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接送管棒材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接管棒材的接料机构和移动管棒材的进步上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与所述进步上料机构连接PLC并由PLC控制而动作。由于采用自动接送棒材的加工设备,从而取消人工搬运,避免管棒在在高温软态下的弯曲、变形及划伤等问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精度和表面质量,真正实现了高精度铜管棒材的自动化生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棒材自动接送的加工设备,特别是应用于铜管材的自动接送的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铜管因其优良的性能和加工方便等因素,在制冷、建筑用铜水管以及各种连接管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随着各类环保型空调的出现,对制冷用铜管技术含量和加工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应用于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管路的材料性能更有较高要求。为满足国内外高端用户对铜管高精度、软硬度、延伸率及韧性好、易于加工的要求满足,必须在 生产加工过程中控制好铜管的表面质量,减少人工上、下料频次,降低人工强度,提高加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现有的铜管生产加工设备中,拉伸机、锯切机、矫直机、清洗机等设备均采用单独操作,中间需人工搬运,属间歇式生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中国技术专利号ZL200810136479. 6公开的铜管直拉机自动落料系统,铜管拉伸后可自动落料,并拉直机的下方设置了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接料托架,但由于存有下落的距离,不能完全避免铜管表面的损伤;同时在进行下一道工序时,还需通过人工搬运,这样容易对铜管表面产生划伤,产品也无法达到高精度要求,自动化程度低。为此,上述铜管直拉机自动落料系统存在进一步改进空间,从而实现铜管的全自动机械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实用、操作安全方便的自动接送管棒材加工设备。本技术专利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自动接送管棒材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接管棒材的接料机构和移动管棒材的进步上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与所述进步上料机构连接PLC并由PLC控制而动作。所述接料机构包括机架、接料气缸、联动臂、抓手、接料板、阻挡板,所述接料气缸、联动臂、接料板连接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接料气缸连接并控制可伸缩的抓手,所述联动臂连接并控制阻挡板开关,所述阻挡板位于接料板上。所述联动臂包括动作气缸,第一臂,第二臂以及第三臂,所述动作气缸一端与机架铰接在一起,另一端的活塞柱与第一臂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臂另一端与所述机架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臂一端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臂上,所述第三臂与所述第二臂为活动连接配合,所述第三臂顶端与所述阻挡板相连接。所述进步上料机构包括进步上料动作机构、链轮、链条组成的辊道、多个辊槽,所述辊槽均匀相间的固定于所述辊道上,所述步进上料动作机构连接并控制所述辊道的运转。所述进步上料动作机构包括进步上料气缸和棘轮机构,所述进步上料气缸通过一力臂连接棘轮机构,通过棘轮机构连接并控制链轮的转动。所述接料板为有利于棒材滚动而水平呈一定夹角斜向下固定放置。所述接料气缸连接并控制的抓手为2个或2个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专利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自动接送管棒材的加工设备,从而取消人工搬运,避免管棒在在高温软态下的弯曲、变形及划伤等问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精度和表面质量,真正实现了高精度铜管棒材的自动化生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用于自动接送管棒材的加工设备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自动接送管棒材的进步上料机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专利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用于自动接送铜管的加工设备,包括接料机构I和步进上料机构10,接料机构I与进步上料机构10连接PLC并由PLC控制而动作。其中接料机构I包括机架11、接料气缸4、联动臂3、抓手2、倾斜设置的接料板6、阻挡板5、接料板6倾斜地连接固定到上述机架11上,接料气缸4连接并控制可伸缩的抓手2,抓手2 —般是倾斜设置的,联动臂3连接并控制阻挡板5开关,阻挡板5位于接料板6上,通常在接料板6旁边。上述联动臂3包括动作气缸12,第一臂13,第二臂14以及第三臂15,上述动作气缸12 —端铰接连接到机架11上,另一端的活塞柱21铰接到第一臂13 —端上,上述第一臂的另一端铰接到机架11上,上述第二臂一端通过一螺栓17与第一臂13连接在一起,上述第三臂15上设有一定位槽孔19,上述定位槽孔内安装有一螺栓25,从而可以上下活动地设置在机架11上,第三臂15的下端设置一销18,上述第二臂14另一端开设一推槽孔(未标出),上述销18嵌入上述推槽孔相配合,实现活动连接。上述第三臂15顶端固定连接上述阻挡板5。阻挡板5通过定位槽孔及螺栓配合结构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机架11上,布置在接料板6芳边。进步上料机构10包括进步上料动作机构、链轮23、链条组成的辊道7、多个辊槽8,辊槽8均匀相间的固定于辊道7上,步进上料动作机构连接并控制所述辊道7的运转。进步上料动作机构包括进步上料气缸9和棘轮机构24,进步上料气缸9通过一力臂21连接棘轮机构24,通过棘轮机构连接并控制链轮23的转动,链轮23、力臂21都套置在固定轴16上,可以旋转,链条套在链轮23上,可以运行动作,力臂21 —端和上料气缸9柱塞是活动铰接。PLC连接并控制步进上料气缸9动作和接料气缸4使其动作一致、协调,同时控制步进上料气缸动作使其动作时间控制在I次/15秒,以使辊槽上料时间控制在I节/15秒,而保证避免一个辊槽8同时出现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铜管。上述的所述接料气缸4连接并控制的抓手2,根据棒材的长度,为2或2以上并列放置。具体实施上一个工序安排好拉伸之后的铜管,接料气缸4在PLC的控制下,动作将抓手2伸展到预定位置并接住铜管,然后收缩并将铜管放到接料板6上。接料板6为倾斜设置,铜管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动而下并被阻挡板5所阻挡。此时,PLC控制动作气缸动作,动作气缸的活塞柱12带动第一臂13,第二臂14,第三臂15动作,从而使阻挡板5开启。这样,上述铜管沿着接料板6继续滚动向下。同时由PLC控制的步进上料动作机构动作带动棍道运转,I次/15秒。将滚动而下的铜管一根一根有序地接住并将其安放在辊槽8上,以避免在一个辊槽8同时出现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铜管,确保了铜管的质量和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动接送管棒材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接管棒材的接料机构(1)和移动管棒材的进步上料机构(10),所述接料机构(1)与所述进步上料机构(10)连接PLC并由PLC控制而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接送管棒材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接管棒材的接料机构(I)和移动管棒材的进步上料机构(10),所述接料机构(I)与所述进步上料机构(10)连接PLC并由PLC控制而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自动接送管棒材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I)包括机架(11)、接料气缸(4)、联动臂(3)、抓手(2)、接料板(6)、阻挡板(5),所述接料气缸(4)、联动臂(3)、接料板(6)连接固定在所述机架(11)上,所述接料气缸(4)连接并控制可伸缩的抓手(2),所述联动臂(3)连接并控制阻挡板(5)开关,所述阻挡板(5)位于接料板(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接送管棒材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臂(3)包括动作气缸(12),第一臂(13),第二臂(14)以及第三臂(15),所述动作气缸一端与机架(11)铰接在一起,另一端的活塞柱(22)与第一臂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臂另一端与所述机架(11)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臂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四化,孔稼基,黄绍辉,裘桂群,梁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