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置卷式膜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957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置卷式膜过滤装置,其包括一倾斜放置的膜外壳,膜外壳的两端分别为上、下密封头,上、下密封头上分别安装有上、下出液口;所述膜外壳内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卷式膜元件,卷式膜元件内搁置有透过液输出管,卷式膜元件的两端都安装有连接管,一根连接管连通透过液输出管与上出液口,另一根连接管连通透过液输出管与下出液口;所述膜外壳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上、下水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用气水清洗方法清洗,借助于气与水形成的微小气泡对卷式膜表面进行高效的清洗,清洗完毕后,气体会由上水流口排出,避免气体对卷式膜元件造成损伤,实现了对膜过滤装置高效、低成本的清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特别是一种斜置卷式膜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影响膜分离系统运行最关键因素是抑制膜污染以及膜污染后如何更有效的清洗,特别是应用于物料分离、提纯、浓缩以及规模更大的中水回用膜分离系统。传统技术中一般由压力容器以及单支压力容器充装广7支膜元件组成横置膜组件,并由预处理系统、增压系统、管路、仪表、电气控制、支架等组成一套横置膜分离系统,这种横置膜分离系统不能使用有效的、低成本的气水清洗方法进行清洗,因为一旦压力容器内进入即使很少的气体,就会导致气体在膜元件的内切圆点集中,导致膜元件的损毁,这必将寻求依赖其他相对低效、成本较高的清洗方式。对于膜应用于物料分离时,由于被分离的物料通常比相对简单的水处理更容易污染膜,这就导致膜需要更高的清洗频率、更高效昂贵的清洗剂和更长的清洗 时间。特别是被分离的物料价值大,横置膜组件内的物料在清洗或阶段性停机前不得不用其它液体将其置换出来,造成被分离的目标物质收率低,导纸横置膜分离系统运行成本高、膜寿命短、影响了膜分离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另外,因横置膜分离系统内的水不能有效的排出,清洗系统需要更高的化学清洗剂浓度以考虑系统内残留水对清洗剂的稀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采用低成本的气水清洗方法、清洗效果好、清洗费用低、膜使用寿命长的斜置卷式膜过滤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置卷式膜过滤装置,其包括一倾斜放置的膜外壳,膜外壳的两端分别为上、下密封头,上、下密封头上分别安装有上、下出液口 ;所述膜外壳内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卷式膜元件,卷式膜元件内搁置有透过液输出管卷式膜元件的两端都设置有连接管,一根连接管连通透过液输出管与上出液口,另一根连接管连通透过液输出管与下出液口 ;所述膜外壳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上、下水流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膜外壳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5° ^8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水流口设置在上密封头上,下水流口位于膜外壳的下侧部。优选地,所述卷式膜元件的两端设置有止推环,连接管上设有压台,止推环呈轮毂结构,止推环的一端与卷式膜元件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连接管上的压台抵接。进一步,所述止推环具有背向膜外壳中心的锥度。进一步,所述上水流口设置在位于上密封头和止推环之间的膜外壳的上部,下水流口位于下密封头上。进一步,所述卷式膜元件为卷式纳滤膜元件、卷式超滤膜元件、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或者卷式微滤膜元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一倾斜放置的膜外壳内安装与其相适配的卷式膜元件,使得膜外壳和卷式膜元件都是倾斜放置的,这就可以使用气水清洗方法清洗该装置,借助于气与水形成的微小气泡对卷式膜表面进行高效的清洗,清洗完毕后,气体会由上水流口排出,避免气体对卷式膜元件造成损伤,实现了对膜过滤装置高效、低成本的清洗,有助于提高物料的回收率,同时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减少清洗时间。