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及天线,属于无线通信领域。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线缆和辐射器,以及放置馈电片,连接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通孔和容槽,通孔用于穿过螺钉,进而固定连接装置和辐射器,容槽用于容纳馈电片和线缆,以实现馈电片与线缆的连接。一种天线包括辐射器和馈电结构,辐射器通过馈电结构馈电,馈电结构包括线缆和馈电片,所述天线还包括所述的连接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连接装置,实现了线缆内导体与馈电片的焊接,实现了线缆外导体与所述连接装置的焊接,实现了所述连接装置与辐射器的连接,使得所述辐射器不必进行电镀处理,降低了所述辐射器的成本。进而使得带有所述连接装置的天线,易于加工制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在移动通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天线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移动通信的质量。天线包括辐射器和馈电结构,辐射器通过馈电结构馈电。辐射器包括振子和巴伦。馈电结构包括线缆及馈电片,线缆包括线缆内导体和线缆外导体。其中,线缆内导体与馈电片焊接,线缆外导体与巴伦焊接,以实现线缆对馈电片的馈电;馈电片与辐射器焊接,以实现馈电片对辐射器的馈电。受上述结构限制,辐射器需要与馈电片焊接,故辐射器需要进行电镀处理,增加了辐射器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受结构限制,辐射器需要与馈电片焊接,致使辐射器需要进行电镀处理,增加了辐射器的成本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及天线。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线缆和辐射器,以及放置馈电片,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通孔和容槽,所述通孔用于穿过螺钉,进而固定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辐射器,所述容槽用于容纳所述馈电片和所述线缆,以实现所述馈电片与所述线缆的连接。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槽包括线缆槽和馈电片槽,所述线缆槽和所述馈电片槽按照由外及内的规律设置,所述线缆槽用于容纳所述线缆,所述馈电片槽用于容纳所述馈电片。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组所述容槽,所述一组容槽包括两个线缆槽和一个馈电片槽,所述两个线缆槽分别设置在所述一个馈电片槽的两侧并且与所述一个馈电片槽相连。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组所述容槽,所述两组容槽分别设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两组容槽中的每组容槽均包括两个线缆槽和一个馈电片槽,所述两个线缆槽分别设置在所述一个馈电片槽的两侧并且与所述一个馈电片槽相连。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缆槽为阶梯槽,并且外大内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馈电片槽为扁圆形槽。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辐射器和馈电结构,所述辐射器通过所述馈电结构馈电,所述馈电结构包括线缆和馈电片,所述线缆包括线缆内导体和线缆外导体,所述天线还包括所述的连接装置,所述馈电片及所述电缆分别放置在所述容槽中,所述线缆内导体与所述馈电片焊接,以实现所述线缆对所述馈电片的馈电,所述线缆外导体与所述连接装置焊接,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辐射器相连,进而实现所述线缆外导体与所述辐射器的连接。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还包括反射板,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反射板电连接,以实现所述线缆外导体的接地。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还包括反射板,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反射板耦合连接,以实现所述线缆外导体的接地。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连接装置,实现了线缆内导体与馈电片的焊接,实现了线缆外导体与所述连接装置的焊接,实现了所述连接装置与辐射器的连接,使得所述辐射器不必进行电镀处理,即可实现所述线缆与所述辐射器的连接,故此降低了所述辐射器的成本。进而使得带有所述连接装置的天线,易于加工制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连接装置与馈电片和线缆的装配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天线的主视图。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10连接装置,11 本体,12 通孔,13容槽,13A线缆槽,13B馈电片槽,100 天线,20辐射器,30馈电结构,31线缆,31A线缆内导体,31B线缆外导体,32馈电片,40反射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I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10,用于连接线缆(图中未画出)和辐射器(图中未画出),以及放置馈电片(图中未画出),连接装置10包括本体11,本体11上设有通孔12和容槽13,通孔12用于穿过螺钉(图中未画出),进而固定连接装置10和辐射器(图中未画出),容槽13用于容纳馈电片(图中未画出)和线缆(图中未画出),以实现馈电片(图中未画出)与线缆(图中未画出)的连接。如图2所示,通过本技术实施例连接装置10,实现了线缆内导体31A与馈电片32的焊接,实现了线缆外导体31B与连接装置10的焊接,实现了连接装置10与辐射器20的连接,使得辐射器(图中未画出)不必进行电镀处理,即可实现线缆31与辐射器(图中未画出)的连接,故此降低了辐射器(图中未画出)的成本。此外,由于辐射器上无焊点,降低了无源互调。具体地,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容槽13包括线缆槽13A和馈电片槽13B,线缆槽13A和馈电片槽13B按照由外及内的规律设置,线缆槽13A用于容纳线缆31 (参见图2),馈电片槽13B用于容纳馈电片32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外与内是一个相对概念,外指靠近连接装置10的本体11边缘处为外。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10包括一组容槽13, —组容槽13包括两个线缆槽13A和一个馈电片槽13B,两个线缆槽13A分别设置在一个馈电片槽13B的两侧并且与一个馈电片槽13B相连。采用上述结构可使一根线缆31 (参见图2)从一组容槽13的左侧或者右侧插入线缆槽13A,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本实施例中,线缆31 (参见图2)从一组容槽13的右侧插入线缆槽13A。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10包括两组容槽13,两组容槽13分别设于通孔12的两侧,两组容槽13中的每组容槽13均包括两个线缆槽13A和一个馈电片槽13B,两个线缆槽13A分别设置在一个馈电片槽13B的两侧并且与一个馈电片槽13B相连。本实施例,采用上述结构,可放置两个馈电片32 (参见图2),结构合理,并且可使两根线缆31 (参见图2)分别从两组容槽13的左侧或者右侧插入线缆槽13A,使用更方便。具体地,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线缆槽13A优选为阶梯槽,并且外大内小,采用上述结构,方便线缆内导体31A (参见图2)和线缆外导体31B (参见图2)定位,使用更方便。本实施例中,外与内是一个相对概念,外指靠近连接装置10的本体11边缘处为外。具体地,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馈电片槽13B优选为扁圆形槽,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馈电片32 (参见图2)在安装时可调整安装位置,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馈电片槽13B的形状不限于扁圆形槽,还可以是矩形槽、圆形槽或其他形状的槽,馈电片槽13B的形状只要能够满足馈电片32(参见图2)的安装即可。实施例二参见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100,包括辐射器20和馈电结构30,辐射器20通过馈电结构30馈电,馈电结构30包括线缆31和馈电片32,线缆31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线缆和辐射器,以及放置馈电片,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通孔和容槽,所述通孔用于穿过螺钉,进而固定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辐射器,所述容槽用于容纳所述馈电片和所述线缆,以实现所述馈电片与所述线缆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线缆和辐射器,以及放置馈电片,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通孔和容槽,所述通孔用于穿过螺钉,进而固定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辐射器,所述容槽用于容纳所述馈电片和所述线缆,以实现所述馈电片与所述线缆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槽包括线缆槽和馈电片槽,所述线缆槽和所述馈电片槽按照由外及内的规律设置,所述线缆槽用于容纳所述线缆,所述馈电片槽用于容纳所述馈电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组所述容槽,所述一组容槽包括两个线缆槽和一个馈电片槽,所述两个线缆槽分别设置在所述一个馈电片槽的两侧并且与所述一个馈电片槽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组所述容槽,所述两组容槽分别设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两组容槽中的每组容槽均包括两个线缆槽和一个馈电片槽,所述两个线缆槽分别设置在所述一个馈电片槽的两侧并且与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涛,崔鹤,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