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85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属于屠宰设施技术领域。包括混合筒体和延设在混合筒体上部的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混合筒体中去的通气管以及延设在混合筒体侧部的用于将燃气引入到混合筒体中去的燃气进入接口,所述的混合筒体的筒腔内设有一空气-燃气混匀器。优点:由于在混合筒体的筒腔内设置了空气-燃气混匀器,能使空气与燃气实现混合,可保障喷咀燃烧的一致性效果,而且还能体现节能和降低烟尘排放量而体现环保。(*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属于屠宰设施

技术介绍
在成套屠宰流水线中,通常配备有燎毛炉,燎毛炉的作用是将残留在牲畜胴体上的毛燎除,以确保肉食品的加工质量。燎毛炉的工作原理为:由安装在炉体上的鼓风机通过进风管将空气引入到预混合机构中,与此同时,由输气管将燃气引入预混合机构中,由混合机构将空气与燃气预混合,经预混合后的混合气供给喷咀立管,由喷咀立管上的喷咀燃烧供热至炉体内壁的辐射板,使行经炉体通道更具体地讲使行经呈面对面配置的炉体内壁的辐射板之间的带有残留毛的牲畜胴体清毛,即燎尽残留毛。由上可知,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通常由二路气源直接交汇,混合后供喷咀燃烧,而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的结构合理与否对于燎毛炉的安全及节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两者(空气-燃气)混合不均匀,则会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混合不当而出现不完全燃烧,则会导致烟雾多、污染环境等不利因素。然而,目前的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恰恰存在上述欠缺,其结构由图5所示,包括一混合筒体1、延设在混合筒体1上部的通气管2和延设在混合筒体1侧部的燃气进入接口3,经进风管将来自于鼓风机的空气引入通气管2进入混合筒体1,与此同时经燃气进入接口3将由燃气源引入的燃气引入混合筒体1内,使空气与燃气预混合,以供给联结在混合筒体1下方的喷咀立管的管腔中,进而由安装在喷咀立管上的喷咀燃烧。显然,为了-->获得理想的空气与燃气的预混合效果,在图示的通气管2内设置有螺旋板,使空气以螺旋状态进入混合筒体1内与燃气相混。但是在通气管2内的螺旋板并不能满足到使空气与燃气相混的理想效果,尤其是当喷咀立管长度大时,明显地表现出自上而下或称自下而上地配设在喷咀立管上的喷咀之间的燃烧差异大。所以,若要保障所有喷咀的燃烧状况一致,那么上述结构的预混合机构便显得无能为力,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的是要提供一种能提高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效果而藉以保障喷咀燃烧一致以及体现节能、减少烟雾、利于环保的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它包括混合筒体和延设在混合筒体上部的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混合筒体中去的通气管以及延设在混合筒体侧部的用于将燃气引入到混合筒体中去的燃气进入接口,所述的混合筒体的筒腔内设有一空气-燃气混匀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燃气混匀器的上部与通气管相对应并且对接,下部与混合筒体的筒腔内壁连结。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燃气混匀器与混合筒体的筒腔内壁之间构成有燃气室。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燃气混匀器为一器壁上布满有通气孔的锥台体。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锥台体为圆锥台体。在本技术的还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圆锥台体的上部直径比下部直径小。-->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连结为相切连结。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通气孔的在空气-燃气混匀器的器壁上的排列为规则或不规则排列中的任意一种。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通气孔的形状为圆形孔或矩形孔或异形孔。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通气管的侧部延设有一压力表接口。本技术由于在混合筒体的筒腔内设置了空气-燃气混匀器,能使空气与燃气实现混合,可保障喷咀燃烧的一致性效果,而且还能体现节能和降低烟尘排放量而体现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配置在燎毛炉上的应用例示意图。图3为燎毛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燎毛炉的炉体俯视图。