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马铃薯栽培
,尤其是。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种植大国。近几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可观,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接近一亿亩。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以及连年的种植等原因导致各种病害加重。马铃薯的重要病害如晚疫病、环腐病和软腐病都是由种薯带菌引起的,而丝核菌和镰刀菌在块茎上和土壤中也普遍存在。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如果土壤湿度较大,则出苗前常发生种薯腐烂不出苗,或出苗后很快枯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严重影响产量。目前,种子包衣技术已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对于提高出苗率、促进苗全苗壮、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马铃薯种薯包衣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采用水凝胶组成的凝胶层包衣以及采用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包衣等,对外界的环境要求较高,对于出苗率和产量等作用不太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高出苗率、抗病性能以及产量的马铃薯微型种薯丸粒化包衣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⑴种薯的准备处理;⑵在准备好的种薯表面均匀地喷上一层由聚乙烯醇、藻酸盐及水调成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铃薯微型种薯丸粒化包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⑴种薯的准备处理;⑵在准备好的种薯表面均匀地喷上一层由聚乙烯醇、藻酸盐及水调成的浆液,静置到半干状态,得到半干状种薯;⑶将半干状种薯投入到由农用硫酸链霉素、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聚乙烯醇及滑石粉组成的药剂中初步造粒;⑷将初步造粒后的种薯投入到由藻酸盐、过氧化钙、醋糙、吸水剂及水构成的包衣外壳粉剂中进一步造粒;⑸将造粒后的丸粒化种薯表面均匀喷上所需颜色的咯菌腈乳液,干燥处理后即制得丸粒化微型种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微型种薯丸粒化包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种薯的准备处理; ⑵在准备好的种薯表面均匀地喷上一层由聚乙烯醇、藻酸盐及水调成的浆液,静置到半干状态,得到半干状种薯; ⑶将半干状种薯投入到由农用硫酸链霉素、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聚乙烯醇及滑石粉组成的药剂中初步造粒; ⑷将初步造粒后的种薯投入到由藻酸盐、过氧化钙、醋糙、吸水剂及水构成的包衣外壳粉剂中进一步造粒; (5)将造粒后的丸粒化种薯表面均匀喷上所需颜色的咯菌腈乳液,干燥处理后即制得丸粒化微型种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马铃薯微型种薯丸粒化包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⑴种薯的准备包括按照重量分级准备处理和种薯催芽准备处理过程。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马铃薯微型种薯丸粒化包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⑵浆液所构成组成的质量比为聚乙烯醇50%、藻酸盐30%、水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洋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