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的润滑油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8140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油机的润滑油路。该润滑油路包括:油池、设于该柴油机机体中的与所述油池相连的垂直进油道、设于该垂直进油道底部的防止垂直进油道中的机油回流至所述油池的单向阀、与所述垂直进油道顶部相连通的机油泵。在机油泵与油池之间设置单向阀,可避免在停机后所述垂直进油道中的机油全部回流至所述油池中,即:停机后利用单向阀把机油都密封在所述垂直进油道里,再次启动时,机油泵可迅速将机油抽到润滑油道。解决了发动机起动时机油上得慢的难题,有效的解决了发动机拉瓦、拉缸等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防止机油回流的柴油机的润滑油路
技术介绍
发动机润滑方式一般分为甩油润滑和强制压力润滑两种,甩油润滑是利用甩油盘把曲轴箱内的飞溅机油甩向润滑油道,它的特点是只要发动机运转就会机油甩出,工作可靠,但润滑压力小,所以一般只在超小型的发动机上使用。大部分发动机都会使用强制压力 润滑的方式,即在润滑油路中设置机油泵,机油泵从油底壳把机油吸出再压向发动机的各处润滑油路,这种带有一定压力的机油能保证各处摩擦副得到充分的润滑。但是强制压力润滑方式的缺点是每次起动发动机时,机油泵把油吸出来的时间会滞后,往往是发动机已经运行一两分钟了,润滑油路还没有机油,特别对于机油泵吸油路较长,机油泵安装位置较高的情况,泵油滞后时间就更长,这时如果发动机继续运行而又得不到机油润滑,就会造成干磨,导致连杆瓦、曲轴、活塞的磨损,严重的情况会造成拉瓦、拉缸。发动机停机后,垂直机油道内的机油就会回流到油底壳内,每次起动发动机时,机油泵吸油路已无机油,机油泵需要将吸油道腔内的空气全部排完之后才能泵出机油,机油泵吸油道较长及机油泵安装位置较高的情况,泵油时间就会很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机油快速泵出并快速实施润滑的柴油机的润滑油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柴油机的润滑油路,包括油池、设于该柴油机机体中的与所述油池相连的垂直进油道、设于该垂直进油道底部的防止垂直进油道中的机油回流至所述油池的单向阀、与所述垂直进油道顶部相连通的机油泵。在机油泵与油池之间设置单向阀,可避免在停机后所述垂直进油道中的机油全部回流至所述油池中,即停机后利用单向阀把机油都密封在所述垂直进油道里,再次启动时,机油泵可迅速将机油抽到润滑油道。解决了发动机起动时机油上得慢的难题,有效的解决了发动机拉瓦、拉缸等问题。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单向阀包括紧配合于所述垂直进油道底部的管状外壳、设于外壳内的阀体和覆盖于外壳的顶部端口上的密封板,所述阀体的顶部与所述密封板的中央相连。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阀体包括中心阀杆、设于该中心阀杆底部的多片导向阀瓣,各导向阀瓣适于浸泡在所述油池中,以利用机油对各导向阀瓣的浮力,来减轻重力对所述阀体的影响,利于在机油泵开启后,能轻易地打开该单向阀。外壳的顶部端口处的外径小于外壳的中下部的外径,密封板的直径小于外壳的中下部的外径,且大于外壳的顶部端口的内径,以实现采用直径较小的密封板完全覆盖所述外壳的顶部端口的目的,进而避免出现密封板与外壳的内壁发生摩擦的情况,确保了单向阀的顺利开启。各导向阀瓣中心对称分布在中心阀杆上;各导向阀瓣适于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小间隙配合,以使在开闭所述单向阀的过程中,中心阀杆适于轴向位移,确保单向阀开闭的可靠性。所述导向阀瓣与所述外壳内壁的径向间隙小于所述密封板的半径与所述外壳的顶部端口半径之差,以防止所述密封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能完全覆盖所述外壳的顶部端口的情况,确保了截止效果。所述机油泵为转子式机油泵,机油泵中的转子与柴油机的凸轮轴的端部传动连接。进一步,与所述机油泵的高压油腔相连的高压油路上设有机油滤过渡座;机油滤过渡座的端面与机体组成密封油腔,该密封油腔与所述油池之间设有防止所述密封油腔的油压过高的限压阀;限压阀使过滤座端面与机体组成的密封油腔与油池连通,它也是一个 单向阀,机油压力高时就通,机油压力低保持关闭。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在机油泵与油池之间设置防止机油回流的单向阀,解决了发动机起动时机油上得慢的难题,有效的解决了发动机拉瓦拉缸等问题。所述密封板是由薄钢板冲制而成,阀体采用了尼龙材料来减轻其重量。本单向阀利用了阀体与密封板的自重来紧贴在外壳上端面,这样使得外壳以上的机油堵住而不会流回油底壳内。单向阀位置基本在油池中,机油对阀体存在浮力,使机油泵初次吸油时可借助所述浮力来克服阀体与密封板的重力,将机油吸出,停机后利用单向阀把机油都密封在油道里,再次启动时机油泵便可以很快就把机油抽到润滑油道。