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324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器连接器,它包括壳体,在壳体一端设有小电流连接器,在壳体内沿侧壁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大电流接触件和金属衬套,金属衬套固定在壳体底面,接触件螺栓将大电流接触件固定在壳体上,接触件螺栓的自由端伸出壳体。大电流接触件与小电流连接器集成于壳体内一同形成整车连接器大电流和小电流信号的电信号传递体系;大电流接触件和金属衬套不但通过注塑镶嵌在壳体内,同时,螺栓连接使其更牢固地固定在壳体上,从而提高了零部件的抗震强度和有效保证了连接器接触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度集成、结构简单紧凑,空间布置合理,很好地满足了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内低压电器连接器的使用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器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控单元的连接器。技术背景随着汽车电子产品应用的日益增多,使得汽车连接器的应用数量也越来越多。连接器的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达到电路预定的功能。它主要由接触件,外壳,绝缘体,附件四大基本结构组件组成。新能源汽车的连接器不仅要承受大电流(250A以上)的冲击,同时还会受到汽车在不同工况下震动、温度变化等内外部环境对电控单元产生的各种干扰和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参数——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增大,将直接影响电器设备的工作效率,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使连接器燃烧,甚至是引起火灾,造成乘车人员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汽车连接器是汽车电气连接器系统的关键部件,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电气连接器接触面需要始终保持可靠,这对汽车连接器的材料、设计、生产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连接器的寿命也是一个关键,一般一辆汽车的使用寿命为10-20年,汽车连接器的寿命也应该与汽车一样;对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如何做到小信号和大信号的有机集成,安全和保持长期可靠性的工作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措施。对功能性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种电子零部件都在不断地向智能化、集成化及可靠性方向发展,汽车电子器件的集成化趋势使连接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由于汽车对空间设计的要求,连接器也被要求有更小的体积,与此同时,单个连接器要接收的信号越来越多,这对汽车连接器结构设计、外观设计及材料选择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汽车连接器将会向电子控制集成模块的方向发展。设计出一种小信号和大信号有机集成并保证在恶劣环境下仍能可靠工作,安全运行且耐用的汽车电器连接器显得极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连接器,使其在集成大信号和小信号的同时使其结构合理,保证内部电接触良好及电压和电流导电能力的稳定性,实现各个接触件之间可靠绝缘,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运行环境下的使用要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电器连接器,它包括壳体,其特征是在壳体一端设有小电流连接器,在壳体内沿侧壁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大电流接触件和金属衬套,金属衬套固定在壳体底面,接触件螺栓将大电流接触件固定在壳体上,接触件螺栓的自由端伸出壳体。大电流接触件集成于壳体上,通过螺栓将接触件直接对外引出,无中间过渡环节,从而对外有800A大电流接口,同时接触件上的螺栓还起到电气接口机械固定的作用;金属衬套导电结构亦能实现大电流电气接口的可靠导电;小电流连接器是一种小电流电信号插接件,它与接触件一同形成整车连接器大电流和小电流信号的电信号传递体系;大电流接触件和金属衬套不但通过注塑镶嵌在壳体内,同时,螺栓连接使其更牢固地固定在壳体上,从而提高了零部件的抗震强度和有效保证了连接器接触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集成了大电流接触件、小电流连接器、螺栓、定位销、衬套、密封圈等不同零部件于一体,实现了连接器结构的稳定性和内部电流的导电能力及各个接触件之间可靠绝缘;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空间布置合理,很好地满足了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内低压电器连接器的使用要求。所述大电流接触件包括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接触件螺栓将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分别固定在壳体两侧壁上,接触件螺栓的自由端从壳体相应侧壁伸出。所述第一接触件包括横向延伸板和纵向延伸板,横向延伸板的一端设有突起板,突起板上开有螺孔,接触螺栓通过螺孔将突起板固定在壳体侧壁上,纵向延伸板上设有弯折区间和多个电气压接板。在接触件的中间设置折弯区间,有效吸收各个加工件之间加工公差和配合公差之间的机械应力,提高了零部件的抗振强度,同时防止接触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机械变形;纵向延伸板上设有有电气压接板,可以通过电气压接板将第一接触件与PCB板上电路层压接在一起进行大电流导电。 