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26975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电能储存器(13)可拆除地紧固至机动车辆的支承结构(11)的紧固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储能器上以及在支承结构上的保持凸起部(17)和爪(19),反之亦然。为了将储能器紧固至支承结构,保持凸起部沿着在最终位置方向上延伸的运动路径(B)朝着爪执行相对移动。所述爪能够在释放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回转,使得所述爪在释放位置中位于保持凸起部的运动路径的外侧,而在锁定位置中突入保持凸起部的运动路径中,并且当保持凸起部处于最终位置时将保持凸起部包围在锁定位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电能蓄能器可释放地固定到机动车辆中的承载结构的固定装置,所述机动车辆具体是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介绍
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具有将转矩传输到车辆车轮的电驱动马达。用以操作电驱动马达的能量取自蓄能器,具体地,所述蓄能器能够是可充电电池,即蓄能器。通常,这种电池具有容纳在壳体中的一排原电池。电池能够例如被栓接到机动车辆底盘。当车辆需要更换电池时,电池和车辆之间的螺栓连接必须释放,并且之后移去旧电池,将替换电池栓接到车辆中。由于螺纹的磨耗,螺栓连接的可靠性会恶化,具体在频繁的更换过程中存在该情况。此外,具有关键安全特征的螺栓连接要求较高的安装复杂性,例如采用特别详细的文献的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蓄能器到机动车辆底盘的可释放固定更简单且更安全。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固定装置实现,所述固定装置用于通过设置在蓄能器上以及设置在机动车辆的承载结构上的保持凸起部和锁定爪(locking catch)(反之亦然)将电能蓄能器可释放地固定至承载结构,所述机动车辆具体是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其中为将蓄能器固定至承载结构,保持凸起部向锁定爪的相对移动设置成沿着在末端位置方向上的运动轨迹,其中锁定爪能够绕回转轴线在释放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回转,使得在释放位置中,锁定爪位于保持凸起部的运动轨迹外侧,而在锁定位置中,锁定爪突入保持凸起部的运动轨迹中,并且当保持凸起部处于末端位置时在那里接合到保持凸起部后方。根据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蓄能器上以及设置在承载结构上的保持凸起部和锁定爪,反之亦然,其中为将蓄能器固定至承载结构,保持凸起部向锁定爪的相对移动设置成沿着在末端位置方向上的运动轨迹,其中锁定爪能够绕回转轴线在释放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回转,使得在释放位置中,锁定爪位于保持凸起部的运动轨迹外侧,而在锁定位置中,锁定爪突入保持凸起部的运动轨迹中,并且在那里当保持凸起部处于末端位置时接合到保持凸起部后方。运动轨迹能够是直线的。优选地,运动方向竖直延伸,例如原因是将带有保持凸起部的蓄能器从下向上带到车辆的承载结构。原则上,运动轨迹也可是弯曲的,特别是圆形的。例如在蓄能器悬挂在承载结构上的一个点处进而回转的情况下,存在圆形运动轨迹。保持凸起部的运动轨迹基本是指保持凸起部沿着运动方向的投影。在这里,唯一的基本因素是保持凸起部和锁定爪之间的相对移动,即锁定爪也可设置在蓄能器上而保持凸起部设置在承载结构上。由于锁定爪接合在保持凸起部后方,在蓄能器和车辆底盘之间存在牢固的、形状配合的连接。因此,可以简单且快速地更换蓄能器,因为锁定爪仅需回转。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进行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锁定爪的回转轴线布置在保持凸起部的运动轨迹外侧,并且相对于保持凸起部的末端位置设置在背后,即布置在保持凸起部的运动方向上观察的末端位置的后方。由此,保持凸起部能够越过锁定爪,并且当保持凸起部处于末端位置时,锁定爪能够在相应回转位置中接合在保持凸起部后方。锁定爪可具有支撑段,当保持凸起部处于末端位置并且锁定爪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支撑段位于保持凸起部上,其中支撑段离锁定爪的回转轴线的距离大于保持凸起部的深度,即大于保持凸起部的尖端离保持凸起部在蓄能器或承载结构的附接处的距离。由此,锁定爪的回转半径较大,藉此由于杠杆效应实现了有效且可靠的锁定。替代地或附加地,锁定爪可包括支撑段,当保持凸起部处于末端位置且锁定爪处于锁定位置时,支撑段位于保持凸起部上,其中支撑段取向为相对于锁定爪的回转轴线大致正切,即大致随着绕回转轴线的轨道的切线。通过支撑段的该正切取向,仅需要超过末端位置的最小行程,以便使锁定爪转回到释放位置。优选地,支撑段具有凸曲率,以便在回转脱离接合位置时允许锁定爪越过保持凸起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实施例,保持凸起部(具体是与锁定爪配合的面)取向成相对于其运动轨迹倾斜。该倾斜取向支持了锁定爪的楔入效果。