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35781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其中的吊臂下端铰接在一平台上,上端铰接一缆风绳的一端,缆风绳另一端铰接在该平台上,平台上安装卷扬机,其上的吊装绳吊臂上端的一滑轮装置在吊臂的另一侧垂下,外侧角大于内侧角,缆风绳安装角大于内侧角。本起吊装置在当物品提升高度超过所述平台,人工拉动缆风绳即可将物品放置在该平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起吊装置通过采用一种受力形式合理的杆件,即吊臂,可以做到在不安装特殊转动和伸缩装置时也能实现起吊进出位的调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起吊
,提供一种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吊装领域也快速地发展起来。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起吊方法是使用悬臂结构,并配合电动机使悬臂可以转动与调整;再有一种常见的起吊方法是使用龙门结构。对于起吊大型物体,在较大空间内移动,采用龙门结构的起吊方法和起吊装置,较为简便实用;而在现实工程中由于施工速度、地形或空间限制,前述的悬臂结构和龙门结构的大型起吊装置效率不足或难以使用时,就必须使用适宜的小型起吊装置,常用形式有龙门架、悬臂和三角架。龙门架形式无法吊装施吊平台之外的物品,比如在高层建筑上不能使用龙门架起吊下层的物品。悬臂形式可以起吊施吊平台之外的物品,但是小型起吊设备由于经济方面的限制都不可能安装用电机等驱动装置的转动或伸缩的装置,使得悬臂架只能直上直下的起吊,同时悬臂架从力学角度上来看是受弯形式,承载能力远不如轴心受力形式。三角架可以起吊施吊平台之外的物品,杆件受力形式为轴心受力,但在不安装转动或伸缩装置时也只能直上直下的起吊。对于不能安装转动或伸缩装置的小型起吊设备,如果起吊进出位也不能变化的话,会造成卸货相当困难的问题。应对这种问题的现行方法为,将物品吊装至卸货平台附近,由于起吊装置不能转动或伸缩,就必须使用人力将物品拉至卸货平台上方再进行卸货。此方法十分危险,而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不带有用电机驱动的转动或伸缩装置,但可以起吊平台以外物品,且安全、可靠、省力的起吊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起吊装置,其包括一根杆状吊臂,其下端铰接固定在一平台上,在该吊臂的上端铰接一缆风绳的一端,所述缆风绳的另一端铰接在该平台上,在所述平台上安装一卷扬机,其上的吊装绳穿过固定在所述吊臂上端的一滑轮装置在吊臂的另一侧垂下,吊装绳的端头构成物品吊装连接端;该起吊装置的如下几个角度满足如下要求a.外侧角大于内侧角,b.缆风绳安装角大于内侧角。所述外侧角与所述内侧角的角度差优选为I 4°。所述缆风绳安装角和内侧角的角度差优选为5 140°。相关角度的定义外侧角是所述吊臂与吊装物品的吊装绳之间的角度。内侧角是所述吊臂与连接卷扬机的吊装绳之间的角度。缆风绳安装角是所述缆风绳与所述吊臂之间的角度。在所述吊臂与所述平台的连接端处安装一限位器,其具有一个竖直阻挡面与所述吊臂的摆动轨迹交汇,以阻止吊臂内倒时由于惯性倒过竖直面。使用上述起吊装置实施起吊可以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在一个平台上构建该起吊装置,然后,将起吊物品固定在所述吊装绳的吊装连接端,启动所述卷扬机使得物品提升高度超过所述平台;人工拉动所述缆风绳,使得所述吊臂绕铰接点转动直至所述外侧角小于内侧角,而该吊臂失稳而内倒,从而物品在水平方向上有移动分量而将物品放置在该平台上。本技术提供的吊装装置通过采用一种受力形式合理的杆件,即吊臂,再加上特定的几个角度的设计,可以做到在不安装特殊转动和伸缩装置时也能实现起吊进出位的调整。由于角度设计巧妙,使得吊臂的受力合理,本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所述吊臂的截面尺寸,而且不管起吊多少重量的物品,都可以通过人力牵拉缆风绳进行自卸。由于本技术的设计,使得由吊臂、缆风绳和卷扬机构成的简易起吊装置,就能够克服现有具有吊臂的起吊装置不方便起吊进出位调整的缺陷,在没有安装转动和伸缩装置的情况下只需要人力就可以完成起吊作业。在无法安装大型起吊装置的地方更显示出本技术的吊装装置的优越性。