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纳校正工件(83)的模具的装置,工件最好是用粉末冶金法制造。在所显示的示例中,模具包括下压模(77,78,79)和上压模(80,81,82),压模位于模具支承件(31,32,33,31′,32′,33′)上。这些压模可单独或一起平行于轴线(40)上下移动。模具支承件(41)也可上下移动,如果需要,中心销(85)可安装在支承件上。该装置非常适合校正复杂工件,如具有旋转体形式的工件(83)。(*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纳校正工件,尤其是用粉末冶金方法制造的工件,的模具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用粉末冶金法制造工件,金属粉末或颗粒首先在模具中压缩。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物体然后进行炉中烧结。通过这种方式制造的工件通常不具有要求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为了改进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已知道要对工件进一步加工,即进行所谓的校正。为此,将工件置于模具中,对其施加高压力,压力可达每平方厘米60KN的量级。通过这种方式,工件结构得到压缩。另外,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得到提高。目前通过比较简单的装置进行校正。但实际上,这些装置未能充分模块化和不具有灵活适应性,以便用于复杂工件。在专利技术专利文献中,尚未发现容纳校正工件的模具的装置,1991年的DE 90 12 752.8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具的转接器,其中模具用于压缩金属粉末来制造工件。在这份公开文献中,未发现该装置还可用于压缩烧结的即固体的工件,通过压缩其结构以提高表面质量和提高尺寸精度。压缩结构,提高烧结工件的表面质量和提高尺寸精度具有与形成粉末材料物体不同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其具有模块化设计和应用灵活性,能够容纳多个压模于不同的模具平台。使复杂工件,如齿轮或扇形齿轮,可进行校正。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装置实现了这个目的,该装置包括基板,安装到压力机的平台;下连接板,连接到压力机的下压头;上连接板,连接到压力机的上压头;模具支承板,位于所述基板和上连接板之间;下模具容纳单元,连接到下连接板,并可与对应的模具支承件整体移动;和上模具容纳单元,连接到上连接板,可与对应的模具支承件整体移动;至少一个模具容纳单元,包括多个模具支承件和各模具支承件的促动机构,其分别用于前后移动模具支承件。该装置允许校正比较复杂的工件,如下面将进行的介绍。该装置允许在压迫操作期间单独移动模具的压模。但是,在后面的弹出操作中,所有的下压模与下压头一起移动,允许取出工件和传递到传输装置。上和下模具容纳单元最好包括多个模具支承件。但是如果需要装置单独使用某个模具,校正非常大量的某种工件,为此一部分模具只有一个压模,最后两个模具容纳单元中只有一个设置多个模具支承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具支承件的促动机构整体形成于模具容纳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校正装置基本上独立于压力机设计。但是,还可连接模具支承件到连接杆,其可通过压力机的促动机构进行促动。该装置可容纳中心模具支承件,其可通过压力机的促动机构进行促动。该中心模具支承件用于容纳中心销,其可接合工件的中心孔。如果工件具有这样的孔的话。各促动装置最好可进行液压促动,例如通过液压缸。装置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模具支承板受到杆的支承,杆可在基板上轴向移动,各杆的上位受到止动件的限制。这些杆可与压力机的液压缸连接。装置使得模具支承板在进给和取出工件时位于相同的水平。这样有助于这些操作的自动化。另一实施例使得液压缸位于基板和模具支承板之间。在两种情况下得到所谓的模具支承板浮动支承。模具支承板位于距支承件很小的距离处,支承件在靠近中心处围绕下模具容纳单元。因此,如果校正时作用于模具支承板的压力大于某个限度,模具支承板靠在支承件上。支承件中心定位的优点是,当压力进一步增加时,模具支承板不弯曲。支承件最好设置可调节的止动件,如螺纹环件形式的止动件,用于模具支承板。当模具变化时,这样可减少变化的时间,因为不必插入特定的间隔件。对于各模具支承件,要设置压力机位置的可调节的止动件和弹出位置的可调节的止动件。但是,还可以设置测量系统来代替弹出位置止动件。这样的测量系统可位于装置或位于压力机上。这些特征还限制了变化模具所用的时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压力机,与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项的装置一起校正工件。