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顺林专利>正文

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4728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领域的一种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包括热媒加热炉、循环泵、储油槽、膨胀槽、供油管、回油管,回油管与循环泵的吸口相连,循环泵的出口与热媒加热炉的进口相连,热媒加热炉的出口与供油管相连,膨胀槽位于系统的最高处,储油槽位于系统的最低处,回油管的最高处设有油气分离器,膨胀槽的底部设有膨胀管,膨胀管与油气分离器的出口相连,膨胀槽上方设溢流管与储油槽相连,储油槽上部另设一透气口,其特征是:储油槽的中部横断面上设有将左右两边隔绝的隔板,储油槽的底部设有U型连通管将隔板左右两室连通。热的油蒸气被储油槽左侧的冷油阻隔,既不与外界大气接触,也不排出,降温后油蒸气又回到储油槽内,能充分保护油质,且不污染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涉及一种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间接加热的应用非常广泛,传统的间接加热方法多数采用水、水蒸汽作为媒介,但是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仅约100°c,使用范围有限,而使用水蒸汽为媒介,当温度达200°C时,压力将达4MPa。由于高压带来的危险性极高,所以当用热设备需求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如使用蒸汽作为媒介,为保证安全,装备的投入及使用费用将大幅度增高。相比而言,当温度达300°C时,导热油的蒸汽压则低于O. 05MPa,因此热媒加热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原理为利用导热油作为传递热量的媒介,先通过加热炉对低温油进行加热,再利用管路将高温油输送到用热设备,利用热交换器向外散发热量,放热后的导热油温度有所降低,再将其沿管路送回油炉加热,形成一闭路的连续循环的加热系统。在导热油供热 系统中,由于热量及油料全部回收继续循环,因此在高温区工作,导热油系统的经济性及安全性远远优于传统方式。导热油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00°C,体积将有7%左右的膨胀,并产生少量的油蒸气,必须对此加以释放,才能保证导热油在系统中的正常循环。目前绝大多数热媒加热炉均采用开式膨胀系统来泄压。开式膨胀系统中,回油管的导热油经循环泵泵入热媒加热炉,在热媒加热炉中加热后,从供油管输出向车间供热。回油管的最高处设有油气分离器,在系统最高处设一膨胀槽,最低处设一储油槽。膨胀槽的底部设有膨胀管,膨胀管与油气分离器的出口相连,膨胀槽上方设一溢流管与储油槽相连,储油槽另设一透气口与大气相通以释放压力。这种开式膨胀系统,膨胀槽的油与回油管相通,温度较高,而膨胀槽中温度较高的导热油通过储油槽的透气管直接接触到外界空气,从而使油质迅速恶化,同时热油蒸气排出造成了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使高温的导热油不接触大气,延长使用寿命O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包括热媒加热炉、循环泵、储油槽、膨胀槽、供油管、回油管,回油管与循环泵的吸口相连,循环泵的出口与热媒加热炉的进口相连,热媒加热炉的出口与供油管相连,膨胀槽位于系统的最高处,储油槽位于系统的最低处,回油管的最高处设有油气分离器,膨胀槽的底部设有膨胀管,膨胀管与油气分离器的出口相连,膨胀槽上方设溢流管与储油槽相连,储油槽上部另设一透气口,所述储油槽的中部横断面上设有将左右两边隔绝的隔板,所述储油槽的底部设有U型连通管将隔板左右两室连通。膨胀槽的溢流管与储油槽的左侧相连,在储油槽的右侧设置透气口,系统未运行前,膨胀槽及储油槽内的净压为零,储油槽内左右两室油位相平。系统开始运转加热后,热油膨胀至膨胀槽,将膨胀槽上方的油气挤至储油槽的左侧,压低左侧油位,使右侧油位提高,从而达到泄压的目的。高温导热油留在膨胀槽内,而热的油蒸气被储油槽左侧的冷油阻隔,既不与外界大气接触,也不排出,降温后油蒸气又回到储油槽内,所以能充分保护油质,且不污染空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回油管的最高处设有辅助排气管与所述膨胀槽的上部相连通,所述辅助排气管上安装有辅助排气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送油管与所述回油管之间通过旁通阀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膨胀槽的底部设有放空管与储油槽相连,所述放空管上设有放空阀。