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提供的起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的起吊装置的A部受力分析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起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起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起吊装置起吊进出位调整的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起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起吊装置起吊进出位调整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起吊装置起吊货物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本起吊装置起吊进出位调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吊装装置主要包括一根吊臂1-01、一根吊装绳1-03、一根缆风绳1-02,一套滑轮机构1-04。安装时滑轮机构1-04安装于吊臂1_01端头,缆风绳1-02 —端与吊臂1-01的上端头铰接,缆风绳另一端与可固定结构2-01例如一平台或一层楼板铰接;吊臂1-01—端与缆风绳1-02铰接,另一端与可固定结构2-01铰接;吊装绳1-03穿过滑轮机构1-05,一端与卷扬机2-02连接,一端为起吊端吊装物品2-03。如图2所示,吊装绳1-03在穿过滑轮机构1-04后会与吊臂1_01形成两个角,即夕卜侧角和内侧角,且吊装绳不断开。吊装绳的起吊端一侧1-05与吊臂的夹角为外侧角3-01,吊装绳的与卷扬机连接端一侧1-06与吊臂的夹角为内侧角3-02。而缆风绳1-02与吊臂端头铰接,也会与吊臂间形成夹角,该夹角称为缆风绳安装角,简称安装角。在使用上述起吊机构进行施吊的方法中,各主要构件组装方法是调整该起吊装置的缆风绳在平台上的固定位置,确定卷扬机在平台上的安装位置,让所述的各个夹角满足设定要求a.外侧角大于内侧角,所述外侧角与所述内侧角的角度差优选为I 4°。b.缆风绳安装角大于内侧角;所述缆风绳安装角和内侧角的角度差优选为5 140。。本技术提供的吊装装置的起吊操作步骤为步骤一将起吊物品固定在所述吊装绳的吊装连接端,启动所述卷扬机使得物品提升高度超过所述平台;步骤二 人工拉动所述缆风绳,使得所述吊臂绕铰接点转动直至所述外侧角小于内侧角,而该吊臂失稳而内倒,从而物品在水平方向上有移动分量而将物品放置在该平台上。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施吊方法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力系平衡吊装绳·1-03起吊重物2-03时整根绳上拉力相同即F1=F2。当外侧角3_01等于内侧角3_02时,吊装绳1-03上的合力方向刚好与吊臂同向,此时吊臂受到压力F4,缆风绳1-02受力F3为零;当外侧角3-01大于内侧角3-02时,吊装绳1-03上的合力方向在外侧角区域内,由于合力方向与吊臂不同向,所以缆风绳上受到拉力,吊臂受到压力,受力体系平衡;当外侧角3-01小于内侧角3-02时,吊装绳1-03上的合力方向在内侧角区域内,合力方向与吊臂不同向,吊臂受到压力,而缆风绳也受压,但是,缆风绳不能承受压力,此时,本系统受力无法平衡,吊臂1-01将向内侧角倾倒,于是,吊装绳上吊着的物品2-03就向着平台内侧移动并落下。在安装吊装机构时,安装时使外侧角3-01大于内侧角3-02,吊臂受压,缆风绳受拉,外侧角3-01与内侧角3-02的角度差控制在I至4°,安装角3-03与内侧角3_02的角度差控制在5至140度。在此角度控制下体系稳定,同时缆风绳所受轴力很小,通过计算及分析可知,缆风绳的轴力只有起吊物的四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将物品起吊至卸货平台高度时,由于缆风绳轴力很小,在缆风绳中部施加一个更为小的力,比如通过人力施加牵拉缆风绳的拉力,即可拉动缆风绳1-02,同时带动吊臂1-01向内倾,这时外侧角就会减小而内侧角会增大,一旦外侧角小于内侧角时整个体系进入不平衡状态,吊臂开始内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杆状吊臂,其下端铰接固定在一平台上,在该吊臂的上端铰接一缆风绳的一端,所述缆风绳的另一端铰接在该平台上,在所述平台上安装一卷扬机,其上的吊装绳穿过固定在所述吊臂上端的一滑轮装置在吊臂的另一侧垂下,吊装绳的端头构成物品吊装连接端;该起吊装置的如下几个角度满足如下要求:a.外侧角大于内侧角,b.缆风绳安装角大于内侧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杆状吊臂,其下端铰接固定在一平台上,在该吊臂的上端铰接一缆风绳的一端,所述缆风绳的另一端铰接在该平台上,在所述平台上安装一卷扬机,其上的吊装绳穿过固定在所述吊臂上端的一滑轮装置在吊臂的另一侧垂下,吊装绳的端头构成物品吊装连接端;该起吊装置的如下几个角度满足如下要求a.外侧角大于内侧角,b.缆风绳安装角大于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睿陶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江河幕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