压力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模具支承板受到杆的支承,杆可在基板沿轴向移动,杆的上位受到止动件的限制,各个杆通过液压缸进行移动。最好设置中心模具支承件,中心模具支承件最好通过位于压力机下压头的促动机构以液压方式进行促动。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通过装置的纵向截面图;图2显示了图1的装置,其中插入模具和位于模具中的工件;图3显示了装置的改进形式;图4显示了装置的另一改进形式;和图5显示了校正操作的不同步骤。为了更好地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特征,附图已经进行了简化。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装置包括基板11,如正方形形状的,用于安装到压力机的平台13,下连接板15固定到压力机的挤压活塞或下压头17,上连接板19固定在压力机的上压头21。模具支承板23位于基板11和上连接板19之间的空间。下模具容纳单元25连接到4个杆27,以连接到连接板15。上模具容纳单元29连接到上连接板90。下模具容纳单元25包括三个模具支承件31,32,33,通过平行于轴线40的促动机构,如液压缸37,38,39可以单独或一起前后移动。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促动机构37,38,39与模具容纳单元整体形成。模具支承件31,32,33具有环件的形式。等间距设置的多个液压缸用于各模具支承件。此外还设置了中心模具支承件41,其可通过促动机构43,如压力机的液压缸,进行促动。各模具支承件设置了压力机位置的可调节的止动件45,46,47。还设置了弹出位置的可调节的止动件49,50,51。可调节的止动件可具有螺纹环件的形式。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上模具容纳单元29具有与下模具容纳单元25类似的设计,所以在这方面,可参考下模具容纳单元25。对应的部件采用类似的标记,其上设置了撇号。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明显,可以在模具容纳单元25,29上设置更多或更少的模具支承件。支承板23受到4个杆55的支承,杆在基板11上沿轴向移动。杆55可通过连接件57连接到压力机的液压缸58。连接件57还作为限制杆55和模具支承板23的上位的止动件。如图3和4所示,还可以设置液压缸58于装置,而不是设置在压力机上。带有可调节的止动件61的支承件59在中心附近围绕下模具容纳单元25。止动件61和模具支承板23之间有很小的间隙63。当进行校正操作时,模具84的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支承板23靠到止动件61上。可调节的止动件61可具有螺纹环件的形式。从上连接板19延伸到模具支承板23的孔67的4个导柱65用于引导上模具容纳单元29相对下模具容纳单元25的移动。图2显示了图1的装置,其中插入了模具和工件83。所显示的模具包括模具84和下及上压模77,78,79,80,81,82以及中心销85。根据图3和图4的实施例分别显示了测量系统69,70,71和69`,70`,71`,用于定位各模具支承件31,32,33;31`,32`,33`于弹出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不必设置弹出位置的可调节的止动件。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可看到各模具支承件31`,32`,33`分别连接到连接杆73,74,75,其可通过促动机构,如压力机的液压缸37`,38`和39`进行促动。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明显,图1到图4所显示的不同特征可进行不同的组合。例如,图2的装置的液压缸37`,38`,39`可位于图4中的压力机。图5显示了图1和图2的装置进行的校正操作。模具已经插入装置。模具的下部包括下压模77,78,79,上部包括上压模80,8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纳校正工件,尤其是用粉末冶金法制造的工件,的模具的装置,其包括:基板(11),安装到压力机的平台(13);下连接板(15),连接到压力机的下压头;上连接板(19),连接到压力机的上压头(21);模具支承 板(23),位于所述基板(11)和所述上连接板(19)之间;下模具容纳单元(25),连接到下连接板(15),并可与对应的模具支承件整体移动;和上模具容纳单元(29),连接到上连接板(19),可与对应的模具支承件整体移动; 至少一个模具容纳单元(25,29),包括多个模具支承件(31,32,33,31′,32′,33′)和各模具支承件的促动机构(37,38,39,37′,38′,39′),其分别用于前后移动所述模具支承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古德,P劳赫,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维尔PM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