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感应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设于固定支架上的限位机构和设于活动工作元件上的感应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套筒,设于套筒内的限位器、依次套设于限位器上的第一环形磁铁、第一金属垫片和第二金属垫片,第一环形磁铁与第一金属垫片相连,并且第一金属垫片后侧还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的感应机构包括与限位器对应的金属挡头、套设于金属挡头一端的第二环形磁铁,第二环形磁铁与第一环形磁铁的相对端磁极相同。当金属挡头与限位装置发生相对位移时,通过两环形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驱使第一金属垫片后移并与第二金属垫片相触碰,即可发出报警信号,从而避免发生相撞故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感应限位,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感应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限位结构中,通常为非接触式感应限位、接触式辫子限位等,相对来说,辫子接触式限位由于频繁接触的原因,使用寿命比较短,而非接触式感应限位相对来说具有较长和较好的使用效果。通常,工作元件之间会有相对移动,对于辫子式限位来说可以得到一定余量的缓解,但是,感应式的限位对于这一现象来说是比较致命的,在发生相对位移 时会发生限位机械碰撞的故障,导致限位损伤以致工作元件的停止工作。图I所示为感应式限位I与感应板2的正常工作状态,图2所示为在工作元件3发生位移时,感应式限位I与感应板2之间的故障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感应限位装置,能够在工作元件发生偏移或偏载时,自动调节感应距离,在预警位置时发出预警信号,在极限位置时强制制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非接触式感应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固定支架上的限位机构和设于活动工作元件上的感应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套筒,设于套筒内的限位器、依次套设于限位器上的第一环形磁铁、第一金属垫片和第二金属垫片,第一环形磁铁与第一金属垫片相连,并且第一金属垫片后侧还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的感应机构包括与限位器对应的金属挡头、套设于金属挡头一端的第二环形磁铁,第二环形磁铁与第一环形磁铁的相对端磁极相同。所述的限位机构还包括套设于限位器上且位于套筒内的金属套管,所述的第二金属垫片的内孔孔径大于金属套管的外径,且第二金属垫片后侧还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一金属垫片的内孔孔径小于金属套管的外径。所述的套筒一端还设有开孔端盖,端盖开孔内径小于第一环形磁铁的外径。所述的端盖通过螺纹与套筒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非接触式感应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固定支架上的限位机构和设于活动工作元件上的感应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套筒,设于套筒内的限位器、依次套设于限位器上的第一环形磁铁、第一金属垫片和第二金属垫片,第一环形磁铁与第一金属垫片相连,并且第一金属垫片后侧还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的感应机构包括与限位器对应的金属挡头、套设于金属挡头一端的第二环形磁铁,第二环形磁铁与第一环形磁铁的相对端磁极相同。当金属挡头与限位装置发生相对位移时,通过两环形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驱使第一金属垫片后移并与第二金属垫片相触碰,即可发出报警信号,从而避免发生相撞故障。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的感应式限位与感应板的正常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因工作元件位移而使感应式限位与感应板之间发生的故障状态;图3是本技术的非接触式感应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限位装置的预警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限位装置的强制制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结合图3所示,本技术的非接触式感应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固定支架4上的限位机构和设于活动的工作元件3上的感应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套筒5,设于套筒5内的限位器6、依次套设于限位器6上的第一环形磁铁7、第一金属垫片8和第二金属垫片9,第一环形磁铁7与第一金属垫片8相连,并且第一金属垫片8后侧还连接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4上;所述的感应机构包括与限位器6对应的金属挡头11、套设于金属挡头11 一端的第二环形磁铁12,第二环形磁铁12与第一环形磁铁7的相对端磁极相同。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限位机构还包括套设于限位器6上且位于套筒5内的金属套管13,所述的第二金属垫片9的内孔孔径大于金属套管13的外径,且第二金属垫片9后侧还连接有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14的另一端也固定在固定支架4上,所述的第一金属垫片8的内孔孔径小于金属套管13的外径。另外,所述的套筒5 —端还设有开孔端盖15,端盖15开孔内径小于第一环形磁铁7的外径,并且所述的端盖15通过螺纹与套筒5相连。如此不但可限制套筒5内各部件的向外移动,而且也不影响限位器6及第一环形磁铁7的工作。请结合图4、图5所示,本技术的限位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正常工作时,金属挡头11与限位器6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并发出工作信号。而当工作元件发生位移而导致金属挡头11与限位器6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由于第一环形磁铁7与第二环形磁铁12之间距离变短,在“同性相斥”的排斥力作用下,第一环形磁铁7带动第一金属垫片8向后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10,直至与第二金属垫片9接触,发出预警信号。若金属挡头11与限位器6之间继续相对位移或者发生瞬时大位移偏移时,第一金属垫片8进一步推动二金属垫片移至金属套管13上,同时第一金属垫片8与金属套管13相接触,从而发出强制制动信号,以避免限位器6碰撞而损伤。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式感应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固定支架上的限位机构和设于活动工作元件上的感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套筒,设于套筒内的限位器、依次套设于限位器上的第一环形磁铁、第一金属垫片和第二金属垫片,第一环形磁铁与第一金属垫片相连,并且第一金属垫片后侧还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的感应机构包括与限位器对应的金属挡头、套设于金属挡头一端的第二环形磁铁,第二环形磁铁与第一环形磁铁的相对端磁极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感应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固定支架上的限位机构和设于活动工作元件上的感应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套筒,设于套筒内的限位器、依次套设于限位器上的第一环形磁铁、第一金属垫片和第二金属垫片,第一环形磁铁与第一金属垫片相连,并且第一金属垫片后侧还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的感应机构包括与限位器对应的金属挡头、套设于金属挡头一端的第二环形磁铁,第二环形磁铁与第一环形磁铁的相对端磁极相同。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接触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捷,卢江海,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