所述第二接触件包括横向延伸板和设在横向延伸板一端的突起板,突起板上开有螺孔,接触螺栓通过螺孔将突起板固定在壳体侧壁上。可以通过横向延伸板将第二接触件与PCB板上电路层压接在一起进行大电流导电。所述壳体其中一侧壁的端部固定有一个第一接触件,另一侧壁的中部等距离固定有三个第二接触件,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固定在壳体侧壁上的突起板通过注塑镶嵌在壳体内。在所述壳体两侧错开大电流接触件等距离连有两到三个金属衬套,与第一接触件同侧的金属衬套上设有卡扣结构,卡扣结构卡住第一接触件的纵向延伸板。金属衬套位于连接器壳体的两侧,共有四到六个,同被连接电气设备相关联,用来固定连接器与被连接电气设备,并为连接器的机械接口处提供所需要的安装机械强度和防止保护壳体的局部受力变形不均的现象;金属衬套的上端和下端露在注塑材料外,衬套螺栓穿过金属衬套将其底端与PCB板上电路层压接在一起,用于电器设备的导电;卡扣结构卡牢并托起第一接触件的纵向延伸板,从而使得第一接触件更加稳固。所述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均采用紫铜材料,其表面镀有镍层。紫铜材料的耐电流能力为800A,为防止紫铜表面被氧化或被划伤,在它们表面都进行了镀镍处理,有效的预防了接触件导电性能的下降。所述接触件螺栓为钢制M6六方头标准螺栓。钢制接触件螺栓预埋壳体中,并同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在壳体中相连接,用来固定外部电气设备线束接口到连接器上,同时它还具有2kg的保持力和7kg的冲击力。所述金属衬套为铜衬套,固定该金属衬套的衬套螺栓为黄铜制M5标准螺栓。铜螺栓的作用是连接本连接器的接触件和被连接电气之间的电气接口,通过铜螺栓的连接,可是实现大电流电气接口的可靠导电。所述小电流连接器的一端壳体上设有定位销。小电流连接器是一种小信号插接件,其材料采用PBT-GF30 (PBT加30%玻璃纤维)并整体集成在塑料壳体上,该插接件由40个面积为O. 64mm2,通过电流为5A的PCB接触件及8个面积为I _2,通过电流为IOA的PCB接触件组成,它与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一同形成整车连接器大电流和小电流信号的电信号传递体系;定位销8位于连接器的一端,集成于连接器壳体上,用于明确连接器和被连接电气设备之间电气接口的相对位置,防止错误的插接方式发生,有效保证连接器的安装功率流程。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接触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接触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钢质螺栓结构示意图。图6为铜螺栓结构示意图。图7为铜衬套结构示意图。图8为小电流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9为壳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个方形壳体I、壳体I 一端的小电流连接器4,及固定在壳体I侧壁上的大电流接触件2,3及铜衬套6。大电流接触件2,3包括固定在壳体I侧壁上的第一接触件2和固定在另一侧壁上的第二接触件3,第一接触件2包括第一横向延伸板12和纵向延伸板13,第一横向延伸板12的一端设有第一突起板14,第一突起板14上开有螺孔,接触螺栓5通过螺孔将第一接触件2的第一突起板14固定在壳体I侧壁上其自由端从相应侧壁伸出,纵向延伸板13上设有多个弯折区间15和多个电气压接板11(如图3所示);第二接触件3包括第二横向延伸板16和设在第二横向延伸板16 —端的第二突起板17,第二突起板17上开有螺孔(如图4所示),接触螺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电器连接器,它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在壳体(1)一端设有小电流连接器(4),在壳体内沿侧壁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大电流接触件(2,3)和金属衬套(6),金属衬套(6)?固定在壳体(1)底面,接触件螺栓(5)将大电流接触件(2,3)固定在壳体(1)上,接触件螺栓(5)的自由端伸出壳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器连接器,它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在壳体(I) 一端设有小电流连接器(4),在壳体内沿侧壁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大电流接触件(2,3)和金属衬套(6),金属衬套(6)固定在壳体(I)底面,接触件螺栓(5)将大电流接触件(2,3)固定在壳体(I)上,接触件螺栓(5)的自由端伸出壳体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电器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大电流接触件(2,3)包括第一接触件(2)和第二接触件(3),接触件螺栓(5)将第一接触件(2)和第二接触件(3)分别固定在壳体⑴两侧壁上,接触件螺栓(5)的自由端从壳体⑴相应侧壁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器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接触件(2)包括横向延伸板(12)和纵向延伸板(13),第一横向延伸板(12)的一端设有第一突起板(14),第一突起板(14)上开有螺孔,接触螺栓(5)通过螺孔将第一突起板(14)固定在壳体(I)侧壁上,纵向延伸板(13)上设有弯折区间(15)和多个电气压接板(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器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接触件(3)包括第二横向延伸板(16)和设在第二横向延伸板(16) —端的第二突起板(17),第二突起板(17)上开有螺孔,接触螺栓(5)通过螺孔将第二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霞王玉姣蒋继东何葵王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