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防水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4637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防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防水膜由沥青化合物、聚氨酯、树脂性环氧树脂、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搅拌制备成基液。将所述基液浇筑在混凝土板上,干燥固化1-3天,还包括待在所述固化后,采用人工滚涂方式进行粘结剂施工,所述粘接剂为三乙醇胺或聚乙烯醇缩甲醛。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筑用防水膜具有高延展性、抗冲击性、耐腐蚀性、耐老化性等特性,能够有效解决窜水、搭接缝引起的开裂等防水问题,特别适用于异型结构、复杂结构和易发生变形的地下室、屋面防水节点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无论水以气态液态或者冰的形式出现,若得不到有效控制,都是造成瓷砖地面和弹性地面施工问题的根源在适当情况下,使用防水膜材或者湿气阻隔材料,有助于保护地面上的各个构造层次然而,防水膜材和湿气阻隔材料并不相同,设计和施工人员必须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各种防水膜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包括防水膜由浙青化合物、聚氨酯、树脂性环氧树脂、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搅拌制备成基液。将所述基液浇筑在混凝土板上,干燥固化1-3天。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待在所述固化后,采用人工滚涂方式进行粘结剂施工。所述粘接剂为三乙醇胺或聚乙烯醇缩甲醛。本申请建筑用防水膜具有高延展性、抗冲击性、耐腐蚀性、耐老化性等特性,能够有效解决窜水、搭接缝引起的开裂等防水问题,特别适用于异型结构、复杂结构和易发生变形的地下室、屋面防水节点部位。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一种,包括防水膜由浙青化合物、聚氨酯、树脂性环氧树脂、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搅拌制备成基液。将所述基液浇筑在混凝土板上,干燥固化1-3天,还包括待在所述固化后,采用人工滚涂方式进行粘结剂施工,所述粘接剂为三乙醇胺或聚乙烯醇缩甲醛。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膜由浙青化合物、聚氨酯、树脂性环氧树脂、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搅拌制备成基液。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用防水膜,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液浇筑在混凝土板上,干燥固化1-3天。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用防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待在所述固化后,采用人工滚涂方式进行粘结剂施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用防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为三乙醇胺或聚乙烯醇缩甲醛。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防水膜由沥青化合物、聚氨酯、树脂性环氧树脂、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搅拌制备成基液。将所述基液浇筑在混凝土板上,干燥固化1-3天,还包括待在所述固化后,采用人工滚涂方式进行粘结剂施工,所述粘接剂为三乙醇胺或聚乙烯醇缩甲醛。本专利技术建筑用防水膜具有高延展性、抗冲击性、耐腐蚀性、耐老化性等特性,能够有效解决窜水、搭接缝引起的开裂等防水问题,特别适用于异型结构、复杂结构和易发生变形的地下室、屋面防水节点部位。文档编号C08L63/00GK102936421SQ20121045238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者孙义安 申请人:大连顺发建筑防水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建筑用防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膜由沥青化合物、聚氨酯、树脂性环氧树脂、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搅拌制备成基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义安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顺发建筑防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