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f图2,本技术的一种斜置卷式膜过滤装置,其包括一倾斜放置的膜外壳1,膜外壳I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优选为5° ^89° ;所述膜外壳I的两端分别为上、下密封头2、3,为增加性能,上、下密封头2、3之间与膜外壳I的内壁间搁置有密封胶圈,上、下密封头2、3上分别安装有上、下出液口 4、5 ;所述膜外壳I内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卷式膜元件6,卷式膜元件6可以为卷式纳滤膜元件、卷式超滤膜元件、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或者卷式微滤膜元件等,卷式膜元件6相对于中空纤维膜元件、管式膜元件以及板式膜元件,其单位体积充装的膜面积较大、流道涉及也更为合理、运动动力成本相对也较低。所述卷式膜元件6内搁置有透过液输出管7,在卷式膜元件6的两端都设置有连接管8,卷式膜元件6的两端对应于透过液输出管7位置处各设置有一凹槽,该凹槽用于搁置安放连接管8 ;一根连接管8连通透过液输出管7与上出液口 4,另一根连接管8连通透过液输出管7与下出液口 5 ;所述膜外壳I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上、下水流口 9、10,优选将所述上水流口 9设置在上密封头2上,下水流口 10位于膜外壳I的下侧部,当然也可将上水流口 9设置在膜外壳I的上侧部,下水流口 10设置在下密封头3上。将上水流口 9设置在上密封头2上便于气水清洗时装置内的气体排出,将下水流口 10设置在膜外壳I的下侧部,便于清洗完毕后,装置内的残留水排出。在过滤的时候,原水从下水流口 10进入膜外壳1,原水切过卷式膜元件6后,部分从上水流口 9流出,由于水压的作用,另一部分透过卷式膜元件6后进入到卷式膜元件6的膜袋内并进入到透过液输出管7成为透过液,透过液可以从上透过液出口 4和下透过液出口 5输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卷式膜元件6的两端设置有止推环11,连接管8上设有压台81,止推环11呈轮毂结构,止推环11的一端与卷式膜元件6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连接管8上的压台81抵接。止推环11的设置使得本技术所述膜过滤装置能够适应水流正、反向对卷式膜元件6的冲击,避免卷式膜元件6受水流冲击而发生位移,使得卷式膜元件6得到良好的定位。优选可使得所述止推环9具有背向膜外壳I中心的锥度。这种具有一定锥度的呈轮毂结构的止推环11具有更大的通流面积,使得水流可以更快的通过止推环11,减小止推环11对水流的阻力作用,加快清洗速率。对于设置有止推环11的倾斜卷式膜过滤装置,可将所述上水流口 9设置在位于上密封头2和止推环11之间的膜外壳I的上部,下水流口 10位于下密封头3上,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斜置卷式膜过滤装置采用气水清洗方法的步骤如下a.由上至下正向冲洗,下水流口 10和上、下透过液出口 4、5打开,上水流口 9进水,持续时间5 15s ;b.气水冲洗,上水流口 9打开,上、下透过液出口 4、5打开,下水流口 10进水、进气,持续时间5 30s ;c.大水量由上至下正向冲洗,下水流口 10和上、下透过液出口 4、5打开,上水流口 9大水量进水冲洗,持续时间5 15s ;d.恢复过滤,每隔30分钟 24小时重复步骤a至C。本技术的另一种气水清洗方法,其步骤如下a.由上至下正向冲洗,下水流口 10、上、下透过液出口 4、5打开,上水流口 9进水, 持续时间10 30s ;b.气水冲洗,上水流口 9和上、下透过液出口 4、5打开,下水流口 10进水、进气冲洗,持续时间3(T60s ;c.大水量正冲洗,下水流口 10和上、下透过液出口 4、5打开,上水流口 9大水量进水冲洗,持续时间l(T30s ;d.排空,上水流口 9和上透过液出口 4连接的排空装置打开,下水流口 10和下透过液出口 10打开排空;e.循环化学清洗,打开上水流口 9和上、下透过液出口 4、5,启动循环加药清洗系统,从下水流口 10循环进清洗剂,持续时间广30分钟,压力O. 2 O. 4mpa ;f.加气强化化学清洗,下水流口 10进气和清洗剂,单次循环的时间为3(T60s,持续3 10次;g.切断循环加药清洗系统并排空,下水流口 10和上、下透过液出口 4、5打开,上水流口 9和上透过液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置卷式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倾斜放置的膜外壳(1),膜外壳(1)的两端分别为上、下密封头(2、3),上、下密封头(2、3)上分别安装有上、下出液口(4、5);所述膜外壳(1)内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卷式膜元件(6),卷式膜元件(6)内搁置有透过液输出管(7),卷式膜元件(6)的两端都设置有连接管(8),一根连接管(8)连通透过液输出管(7)与上出液口(4),另一根连接管(8)连通透过液输出管(7)与下出液口(5);所述膜外壳(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上、下水流口(9、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创源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