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金宝专利>正文

无绳电器连接器及采用该连接器的无绳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92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诸如无绳电水壶、无绳咖啡壶等无绳电器的连接器及采用该连接器的无绳电器。连接器包括在连接器内设置的L极电环和N极电环,在所述连接器的下部还设有接触开关,该接触开关电连接在电源与所述L极电环、N极电环之间。采用上述连接器的无绳电器,具有与所述连接器对应的插座体,插座体设有同心设置的二个环形凸台,在内侧环形凸台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L极电极和N极电极,而外侧环形凸台则在插座体与连接器接合时接触接触开关。该无绳电器及其连接器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器耦合器,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诸如无绳电水壶、无绳咖啡壶等无绳电器的连接器及采用该连接器的无绳电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无绳电器如无绳电水壶、无绳咖啡壶等电器中,广泛用到连接器,通过连接器与电器本体上的一个插座体或带温控功能的插座体之间的耦合来实现对电器供电。中国专利CN1135270A公开了一种无绳电器接头,其包括一阳接头和一配合的阴接头,用以在无绳电热水罐中使用。阳接头具有一底部的杯形本体,底部内安放有一中心柱接线端子和两个同心的环形接线端子。阴接头的本体尺寸设计为配装在阳接头之内并有开孔,以接受中心柱和接线端子,从而使它们与接线端子接合。一另外的接线端子从阴接头的侧壁突伸出,用于与环形接线端子接合。这种无绳电器接头是在阴接头上接有电源,通过阳接头的接线端子与阴接头接线端子的接合实现电气连接,其在安全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因为阴接头上接线端子的带电金属是裸露的,人的有些身体部位仍然容易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尽管设置有较多较窄的沟槽,但较小的金属物还是容易碰到带电金属从而造成危险。因为电连接器一旦接入用电线路中,这些金属始终带电,如每用一次就插一次插头,势必不方便。此外,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如烧煮开水或咖啡时,液体有时会洒落阴接头内,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的无绳电器的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绳电器的连接器,包括在连接器内设置的L极电环和N极电环,在所述连接器的下部还设有接触开关,该接触开关电连接在电源与所述L极电环、N极电环之间。由于在连接器的下部设有接触开关,在放置电器前,L极电环和N极电环不带电,在无绳电器放置于连接器上时,接通接触开关,L极电环和N极电环方接通电源,可以有效的避免触电的危险。所述接触开关可以由静触点、动触点、连杆和开关顶杆组成,所述静触点和动触点安装在连接器的底部并处于常开状态,所述连杆枢轴连接于连接器底部,连杆一端与所述动触点对应,另一端位于所述开关顶杆的下方,该开关顶杆的头部自所述连接器侧面支撑部穿过并向上伸出。采用这种结构,电器本体的插座体先与L极电环和N极电环接触,然后才接触到连接器支撑部接触开关顶杆,接通电源,通电更安全。所述静触点可以为二个,分别与L极电环和N极电环连接,而动触点分别位于静触点下方并与电源端连接,所述连杆则为与动触点对应的羊角状。采用两对触点同时通断火线和零线,通断更为可靠。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电环座和连接器外壳,连接器外壳包覆在连接器电环座外侧,在连接器电环座的中心凸柱和连接器外壳之间还设有密封环,该密封环内外圈分别与所述中心凸柱和连接器外壳内壁密封接触并能够上下移动,在所述中心凸柱上套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顶端支撑于所述密封环;在中心凸柱顶端扣接一环盖,该环盖的外缘与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内凸的边缘构成所述密封环的上止位。所述密封环可以防止水或其他液体进入连接器电环座内,产生安全隐患。所述中心凸柱中间设有贯通至底部的通孔,而在所述环盖的顶部设有引流槽。对于不慎落到密封环顶部的液体,可以经引流槽从所述通孔排出,避免液体渗入连接器电环座内。在所述中心凸柱的通孔内设有接地极片。电器插座体在连接到连接器上时,其中心接地极柱与所述接地极片接触,在所述连接器电环座底部设有排水孔。该排水孔可以将渗入连接器电环座内的液体排出。所述L极电环设在连接器电环座中心凸柱的外侧,而N极电环设在连接器电环座外环的内侧。