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膨胀槽油位处于低位时的系统图。图3为膨胀槽油位处于高位时的系统图。图中1热媒加热炉、2循环泵、3储油槽、4膨胀槽、5油气分离器、6供油管、7回油管、8膨胀管、9排空管、10旁通阀、11排气阀、12辅助排气阀、13排空阀、14透气管、15U型连通管、16隔板、17溢流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包括热媒加热炉I、循环油泵2、储油槽3、膨胀槽4、送油管6、回油管7,回油管7与循环泵2的吸口相连,循环泵2的出口与热媒加热炉I的进口相连,热媒加热炉I的出口与送油管6相连,膨胀槽4位于系统的最高处,储油槽3位于系统的最低处,回油管7的最高处设有油气分离器5,膨胀槽4的底部设有膨胀管8,膨胀管8与油气分离器5的出口相连,膨胀槽4上方设溢流管17与储油槽3相连,储油槽3上部另设一透气口 14,储油槽3的中部横断面上设有将左右两边隔绝的隔板16,储油槽3的底部设有U型连通管15将隔板16左右两室连通。回油管7的最高处设有辅助排气管与膨胀槽4的上部相连通,辅助排气管上安装有辅助排气阀12。送油管与回油管7之间通过旁通阀10相连通。膨胀槽4的底部设有放空管9与储油槽3相连,放空管9上设有放空阀13。如图2所示,膨胀槽4的溢流管17与储油槽3的左侧相连,在储油槽3的右侧设置透气口 14,系统未运行前,膨胀槽4及储油槽3内的净压为零,储油槽3内左右两室油位相平。如图3所示,系统开始运转加热后,热油膨胀至膨胀槽4,将膨胀槽4上方的油气挤至储油槽3的左侧,压低左侧油位,使右侧油位提高,从而达到泄压的目的。高温导热油留在膨胀槽4内,而热的油蒸气被储油槽3左侧的冷油阻隔,既不与外界大气接触,也不排出,降温后油蒸气又回到储油槽3内,所以能充分保护油质,且不污染空气。停机降温后,各部分油位又回到正常,见图2。权利要求1.一种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包括热媒加热炉、循环泵、储油槽、膨胀槽、供油管、回油管,回油管与循环泵的吸口相连,循环泵的出口与热媒加热炉的进口相连,热媒加热炉的出口与供油管相连,膨胀槽位于系统的最高处,储油槽位于系统的最低处,回油管的最高处设有油气分离器,膨胀槽的底部设有膨胀管,膨胀管与油气分离器的出口相连,膨胀槽上方设溢流管与储油槽相连,储油槽上部另设一透气口,其特征是所述储油槽的中部横断面上设有将左右两边隔绝的隔板,所述储油槽的底部设有U型连通管将隔板左右两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回油管的最高处设有辅助排气管与所述膨胀槽的上部相连通,所述辅助排气管上安装有辅助排气阀。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送油管与所述回油管之间通过旁通阀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热媒加热炉的膨胀槽,其特征是所述膨胀槽的底部设有放空管与储油槽相连,所述放空管上设有放空阀。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领域的一种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包括热媒加热炉、循环泵、储油槽、膨胀槽、供油管、回油管,回油管与循环泵的吸口相连,循环泵的出口与热媒加热炉的进口相连,热媒加热炉的出口与供油管相连,膨胀槽位于系统的最高处,储油槽位于系统的最低处,回油管的最高处设有油气分离器,膨胀槽的底部设有膨胀管,膨胀管与油气分离器的出口相连,膨胀槽上方设溢流管与储油槽相连,储油槽上部另设一透气口,其特征是储油槽的中部横断面上设有将左右两边隔绝的隔板,储油槽的底部设有U型连通管将隔板左右两室连通。热的油蒸气被储油槽左侧的冷油阻隔,既不与外界大气接触,也不排出,降温后油蒸气又回到储油槽内,能充分保护油质,且不污染空气。文档编号F24H9/00GK102937336SQ20111023545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专利技术者胡顺林 申请人:胡顺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媒加热炉的油系统,包括热媒加热炉、循环泵、储油槽、膨胀槽、供油管、回油管,回油管与循环泵的吸口相连,循环泵的出口与热媒加热炉的进口相连,热媒加热炉的出口与供油管相连,膨胀槽位于系统的最高处,储油槽位于系统的最低处,回油管的最高处设有油气分离器,膨胀槽的底部设有膨胀管,膨胀管与油气分离器的出口相连,膨胀槽上方设溢流管与储油槽相连,储油槽上部另设一透气口,其特征是:所述储油槽的中部横断面上设有将左右两边隔绝的隔板,所述储油槽的底部设有U型连通管将隔板左右两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顺林
申请(专利权)人:胡顺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