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及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846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及净水器,超滤滤芯组件包括滤壳和置于该滤壳内的滤芯,滤壳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在滤壳的进水端设置有原水总进口,在滤壳的出水端设置有净水总出口和排污总出口,滤芯包括形成于滤壳内的净水室和置于该净水室内的中空纤维超滤膜丝,净水室的壁上设置有与原水总进口连通的原水进口、与净水总出口连通的净水出口和与排污总出口连通的排污出口,膜丝一端的管口封闭,另一端管口与净水出口连通;在排污出口与排污总出口之间的通道内设置有可绕其中心轴转动的叶轮,且该叶轮与叶轮驱动机构连接。排污时,叶轮被叶轮驱动机构带动转动,能吸出净水室中的污水,从而达到冲洗彻底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及使用该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的净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超滤滤芯分内压式和外压式两种。内压式超滤滤芯有可冲洗结构,可以反复冲洗,使用寿命长;但是内压式超滤滤芯容易胀裂,饮水安全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外压式超滤滤芯没有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断裂的危险,但不具备可冲洗结构,或者需要加反冲阀,加电控才可以冲洗,而超滤膜工作时只需要水压力足够即可,加电显得很累赘。我国水质较欧美日韩等国家差,水中杂质比日本等国家多30%左右,而超滤膜有易污染特性,在较差的水质环境下使用寿命急剧的减少。超滤滤芯标准过水量为2t(目前的技术),目前实验和实际使用一般为1.5t左右,在自来水质恶劣的情况下不到U。目前,可冲洗滤芯能有效的增加总净水量,延长滤芯寿命,避免频繁更换滤芯,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但冲洗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冲洗效果好的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以增加总净水量,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的净水器。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包括滤壳和置于该滤壳内的滤芯,所述滤壳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在滤壳的进水端设置有原水总进口,在滤壳的出水端设置有净水总出口和排污总出口,所述滤芯包括形成于所述滤壳内的净水室和置于该净水室内的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所述净水室的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原水总进口连通的原水进口、与所述净水总出口连通的净水出口和与所述排污总出口连通的排污出口,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丝一端的管口封闭,另一端管口与所述净水出口连通;在所述排污出口与所述排污总出口之间的通道内设置有可绕其中心轴转动的叶轮,且该叶轮与叶轮驱动机构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和设置在该轮毂周向上的至少两片扭曲板状叶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滤壳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内分别密封连接有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由所述滤壳内壁、所述第一封头和所述第二封头围成所述净水室,且在所述第一封头上设置有所述原水进口,在所述第二封头上设置有所述净水出口和所述排污出口,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沿所述滤壳轴向设置,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封头和所述第二封头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封头与所述滤壳出水端的端盖之间设置有隔板,由该隔板将所述第二封头与所述滤壳出水端的端盖之间的腔室分割成靠近所述净水室的净水腔和远离所述净水室的污水腔,且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净水腔与所述净水总出口的第一连接管和用于连通所述排污出口与所述污水腔的第二连接管,所述叶轮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污出口为两个以上,所有排污出口以所述第二封头的几何中心为中心沿周向布置,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数量与所述排污出口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排污出口一一对应地连通,在每个第二连接管内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叶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水进口和所述排污出口偏心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头和所述第二封头均由环氧树脂固化而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水进口为两个以上,所有原水进口以所述第一封头的几何中心为中心沿周向布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壳包括两端开口的筒体、分别套接于该筒体两端外部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在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所述原水总进口,在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净水总出口和排污总出口。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净水器,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由于在排污通道内设置有叶轮,排污时,净水总出口用堵头堵住且密封,排污总出口打开,同时叶轮被叶轮驱动机构带动转动,当叶轮转速达到一定值时,叶轮能吸出净水室中的污水,从而达到冲洗彻底的目的,故这样的设计能让超滤膜滤芯产生较好的冲洗效果,因为排污效果好,通过不断清洗超滤滤芯,可以使超滤滤芯过水总量逼近2t,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对于净水机的推广能起到积极作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的分解图;图3为图I所示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00-滤壳,110-筒体,120-第一端盖,121-原水总进口,130-第二端盖,131-净水总出口,132-排污总出口,200-滤芯,210-第一封头,211-原水进口,220-第二封头,221-净水出口,222-排污出口,230-中空纤维超滤膜丝,240-净水室,300-隔板,310-净水腔,320-污水腔,330-第一连接管,340-第二连接管,400-叶轮,410-轮毂,420-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如图1、2所示,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包括滤壳100和置于滤壳100内的滤芯200。滤壳100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在滤壳100的进水端设置有原水总进口 121,在滤壳100的出水端设置有净水总出口 131和排污总出口 132。本实施例中的滤壳100包括两端开口的筒体110、分别套接在该筒体110两端外部的第一端盖120和第二端盖130,在所述第一端盖120上设置有所述原水总进口 121,在所述第二端盖130上设置有净水总出口 131和排污总出口 132。滤芯200包括形成于所述滤壳100内的净水室240和置于该净水室240内的多根中空纤维超滤膜丝230。本实施例中的净水室240由密封连接在筒体110两端内的第一封头210、第二封头220以及筒体110内壁形成,在第一封头210上设置有原水进口 211,在第二封头220上设置有净水出口 221和排污出口 222。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丝230沿滤壳轴向设置,中空纤维超滤膜丝230 —端固定在第一封头210上,且该端的管口封闭,中空纤维超滤膜丝230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封头220上,且该端管口与净水出口 221连通。中空纤维超滤膜丝230采用“一”字型布置,以解决“U”型膜丝冲洗难度大的问题。·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封头220与所述第二端盖130之间设置有隔板300,由该隔板300将所述第二封头220与所述第二端盖130之间的腔室分割成靠近所述净水室240的净水腔310和远离所述净水室240的污水腔320,且在所述隔板300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净水腔310与所述净水总出口 131的第一连接管330和用于连通所述排污出口 222与所述污水腔320的第二连接管340。净水腔310用于收集净水,污水腔320用于收集污水,这样一来,净水和污水被分隔开来,同时中空纤维超滤膜丝230与污染物的距离加大了,中空纤维超滤膜丝230远离污染物,降低了污染物回流再次污染中空纤维超滤膜丝230的风险。在所述第二连接管340内设置有可绕中心轴转动的叶轮400,该叶轮400与叶轮400驱动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冲洗外压式超滤滤芯组件,包括滤壳和置于该滤壳内的滤芯,所述滤壳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在滤壳的进水端设置有原水总进口,在滤壳的出水端设置有净水总出口和排污总出口,所述滤芯包括形成于所述滤壳内的净水室和置于该净水室内的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所述净水室的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原水总进口连通的原水进口、与所述净水总出口连通的净水出口和与所述排污总出口连通的排污出口,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丝一端的管口封闭,另一端管口与所述净水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污出口与所述排污总出口之间的通道内设置有可绕其中心轴转动的叶轮,且该叶轮与叶轮驱动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赢群王彤杨勇李松董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