图5为已有技术中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混合机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有益效果,申请人特结合给出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下面的详细描述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因此,对于依据本技术所作的任何形式上的变换或细节上的修饰均应视为等效。请参阅图1,在通常为圆筒形的混合筒体1的上部居于中央位置延设有一直径比混合筒体1的直径小得多的通气管2,在通气管2的顶端部位扩设有-->一法兰接14,该法兰接14的作用是与进风管17(图2示)配接的,由进风管17将空气自通气管2的进气口13引入。又见,在通气管2的侧部延接有一与通气管2的管腔的压力表接口7,在压力表接口7上安装压力测试表(图中未示出),由压力测试表测知压力。混合筒体1侧部的任一位置延设燃气进入接口3,用来与燃气输送管20(图2示)连接,并且将来自于燃气输送管20的燃气引入混合筒体1内。作为本技术的推荐的空气-燃气混匀器4为一个器壁上密布有通气孔6并且优选的形状为圆锥台体的罩或称喇叭形的管状体。以图示位置状态为例,空气-燃气混匀器4的上部直径比下部的直径小,也就是说上部收缩而下部扩设,收缩的上部与通气管2相对应并且对接,以便使通气管2引入的空气进入到空气-燃气混匀器4的混合腔8中;扩设的下部与混合筒体1的筒腔内壁实现相切连结,所谓的相切连结是几何学意义上的两物体之间的固连,如利用焊接的形式将空气-燃气混匀器4的下部边缘与混合筒体1的内壁焊固。在空气-燃气混匀器4与混合筒体1的内壁之间所形成的空域称其为燃气室5,来自于燃气引入接口3的燃气先进入燃气室5,再通过空气-燃气混匀器4的器壁上的通气孔6进入混合腔8与空气混合。对于通气孔6的孔形优选为圆孔,但并不排斥矩形孔或其它异形孔例如三角形孔、六角形孔等等,而且通气孔6的排布既可以是象图示那样趋于规则排列,也可以呈不规则排列。所以,只要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任何对通气孔6孔形的变化及排列形式的变换均不能视其为新的作为。从上述说明可以知道,本技术所推荐的结构是以物理学上的文丘里原理体现的。混合筒体1的底部是与燎毛炉15(图2示)的喷咀立管10的上端部固连的,也就是说本技术的整个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是配置在喷-->咀立管10上的,具体是用连接盘9并用螺钉12作过渡。空气-燃气混匀器4的混合腔8与喷咀立管10的管腔相对应并且相通,由空气-燃气混匀器4所混匀后的燃气在进入喷咀立管10后供接续在喷咀立管10上的喷咀11燃烧。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申请人给出了燎毛炉15,在该图中可以知道本技术所公开的空气与燃气混合机构同空气、燃气管路之间的联结关系。外界燃气从燃气进口24引入,经电磁阀过滤器23、三通管21分成两路,各由燃气输送管20经阀门19(开启)从燃气引入接口3(见图1)引入到燃气室5。与此同时,由鼓风机16通过进风管17、经阀18(开启)将空气从进气口引入通气管2(详见图1),进而进入混合腔8,燃气室5中的燃气从通气孔6也进入混合腔8,在混合腔8内进行混合成混合气体,送入喷咀立管10的管腔,喷咀立管10的下端由立柱22支承。请参阅图3,给出了燎气炉15的内部结构,在本图中,虽然只能给出了燎气炉15的一半,但不会给理解带来困惑,因为另一半是相同的。晰见有接续在各喷咀立管10上的喷咀11,由自动点火器25点燃喷咀11,喷咀11燃烧,使热量供给辐射板26。请参阅图4,在燎气炉15处于由前面对图2、图3所描述的工作状态下,残留有毛的牲畜胴体由传运装置携其从炉体通道27的一侧通道口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它包括混合筒体(1)和延设在混合筒体(1)上部的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混合筒体(1)中去的通气管(2)以及延设在混合筒体(1)侧部的用于将燃气引入到混合筒体(1)中去的燃气进入接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筒体(1)的筒腔内设有一空气-燃气混匀器(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它包括混合筒体(1)和延设在混合筒体(1)上部的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混合筒体(1)中去的通气管(2)以及延设在混合筒体(1)侧部的用于将燃气引入到混合筒体(1)中去的燃气进入接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筒体(1)的筒腔内设有一空气-燃气混匀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燃气混匀器(4)的上部与通气管(2)相对应并且对接,下部与混合筒体(1)的筒腔内壁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燃气混匀器(4)与混合筒体(1)的筒腔内壁之间构成有燃气室(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燎毛炉的空气与燃气预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燃气混匀器(4)为一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林森张雪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屠宰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