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胶体银溶液的电火花轰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290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胶体银溶液的电火花轰击装置,它由高*脉冲发生器(1)、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14)、塑料管(12)、塑料叶轮泵(13)构成,其特征在于高频脉冲发生器(1)通过导线(2)、(3)与正银电极(15)、负银电极(16)相连,银电极夹(8)与正银电极(15)、机座(5)相连,步进电机(6)通过滚珠丝杆(7)分别与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4)、机座(5)相连。(*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胶体银(Ag)溶液制备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胶体银溶液的电火花轰击装置
技术介绍
将银(Ag)制备成微粒子纳米级粒子,目前工业界制备工艺方法有两种,即化学法和真空物理法。一、化学法该工艺的主导产品是硝酸银,是将硝酸与银(Ag)进行化合反应,生成的银盐(化合物),其银(Ag)粒子呈胶体状晶体,溶解于水,属微粒子级,这种工艺方法,有剧毒、公害严重。二、真空物理法即电阻加热隋性气体蒸发法、激光真空蒸发法、氢电弧等离子真空溅射法,通过上述工艺设备可制取纳米级银(Ag)粒子粉料,粒子长度为5~60nm,但设备制造复杂,投资大,制作成本高,产品昂贵。在上述方法中,虽然都能生产银(Ag)微粒子,但因其有碍于环保和经济投入昂贵,影响银(Ag)粒子技术推广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体银溶液的电火花轰击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而质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由高频脉冲发生器产生的锯齿波,通过导线加到银电极两端,通过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测定并调节好电火花放电间隙,将调节好数字电信号,通过步进电机带动滚珠丝杆的机械传动装置,在银电极运动传递系统机座上进行上下运动,传递给电极夹和银电极达到精确的放电间距,进行电火花轰击。然后,工作介质(去离子水)经过循环系统通过过滤器(0.2N/cm2压力),将液体介质(去离子水)经塑料管冲射玻璃容器内的银电极表面,完成银(Ag)微粒子材料的液相抛出,而流入塑料池实现自动化工作。在电场作用下,电极银(Ag)在介质(去离子水)间产生电火花,大量带电离子以极高速度进行放电轰击。在电动力、电磁力、热动力以及流体动力等综合作用下,介质被击穿,形成放电通道,释放能量。通过能量转换、传递,使电极放电点气化或熔化部分电蚀出超微粒子抛离电极表面,形成亚纳米级胶体粒子团簇,粒子长度为50~700nm之间,产出量可根据设备大小,产出量30克/小时。将银(Ag)材料电火花轰击成亚纳米级团簇溶液,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脉冲放电电流当量,必须有足够的火花放电强度,即局部集中的电流密度须高达104~105A/cm2,使局部银(Ag)熔化和气化。2.脉冲电压为90V~105V。必须有足够的击穿能量。3.放电是短时间的脉冲放电,放电的持续时间为10-7~10-3S,放电时所产生的热量将来不仅传递到电极银(Ag)材料的内部,以保持粒子的微小度。4.先后两次脉冲放电之间要有足够的停歇时间(10-2S),使极间介电液充分消除电离,恢复其介电性能,避免局部烧伤,影响材料性能。5.两银(Ag)电极之间始终坚持一定的间隙(微米)。6.两银(Ag)电极间充有一定的压力液体介质(去离子水,介质流体压力为0.2N/cm2),并使电火花放电产生的电蚀物及时扩散、排出,利于重复性进行火花轰击运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质量优,成本低,流程快,且制品呈胶体状溶液。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胶体银溶液的电火花轰击装置示意图。图2为高频脉冲发生器原理图。图3为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原理图。其中1-脉冲电源将市电220V-380V调制成脉冲电压140V,频率105HZ,瞬息放电电流105A的高频脉冲发生器。2-连接银电极+绝缘导线。3-连接银电极-绝缘导线。4-放电间隙自动节器,控制+、-银电极间放电间隙。5-银电极运动传递系统机座。6-步进电机。7-滚珠丝杆。8-银电极夹。9-工作介质(去离子水)。10-工作介质(去离子水)用玻璃容器。11-工作介质(去离子水)塑料池。12-工作介质(去离子水)循环用的塑料管。13-工作介质(去离子水)循环用的塑料叶轮泵。14-工作介质(去离子水)过滤网。15-正银电极。16-负银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根据图1、图2、图3可知,它由高频脉冲发生器1和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4塑料管12、塑料叶轮泵13构成,高频脉冲发生器1通过导线2、3与正银电极15、负银电极16相连,因为高频脉冲电源1和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4为现有技术(故未说明)。高频脉冲发生器1产生的锯齿波,通过导线2、3加到正负银电极两端,银电极夹8与正银电极15、银电极板运动传递系统机座5相连,步进电极6通过滚珠丝杆7分别与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4、银电极运动传递系统机座5相连,通过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4测定并调节好电火花放电间隙,将调整好数字电信号,通过步进电极6带动滚珠丝杆7的机械传动装置,在机座5上进行上下运动,传递给银电极夹8和正银电极15达到精确的放电间距,进行电火花轰击。工作介质(去离子水)循环塑料管12分别与银电极夹8和工作介质(去离子水)玻璃容器10相连,工作介质(去离子水)塑料叶轮泵13分别与工作介质(去离子水)玻璃容器10和装在塑料池11内的工作介质(去离子水)过滤器14连接,在玻璃容器10内装有正、负银电极15、16和去离子水9,在塑料池11内装有过滤器14和去离子水9。工作介质(去离子水)9经过循环系统塑料叶轮泵13通过过滤器14(0.2N/cm2压力),将液体介质(去离子水)经塑料管12冲射玻璃容器10内的银电极表面,完成银微粒子材料的液相抛出,而流入塑料池11实现自动化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胶体银溶液的电火花轰击装置,它由高濊脉冲发生器(1)、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14)、塑料管(12)、塑料叶轮泵(13)构成,其特征在于高频脉冲发生器(1)通过导线(2)、(3)与正银电极(15)、负银电极(16)相连,银电极夹(8)与正银电极(15)、机座(5)相连,步进电机(6通过滚珠丝杆(7)分别与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4)、机座(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银溶液的电火花轰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塑料管(12)分别与银电极夹(8)和玻璃容器(10)相连,塑料叶轮泵(13)分别与玻璃容器(10)和装在塑料池(11)的过滤器(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胶体银溶液的电火花轰击装置,其特征在于玻璃容器(10)内装有正、负银电极(15)、(16)和去离子水(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胶体银溶液的电火花装置。它由高频脉冲发生器、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塑料管、塑料叶轮泵构成,高频脉冲发生器通过导线与正银电极、负银电极相连,银电极夹与正银电极、机座相连,步进电机通过滚珠丝杆分别与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器、机座相连。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质量优。文档编号B22F9/14GK2597134SQ0323536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邓科, 张立人, 胡中立, 科 邓 申请人:武汉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科张立人胡中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