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压式超滤滤芯及包括该滤芯的外压式超滤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9572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压式超滤滤芯及包括该滤芯的外压式超滤净水器。其中,外压式超滤滤芯包括:超滤膜,包括多个膜丝;第一定位密封件,定位密封超滤膜的进水端,内部穿设有多个第一进水口;第二定位密封件,定位密封超滤膜的出水端,具有出水口,出水口连通每个膜丝的内管,第二定位密封件上还设置有可开闭的第二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滤芯中的第二定位密封件上设置可开闭的第二进水口,冲洗过程中,将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同时打开,使滤芯的两端同时进水,不但提高了进水量,而且两端进入的水产生冲击,提高了对超滤滤芯的清洗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净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压式超滤滤芯及包括该滤芯的外压式超滤净水器
技术介绍
我国水质较欧美日韩等国家差,水中杂质比日本等国家多30%左右,而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超滤膜容易被污染,尤其在较差的水质环境下其使用寿命急剧下降,因此,经常需要更换超滤膜。现有技术中标准的超滤滤芯的使用寿命为过水量为2t,而在用于实验和实际使用时,其过水量一般为I. 5t左右,在自来水水质较恶劣的情况下其过水量还不足U。为了提 高超滤滤芯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在超滤滤芯中加入了可冲洗结构,可通过不断清洗超滤滤芯,使超滤滤芯的过水总量增加,延长滤芯寿命,进而避免了频繁更换滤芯。但是,目前超滤滤芯在冲洗的过程中冲洗水的冲洗速度较低,冲洗的程度不足,不能达到很好的冲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外压式超滤滤芯及包括该滤芯的外压式超滤净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超滤滤芯冲洗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压式超滤滤芯,包括超滤膜,包括多个膜丝;第一定位密封件,定位密封超滤膜的进水端,内部穿设有多个第一进水口 ;第二定位密封件,定位密封超滤膜的出水端,具有出水口,出水口连通每个膜丝的内管,第二定位密封件上还设置有可开闭的第二进水口。进一步地,第二进水口具有远离超滤膜的第二进水端和靠近超滤膜的第二出水端,第二进水端的端口口径大于第二出水端的端口口径。进一步地,第二进水口沿第二进水端至第二出水端的口径逐渐减小。进一步地,第一进水口具有远离超滤膜的第一进水端和靠近超滤膜的第一出水端,第一进水端的端口口径大于第一出水端的端口口径。进一步地,第一进水口沿第一进水端至第一出水端的口径逐渐减小。进一步地,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轴线错位设置。进一步地,每个膜丝均呈直线型,第一定位密封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膜丝安装孔,第二定位密封件上与每个第一膜丝安装孔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膜丝安装孔,每个膜丝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膜丝安装孔和第二膜丝安装孔定位在第一定位密封件和第二定位密封件之间。进一步地,第二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开关,出水口上设置有出水开关。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压式超滤净水器,具有滤芯和套设在滤芯外侧的外套管,外套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一端盖进水口,外套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端盖,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端盖出水口,滤芯为上述的外压式超滤滤芯,第二端盖上与第二进水口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端盖进水口。本技术的外压式超滤滤芯及包括该滤芯的外压式超滤净水器,通过在滤芯中的第二定位密封件上设置可开闭的第二进水口,冲洗过程中,将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同时打开,使滤芯的两端同时进水,不但提高了进水量,而且两端进入的水产生冲击,提高了对超滤滤芯的清洗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外压式超滤净水器的拆卸状态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外压式超滤净水器的沿轴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外压式超滤滤芯,包括超滤膜、用于定位密封超滤膜进水端的第一定位密封件30以及用于定位密封超滤膜出水端的第二定位密封件20,其中,超滤膜包括多个直线型的膜丝10,膜丝10的两端封环氧树脂;第一定位密封件30具有多个第一进水口 31以及多个均匀分布在其表面上的多个第一膜丝安装孔,第二定位密封件20上设置有出水口 22和与每个第一膜丝安装孔相对应地设置的多个第二膜丝安装孔,每个膜丝1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膜丝安装孔和第二膜丝安装孔定位在第一定位密封件30和第二定位密封件20之间。第二定位密封件20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水口 21,第二进水口 21上设置有进水开关以控制第二进水口 21的开闭,出水口 22设置有出水开关221,以控制出水口 22的开闭。本技术中,超滤膜中的膜丝10采用直线型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U”膜丝一层层包裹的结构的外压式滤芯,在冲洗过程中冲洗难度大的缺点。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进水端超滤膜丝10堵住,并在进水端的环氧树脂上开孔,使自来水流进滤芯内部,在自来水压的作用下,水分子透过超滤膜,并由膜丝10的内管流向其出水端,杂质被超滤膜阻挡在滤芯内部,而经过滤后的净水经出水口 22流出。当冲洗时,将出水开关221打开,出水端的第二进水口 21打开,滤芯两端的第一进水口 31和第二进水口 21同时进自来水,以对滤芯的内部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污水经出水口 22排出。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定位密封件20上设置第二进水口 21,冲洗时,同时打开第一进水口 31和第二进水口 21,不但增加了滤芯两端的进水量,且自第一进水口 31进入的自来水和自第二进水口 21进入的自来水产生冲击,增加了冲洗强度,提高了冲洗效果。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第一进水口 31具有远离超滤膜的第一进水端311和靠近超滤膜的第一出水端312,第二进水口 21具有远离超滤膜的第二进水端211和靠近超滤膜的第二出水端212,为了增加滤芯两端的进水速度,第一进水口 31的第一进水端311的端口口径大于其第一出水端312的端口口径,优选地,第一进水口 31沿其第一进水端311至第一出水端312的口径逐渐减小。优选地,第二进水口 21的第二进水端211的端口口径大于其第二出水端212的端口口径,更优选地,第二进水口 21沿第二进水端211至第二出水端212的口径逐渐减小。本技术的外压式超滤滤芯,通过将第一进水口 31和第二进水口 21上沿各自朝向滤芯内部的方向上口径减小,使得在相同进水量的情况下,由于进水时水压增大,增加了水的流速,这样在正常工作时,可以减缓沉积物的沉积,使得滤芯的冲洗效果更好。为了增加水流在滤芯内部的停留时间,增加冲洗效果,本技术的第一进水口31和出水口 22之间轴线错位设置,即二者的轴线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以达到充分冲洗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外压式超滤净水器,具有滤芯和套设在滤芯外侧的外套管40,外套管40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端盖50,第一端盖50上设置有第一端盖进水口 51,外套管40的出水端设置有第二端盖60,第二端盖60上设置有端盖出水口,滤芯为上述的外压式超滤滤芯,第二端盖60上与第二进水口 21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端盖进水口。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外压式超滤滤芯及包括该滤芯的外压式超滤净水器,通过在滤芯中的第二定位密封件20上设置可开闭的第二进水口 21,冲洗过程中,将第一进水口 31和第二进水口 21同时打开,使滤芯的两端同时进水,不但提高了进水量,而且两端进入的水产生冲击,提高了对超滤滤芯的清洗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压式超滤滤芯,包括:超滤膜,包括多个膜丝(10);第一定位密封件(30),定位密封所述超滤膜的进水端,内部穿设有多个第一进水口(31);第二定位密封件(20),定位密封所述超滤膜的出水端,具有出水口(22),所述出水口(22)连通每个所述膜丝(10)的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密封件(20)上还设置有可开闭的第二进水口(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情王彤杨勇李松刘赢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