优选地,锁定爪在锁定位置中被预拉伸。这在蓄能器定位在承载结构上时允许蓄能器的自动锁定。此外,保持凸起部可具有向上延伸斜面,用于暂时将锁定爪压回到释放位置中。优选地完全绕蓄能器的面延伸的该向上延伸斜面便于将蓄能器引入到其保持器内,原因在于,当保持凸起部越过锁定爪时,该向上延伸斜面使锁定爪更容易地被按压背离而进入释放位置中。另外,如果蓄能器要容纳在例如接收室中,则向上延伸斜面通常可用作插入辅助件。固定装置可包括解锁装置,锁定爪能够通过该解锁装置回转到释放位置中。优选地,解锁装置设计成使得锁定爪可以从位于保持凸起部的运动轨迹外侧的位置回转到释放位置中。因此,在解锁装置致动后,锁定爪能够顺利越过保持凸起部。解锁装置可包括可回转杆,当杆臂向上回转时,可回转杆使锁定爪回转到释放位置中。原则上,锁定爪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转回来,由此进一步简化了操作。解锁装置还可包括具有斜面的可线性移位的楔块,在解锁运动中,所述楔块适于通过斜面压在锁定爪的闩锁臂上,由此使锁定爪回转到释放位置中。这样,能够使得解锁装置的致动特别简单。具体地,楔块的斜面能够与可旋转地安装在闩锁臂上的接触滚轮配合。该接触滚轮降低了摩擦阻力,由此允许更容易地致动解锁装置。固定装置还可包括传感器,以检测锁定爪的回转位置。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微动开关被设置作为传感器,其指示出锁定爪到达释放位置和/或锁定位置。这样,能够检验蓄能器和车辆之间的锁定,尤其出于安全原因这是期望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具有如上文所说明的至少一个固定装置且具有承载结构的固定系统,所述承载结构形成了用于电能蓄能器的接收室。这里,固定装置的锁定爪能够具体地设置在承载结构的侧部上。固定系统可包括若干固定装置,其中至少两个锁定爪设置在承载结构的相对的侧部上。优选地,锁定爪形成为使得蓄能器专门由锁定爪保持在接收室中。因此,不需要附加的保持措施,使得特别简单的构造可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承载结构的使用位置中,接收室能够在底部敞开。为将蓄能器附接至承载结构,其从下方移动到接收室中。这能够例如用适当的提升设备进行。此外,在承载结构上能够设置至少一个具体为用于蓄能器的上止挡件,其中各个锁定爪布置为使得当锁定爪在锁定位置中接合在保持凸起部后方时抵靠止挡件。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固定过程之后,蓄能器被夹在上止挡件和锁定爪的支撑段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4.08 US 61/321,936;2010.04.09 US 61/322,2891.一种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通过设置在蓄能器(13)上以及设置
在机动车辆的承载结构(11)上的保持凸起部(17)和锁定爪(19,19')或反之设置
的保持凸起部(17)和锁定爪(19,19')将电能蓄能器(13)可释放地固定至机动车
辆的所述承载结构(11),所述机动车辆具体是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其
中,为将所述蓄能器(13)固定至所述承载结构(11),所述保持凸起部(17)向所
述锁定爪(19)的相对移动设置成沿着在末端位置方向上的运动轨迹(B),其中
所述锁定爪(19,19')能够绕回转轴线(S)在释放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回转,使
得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所述锁定爪(19,19')位于所述保持凸起部(17)的运动轨
迹外侧,并且在所述锁定位置中,所述锁定爪(19,19')突入所述保持凸起部(17)
的运动轨迹中,并且当所述保持凸起部(17)处于所述末端位置时在那里接合
到所述保持凸起部(17)的后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锁定爪(19,19')的回转轴
线(S)布置在所述保持凸起部(17)的运动轨迹(B)外侧,并且相对于所述保持凸
起部(17)的末端位置设置在背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锁定爪(19,19')包括
支撑段(27),当所述保持凸起部(17)处于所述末端位置并且所述锁定爪(19,
19')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支撑段(27)位于所述保持凸起部(17)上,其中
所述支撑段(27)离所述锁定爪(19,19')的回转轴线(S)的距离(A)大于所述保持
凸起部(17)的深度(T)。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锁定爪(19,
19')包括支撑段(27),当所述保持凸起部(17)处于所述末端位置并且所述锁定
爪(19,19')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支撑段(27)位于所述保持凸起部(17)上,
其中所述支撑段(27)取向成相对于所述锁定爪(19,19')的回转轴线(S)大致正
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奥尔M罗德勒
申请(专利权)人: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