在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底部还设有底盖。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连接器的无绳电器。为此,本技术采用上述连接器的无绳电器,具有与所述连接器对应的插座体,插座体设有同心设置的二个环形凸台,在内侧环形凸台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L极电极和N极电极,而外侧环形凸台则在插座体与连接器接合时接触接触开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立体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去掉底盖后的底部视图。图3为图1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器在常态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器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01.连接器电环座02.N极电环 03.L极电环04.通孔05,05a静触点 07.连接器外壳08.接地极片09,09a电源接线端 10,10a动触点11.螺钉12.复位弹簧 13.排水孔 14.密封环 15.环盖 15.1引流槽16.开关顶杆 17.连杆18.底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无绳电器的连接器,包括在连接器内设置的L极电环03和N极电环02,在所述连接器的下部还设有接触开关,该接触开关电连接在电源接线端09、09a与所述L极电环03、N极电环02之间。参见图3,所述接触开关由静触点05、05a,动触点10、10a,连杆17和开关顶杆16组成,所述静触点05、05a和动触点10、10a安装在连接器的底部并处于常开状态,所述连杆17枢轴连接于连接器底部,连杆17一端与所述动触点10、10a对应,另一端位于所述开关顶杆16的下方,该开关顶杆16的头部自所述连接器侧面支撑部穿过并向上伸出,见图1。所述静触点05、05a为二个,分别与L极电环03和N极电环02连接,而动触点10、10a分别位于静触点05、05a下方并通过电源接线端09,09a与电源端连接,所述连杆17则为与动触点10、10a对应的羊角状,参见图2和图3。在图1、图3中,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电环座01和连接器外壳07,连接器外壳07包覆在连接器电环座01外侧,在连接器电环座01的中心凸柱和连接器外壳07之间还设有密封环14,该密封环14内外圈分别与所述中心凸柱和连接器外壳内壁密封接触并能够上下移动,在所述中心凸柱上套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的顶端支撑于所述密封环14;在中心凸柱顶端扣接一环盖15,该环盖15的外缘与所述连接器外壳07的内凸的边缘构成所述密封环14的上止位。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中心凸柱中间设有贯通至底部的通孔04,而在所述环盖15的顶部设有引流槽15.1,见图4。在所述中心凸柱的通孔04内设有接地极片08。在所述连接器电环座底部设有排水孔13。所述L极电环03设在连接器电环座01中心凸柱的外侧,而N极电环02设在连接器电环座外环的内侧。在所述连接器外壳07的底部还设有底盖18。图4为本技术连接器在常态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器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在开关顶杆16向外凸出时,电源连接器的两对触头是断开的。电源连接器连杆17处于较低位置。此时,连接器的L极电环03和N极电环02是不带电的;而密封环14在弹簧力作用下又处在较高位置,这时处于密封状态,如有细小金属或液体则不会到达连接器的内部。因而,这种新型连接器更加安全可靠。在图5中,当连接器与插座体(图中未示出)耦合时,插座体的一个外侧环形凸台会将开关顶杆16凸出部向下移动,此时开关顶杆16给连杆17的一端施加一个力,连杆7则发生转动,带动另一端向上运动,此端的羊角状限位面带动L极动簧片及动触头、N极动簧片及动触头,同时向上转动,簧片上的动触头与电源连接器环座上的静触头接合,实现电路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绳电器的连接器,包括在连接器内设置的L极电环和N极电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器的下部还设有接触开关,该接触开关电连接在电源与所述L极电环、N极电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宝殷佑武
申请(专利权)人:吴金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