膜池反冲洗水母管、膜池化学洗循环出水母管共用,将膜池化学洗循环总管与膜池化学洗废液排放总管共用。因此,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使得管廊内的管路和阀门得以简化,并使管廊内布置得整洁而紧凑。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浸没式超滤膜池局部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浸没式超滤膜池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浸没式超滤膜池化学清洗所选药剂种类、清洗周期、清洗时间等与原水水质、运行环境、膜设备自身条件等因素有关,可参考膜厂家提供的参数,但最终需由中试研究成果确定。本技术以维护性清洗采用次氯酸钠(NaClO)溶液,恢复性清洗按先碱洗后酸洗的顺序,酸洗采用盐酸(HCl)溶液,碱洗采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次氯酸钠(NaClO)溶液,且在次氯酸钠溶液排放过程中用亚硫酸钠(Na2SO3)溶液中和为例来说明浸没式超滤膜池膜在线化学清洗的过程。如图所示,一种浸没式超滤膜池,包括进水部分、膜池主体、溢流排水部分和中间管廊等,其中进水部分由进水渠I、进水闸门2、活性炭颗粒拦截格网3、配水渠4和进水堰5组成,溢流排水部分由溢流堰22、溢流渠28、溢流管26、排水渠6和排水管27组成。进水渠I通过每格膜池的进水闸门2与该膜池的配水渠4相连,在进水闸门2和配水渠4中间·设有拦截活性炭颗粒的格网3,防止活性炭颗粒进入膜池后对膜丝造成损伤。配水渠4通过进水堰5与膜池主体连接,进水堰5上设有高度可调的不锈钢堰板以保证每格膜池进水均匀,膜池内设有多组膜堆8,每组膜堆8顶部设有集水管10和曝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没式超滤膜池,包括进水渠,该进水渠通过进水闸门与该膜池的配水渠相连,配水渠通过进水堰与膜池主体连接,膜池主体内设有多组膜堆,每组膜堆顶部设有集水管和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通过滤后水母管与清水渠连接,滤后水母管和清水渠之间设置有清水阀门和抽吸泵,曝气管通过曝气主管和气反冲洗控制阀与气反冲洗系统连接,滤后水母管还通过水反冲洗切换阀门和化学洗循环切换阀门分别与水反冲洗系统和化学洗循环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增荣郑国兴肖敏杰钟燕敏邬亦俊于正丰方以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