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马达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4707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马达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压马达试验系统。所述液压马达试验系统包括:电机;变速箱,具有增速挡和减速挡,其输入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被试马达;加载马达,通过动力轴与所述被试马达对接,并且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与所述动力轴驱动连接;第一油路,作为被试马达的进油通道;第二油路,作为被试马达的回油通道;回馈油路,其出油端与所述第一油路相通;补偿油路,其出油端选择性地向所述回馈油路的入油端供油或者通过所述加载马达向所述回馈油路的入油端供油。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机械及液压补偿功率回收模式或者液压补偿功率回收模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液压马达的功率试验、寿命试验和批量试验等试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试验
,特别涉及一种液压马达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液压马达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执行元件,是液压传动的核心元件,广泛应用于机械、机床、船舶、军事、航空航天、石油等各个领域,其性能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液压系统以及整机的工作性能,因此,对液压马达性能特性的试验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液压马达的试验从能量回收与否可分为直接加载和功率回收两种加载试验系统,直接加载系统结构简单、加载方便精确、受干扰小,但能耗高,不适应于大功率试验、长时间的寿命试验和大批量液压马达试验。功率回收加载系统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但系统发热小、能耗低,随着功率回收技术的进步和节能环保概念的深入,功率回收加载试验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功率回收方式液压马达试验台按照能量回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功率回收方式和液压功率回收方式两种,其中,液压功率回收方式又可分为机械补偿功率回收和液压补偿功率回收两种类型。电功率回收方式需增加整流或逆变系统等电气元件,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且回收效率不高;机械补偿功率回收方式存在转速调节范围小、对试验马达和加载泵的排量关系有限制、系统压力调节精度低等缺点;液压补偿功率回收方式则存在试验转速不稳定、试验功能不全等不足,不能满足工程机械液压马达的试验需要。因此,如何针对现有的液压马达试验系统进行改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液压马达试验系统,该液压马达试验系统可以单独工作于液压补偿功率回收模式下,也可以工作于机械及液压补偿功率回收模式下,不但使液压马达的适用范围更广,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液压马达的功率试验、寿命试验和批量试验等试验需求,而且有助于提高液压马达试验的调节精度。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液压马达试验系统包括电机;变速箱,具有增速挡和减速挡,其输入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被试马达;加载马达,通过动力轴与所述被试马达对接,并且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与所述动力轴驱动连接;第一油路,作为被试马达的进油通道;第二油路,作为被试马达的回油通道;回馈油路,其出油端与所述第一油路相通;补偿油路,其出油端选择性地向所述回馈油路的入油端供油或者通过所述加载马达向所述回馈油路的入油端供油。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变频电机。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马达试验系统还包括桥式液压块,所述桥式液压块具有主进油口、主出油口以及位于所述主进油口和所述主出油口之间的第一接油口和第二接油口,所述补偿油路的出油端接于所述主进油口,所述回馈油路的入油端接于所述主出油口,所述加载马达的进出油口分别接于所述第一接油口和所述第二接油口。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马达试验系统还包括并联补偿泵和调节溢流阀,其中,所述调节溢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上,所述并联补偿泵的进油口接于油箱,所述并联补偿泵的出油口通向所述第一油路。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马达试验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回馈油路上。