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06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适用于在带有刀塔的自动车床上使用。它由刀座、上、下刀杆、传动轴、调节螺钉、连杆等构成的加工规格调整机构,差动螺纹微调机构,以及间隙自动消除机构和自动让刀机构等几部分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刀塔的动力,不需要另设独立的驱动装置,因而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加工的零件精度高,一致性好,质量稳定效率高。在盘、环、盖类零件的车削加工中,可以广泛采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车刀,具体说是安装在带有刀塔的数控车床上,对盘、 环、盖类工件的两面同时进行加工,并自动完成让刀功能。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双面车刀架都带有独立的动力驱动、测量装置及液压系统, 来完成刀架的让刀动作,因而结构复杂,操作也复杂,显然制造成本高,售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的转动让 刀式双面车刀。本专利技术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刀杆和下刀杆,在上刀杆上 倾斜地装有上刀体的差动螺纹微调机构,其中下刀杆的右端与刀座下端固定连 接,刀座为左边开口的凹型结构,它的上端与轴承座固定连接,轴承座中心通过轴承与传动轴转动配装;传动轴下端向外伸出与沿刀座内右侧面上下滑动的斜块上端螺纹连接,斜块尖部向下,其倾斜面与连杆上的斜面配合接触;连杆的下部通过销轴与刀座活动连接,其上部向左设有与其垂直地连为一体的支撑板,在支撑板上设有活动配装的调整螺钉,并加盖圈固定;调整螺钉与上刀杆右边上部螺 纹连接,上刀杆右边下部通过弹簧与下刀杆弹性连接,弹簧上端伸入上刀杆内、 并套装在调整螺钉上,其下端位于下刀杆上的凹部中;上刀杆右侧面通过沿竖直 方向设有的凹槽与连杆左侧面滑动配装,且该侧的前后面与刀座分别通过滑块与 滑槽活动连接,在滑块与滑槽的配合面之间留有间隙;下刀杆的左端与下刀体固 定连接,且下刀体和上刀体的切削端与传动轴位于同一平面内。本专利技术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其中传动轴上部还通过另一个轴承与轴套转动 配装,轴套下部通过法兰与轴承座固定连接,在轴套上端加装轴承盖后与刀塔标 准接口连接。本专利技术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其中差动螺纹微调机构包括差动螺纹套、螺杆 和套筒;变径结构的套筒内的下部与上刀体上部活动配装,上刀体的上端通过连 接螺钉与螺杆固定连接,螺杆与差动螺纹套的内径螺纹配装,差动螺纹套的外径与套筒的内径螺纹配装;套筒向下向左安装在上刀杆左边的斜向通孔中,其上部 从侧向通过顶丝与上刀杆固定连接,而下部从另一侧向通过另一对顶丝、穿过套 筒伸向上刀体上的导向槽中,并与上刀杆固定。本专利技术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其中在上刀体上部外套装小弹簧,小弹簧的两 端分别与垫圈和置于套筒内的变径凸台上的另一个垫圈弹性接触,垫圈固定在螺 杆与上刀体之间。本专利技术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其中在套筒的上端与上刀杆连接面之间,沿连接面方向设有骑缝螺钉。本专利技术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其中上刀体的轴线与上刀杆的移动方向之间的 夹角为36° 52' 12",且差动螺纹套的外螺纹螺距为1.5mm,内螺纹螺距为1.25 mm0本专利技术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安装在动力刀塔上,利用刀塔的动力,不需要另 设独立的驱动装置,因而结构简单了,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加工零件质量稳定, 精度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结构剖面示意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3为图1的B- B剖面示意图4为图1的C- C剖面示意图5为图1的A- 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 图4可见,本专利技术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刀杆11 和下刀杆12,在上刀杆11上倾斜地装有上刀体16的差动螺纹微调机构,其中 下刀杆12的右端与刀座7下端固定连接,刀座7为左边开口的凹型结构,它的 上端与轴承座4固定连接,轴承座4中心通过角接触轴承5与传动轴25下部转 动配装,传动轴25上部通过滚针轴承'2与轴套3转动配装,轴套3下部通过法 兰与轴承座4固定连接,在轴套3上端加装轴承盖1后与刀塔标准接口连接,从 而驱动传动轴25;传动轴25下端向外伸出与沿刀座7内右侧面上下滑动的斜块 6上端螺纹连接,斜块6尖部向下,其倾斜面与连杆8上的斜面配合接触;连杆 8的下部通过销轴9与刀座7活动连接,其上部向左设有与其垂直连为一体的支 撑板26,在支撑板26上设有活动配装的调整螺钉21,并用盖圈22限定;调整 螺钉21与上刀杆11右边上部螺纹连接,上刀杆11右边下部通过弹簧10与下刀 杆12弹性连接,弹簧IO上端伸入上刀杆11内、并套装在调整螺钉21上,其下 端位于下刀杆12上的凹部中;上刀杆11右侧面通过沿竖直方向设有的凹槽与连 杆左侧面滑动配装,且该侧的前后面与刀座7分别通过滑块与滑槽27活动连接, 在滑块与滑槽27与刀座7的配合面之间留有间隙;下刀杆12的左端与下刀体 15固定连接,且下刀体15和上刀体16的切削端与传动轴8位于同一平面内。