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柴油机的润滑油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单向阀的剖面视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阀体的结构图;图5是图4中的阀体的A-A剖面视图;图6是图4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I至6,本实施例的柴油机的润滑油路包括油池、设于该柴油机机体中的与所述油池相连的垂直进油道、设于该垂直进油道底部的防止垂直进油道中的机油回流至所述油池的单向阀2、设于该单向阀2底部的粗滤网I (粗滤网I为细小的网孔板)、与所述垂直进油道顶部相连通的机油泵3。在机油泵3与油池之间设置单向阀2,可避免在停机后所述垂直进油道中的机油全部回流至所述油池中,即停机后利用单向阀把机油都密封在所述垂直进油道里,再次启动时,机油泵可迅速将机油抽到润滑油道。解决了发动机起动时机油上得慢的难题,有效的解决了发动机拉瓦、拉缸等问题。所述单向阀可选用常规单向阀。作为所述单向阀的优选方案,所述单向阀2包括紧配合于所述垂直进油道底部的管状外壳C、设于外壳c内的阀体b和覆盖于外壳c的顶部端口上的密封板a,所述阀体b的顶部与所述密封板a的中央相连。 所述阀体b包括中心阀杆bI、设于该中心阀杆bI底部的多片导向阀瓣b2,各导向阀瓣b2适于浸泡在所述油池中,以利用机油对各导向阀瓣b2的浮力,来减轻重力对所述阀体的影响,使机油泵3初次吸油时可借助所述浮力来克服阀体b与密封板a的重力并快速将机油吸出。外壳c的顶部端口处的外径小于外壳c的中下部的外径,密封板a的直径小于外壳c的中下部的外径,且大于外壳c的顶部端口的内径,以实现采用直径较小的密封板完全覆盖所述外壳c的顶部端口的目的,进而避免出现密封板与外壳c的内壁发生摩擦的情况,确保了单向阀2的顺利开启。各导向阀瓣b2中心对称分布在中心阀杆bl上;各导向阀瓣b2适于与所述外壳c的内壁小间隙配合,以使在开闭所述单向阀2的过程中,中心阀杆bl适于轴向位移,确保单向阀2开闭的可靠性。所述导向阀瓣b2与所述外壳c内壁的径向间隙小于所述密封板的半径与所述外壳的顶部端口半径之差,以防止所述密封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能完全覆盖所述外壳的顶部端口的情况,确保了截止效果。所述机油泵3为转子式机油泵,机油泵中的转子与柴油机的凸轮轴的端部传动连接。与所述机油泵3的高压油腔相连的高压油路上设有机油滤过渡座10 ;机油滤过渡座10的端面与机体组成密封油腔,该密封油腔与所述油池之间设有防止所述密封油腔的油压过高的限压阀4。上述柴油机的润滑油路的工作方法,包括机油泵3开启后,在所述垂直进油道中形成负压,单向阀2开启,油池中的机油经粗滤网I粗滤后经单向阀2进入的垂直进油道,然后经过机体中的两道垂直交叉的暗油道进入机油泵3的低压油腔,机油泵3的高压油腔输出的高压油进入一由机油滤过渡座10的端面与机体组成的密封油腔中;所述密封油腔中的机油经第一外接油管7引入机油冷却器9,然后经第二外接油管进入机油滤清器8 (该机油滤清器8固定在机油滤过渡座10上),然后经机油滤清器8的机油滤螺柱引入主轴瓦5的前暗油道,到达主轴瓦5后分两处油路,一路经过曲轴油道润滑连杆瓦及其他两处主轴瓦,然后经回油孔回到机油池中;另一路通过第三外接油管6引入缸盖油道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机的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池、设于该柴油机机体中的与所述油池相连的垂直进油道、设于该垂直进油道底部的防止垂直进油道中的机油回流至所述油池的单向阀、与所述垂直进油道顶部相连通的机油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的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池、设于该柴油机机体中的与所述油池相连的垂直进油道、设于该垂直进油道底部的防止垂直进油道中的机油回流至所述油池的单向阀、与所述垂直进油道顶部相连通的机油泵。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柴油机的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紧配合于所述垂直进油道底部的管状外壳、设于外壳内的阀体和覆盖于外壳的顶部端口上的密封板,所述阀体的顶部与所述密封板的中央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的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中心阀杆、设于该中心阀杆底部的多片导向阀瓣,各导向阀瓣适于浸泡在所述油池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的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端口处的外径小于外壳的中下部的外径,密封板的直径小于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旭初王文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科普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