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马达试验系统还包括背压阀,所述背压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油路上,并且所述背压阀的出油口接于所述补偿油路的入油端。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马达试验系统还包括串联补偿泵,所述串联补偿泵的进油口接于油箱,所述串联补偿泵的出油口通向所述补偿油路的入油端。进一步地,所述串联补偿泵为恒压变量泵。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马达试验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补偿油路与油箱之间,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油路与油箱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马达试验系统还包括第一安全阀和第二安全阀,所述第一安全阀设置于所述补偿油路上,所述第二安全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压马达试验系统中,采用动力轴将被试马达和加载马达(加载马达当泵用)对接起来,并且将电机通过变速箱与动力轴驱动连接,在试验过程中,当液压马达试验系统工作于机械及液压补偿功率回收模式时,可根据被试马达的类型使变速箱工作于增速挡或者低速挡,由电机带动变速箱补偿被试马达和加载马达之间的扭矩损失和调节试验转速,并由加载马达通过回馈油路将压力油回馈至被试马达的入口,即同时通过机械补偿和液压补偿的方式实现功率的回收利用,若液压马达试验系统需要单独工作于液压补偿功率回收模式下,则将电机与变速箱断开(例如通过设置于电机与变速箱之间的离合器进行操作),由加载马达通过回馈油路将压力油回馈至被试马达的入口,而通过改变补偿油路的供油量,可以调节被试马达的转速。在上述方案中,可以根据试验的需要将试验系统设定在机械及液压补偿功率回收模式下,与现有的单独采用液压补偿功率回收方式对速度较大的马达进行试验相比,可有效避免试验转速不稳定、试验功能不全等不足,此外,由于电机结合具有高低两挡的变速箱可以适应更大转速范围的液压马达的试验需要,与现有的机械补偿功率回收方式相比,可有效避免转速调节范围小、对被试马达和加载马达(泵)的排量关系有限制以及系统压力调节精度低等缺点,即本专利技术的液压马达试验系统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液压马达的功率试验、寿命试验和批量试验等试验需求。另外,在一种更具体的方案中,所述电机优选变频电机,从而可以适应更大转速范围的液压马达的试验,而由于变频电机具有操作方便、可实现平滑无极调速、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以及可同计算机、PLC联机的特点,便于实现试验过程的自动控制。另外,在另一种更具体的方案中,可通过调节溢流阀调节被试马达的试验压力,并且通过并联补偿泵使被试马达的入口压力稳定在调节溢流阀设定的压力值下,如此设置不仅调节方便,也有助于减少溢流量,以及减少系统的能量损耗和发热。另外,在另一种更具体的方案中,使被试马达的回油通道通过背压阀与补偿油路的入油端相连,不仅有助于增加被试马达运行的稳定性,而且对背压进行了回收,提高了系统的回收效率。另外,在另一种更具体的方案中,还通过串联补偿泵与补偿油路相连,该串联补偿泵可根据被试马达和加载马达之间的流量损失自动调节补偿量,以保证试验的稳定运行,并且有助于防止加载马达吸空。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马达试验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应当指出,本部分中对具体结构的描述及描述顺序仅是对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作用。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形下,本部分中的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考图1,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该实施例的液压马达试验系统主要包括电机I、并联补偿泵2、串联补偿泵3、第一油路01、第二油路02、补偿油路03、回馈油路04、换向阀16、被试马达17、加载马达24、变速箱18、电机23和桥式液压块25等。其中,被试马达17通过动力轴(图中未标出)与加载马达24对接,加载马达24当泵使用,作为被试马达17的负载;电机23的输出端与变速箱18的输入端驱动连接,变速箱18的输出端与被试马达17和加载马达24之间的动力轴驱动连接,优选地,电机23为变频电机;变速箱18具有增速挡和减速挡,当变速箱18工作于增速挡时,变速箱18的输出转速大于来自于电机23输入的转速,例如,前后两者的比值为(2. 5 3. 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马达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试验系统包括:电机(23);变速箱(18),具有增速挡和减速挡,其输入端与所述电机(23)的输出端驱动连接;被试马达(17);加载马达(24),通过动力轴与所述被试马达(17)对接,并且所述变速箱(18)的输出端与所述动力轴驱动连接;第一油路(01),作为被试马达(17)的进油通道;第二油路(02),作为被试马达(17)的回油通道;回馈油路(04),其出油端与所述第一油路(01)相通;补偿油路(03),其出油端选择性地向所述回馈油路(04)的入油端供油或者通过所述加载马达(24)向所述回馈油路(04)的入油端供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雄辉刘宏洋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