参见图5,差动螺纹微调机构包括差动螺纹套19、螺杆14和套筒17;变径 结构的套筒17内的下部与上刀体16上部活动配装,上刀体16的上端通过连接 螺钉与螺杆14固定连接,螺杆14与差动螺纹套19的内径螺纹配装,差动螺纹 套19的外径与套筒17的内径螺纹配装;套筒17向下向左安装在上刀杆11左边 的斜向通孔中,其上部从侧向通过顶丝24与上刀杆11固定连接,而下部从另一 侧向通过另一对顶丝23、并穿过套筒17伸向上刀体16上的导向槽中,便于调 整时轴向移动,调整后并将其与上刀杆11固定。在上刀体16上部外套装小弹簧 18,小弹簧18的两端分别与垫圈13和置于套筒17内的变径凸台上的另一个垫 圈弹性接触,垫圈13固定在螺杆14与上刀体16之间 在套筒17的上端与上刀杆11连接面之间,沿连接面方向设有骑缝螺钉20 (见图1),使两者固定更加牢靠。本专利技术中由连杆8、上刀杆11和调整螺钉21对加工尺寸进行手动粗调后并 加盖圈22固定,且弹簧10的弹力推动上刀杆11,其受力方向与切削时的受力 方向一致,这样可以消除上刀杆11和调整螺钉21之间的间隙。再用差动螺纹微 调机构进行微调,一般差动螺纹套19的外螺纹为M30xl. 5 mm,内螺纹为M16xl. 25 隱,这样,差辟螺纹套19转动一周,上刀体16在其轴向的移动距离为0.25mm, 其中上刀体16'的轴线与上刀杆11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6° 52' 12",所以 刀尖在上刀杆11的移动方向上位移0.2mm (即上、下刀杆之间位移0.2mm),这 样可大大提高精度。该机构中的小弹簧18的弹力与上、下刀切削时受力方向一 致,同样可以消除了微调机构中螺纹间的间隙。本专利技术中的双面车刀在完成加工后,由刀塔动力带动传动轴25转动,使斜 块6上移,即与连杆8斜面之间出现间隙,在弹簧10的作用下,上刀杆11就会 绕销轴9顺时针转动一小角度,则上刀体16的刀尖离开工件,再将双面刀的整 体转动,使上、下刀体16、 15同时离开工件,便完成退刀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刀杆(11)和下刀杆(12),在所述上刀杆(11)上倾斜地装有上刀体(16)的差动螺纹微调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下刀杆(12)的右端与刀座(7)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刀座(7)为左边开口的凹型结构,它的上端与轴承座(4)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4)中心通过轴承(5)与传动轴(25)转动配装;所述传动轴(25)下端向外伸出与沿所述刀座(7)内右侧面上下滑动的斜块(6)上端螺纹连接,所述斜块(6)尖部向下,其倾斜面与连杆(8)上的斜面配合接触;所述连杆(8)的下部通过销轴(9)与所述刀座(7)活动连接,其上部向左设有与其垂直地连为一体的支撑板(26),在所述支撑板(26)上设有活动配装的调整螺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动让刀式双面车刀,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刀杆(11)和下刀杆(12),在所述上刀杆(11)上倾斜地装有上刀体(16)的差动螺纹微调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下刀杆(12)的右端与刀座(7)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刀座(7)为左边开口的凹型结构,它的上端与轴承座(4)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4)中心通过轴承(5)与传动轴(25)转动配装;所述传动轴(25)下端向外伸出与沿所述刀座(7)内右侧面上下滑动的斜块(6)上端螺纹连接,所述斜块(6)尖部向下,其倾斜面与连杆(8)上的斜面配合接触;所述连杆(8)的下部通过销轴(9)与所述刀座(7)活动连接,其上部向左设有与其垂直地连为一体的支撑板(26),在所述支撑板(26)上设有活动配装的调整螺钉(21),并加盖圈(22)固定;所述调整螺钉(21)与所述上刀杆(11)右边上部螺纹连接,所述上刀杆(11)右边下部通过弹簧(10)与所述下刀杆(12)弹性连接,所述弹簧(10)上端伸入所述上刀杆(12)内、并套装在所述调整螺钉(21)上,其下端位于所述下刀杆(12)上的凹部中;所述上刀杆(12)右侧面通过沿竖直方向设有的凹槽与所述连杆(8)左侧面滑动配装,且该侧的前后面与所述刀座(7)分别通过滑块与滑槽(27)活动连接,在所述滑块与滑槽(27)配合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刀杆(12)的左端与下刀体(15)固定连接,且所述下刀体(15)和上刀体(16)的切削端与所述传动轴(25)位于同一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双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第一机床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