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愉后专利>正文

螺母紧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500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3:34
提供一种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远离被紧固元件的端面上形成有凹进部,所述凹进部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形成在所述凹进部的径向内侧,并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螺母的内螺纹一起限定出能够变形的壁部;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形成在所述凹进部的径向外侧;以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螺母包括: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内侧面,所述内侧面被构造成在所述凸出部插入到所述凹进部中时与所述第一侧面结合,挤压所述壁部以使所述壁部产生径向向内的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螺母紧固件通过使得壁部发生径向向内的变形,从而壁部牢固地结合到所述螺杆上,有效防止螺母的松动。

Nut fastener

A nut fastener includes a first nut, away from the first nut has a concave portion is formed on the end surface of the fastening element, the recessed portion includes a first side, the first side is formed in the radial inner side of the recess, and configured with the internal thread the first nut together define a wall to the second side, deformation; the second side is formed radially outside the recess; and second nuts, set the nut second coaxial with the first nut and the second nut includes a body portion; protruding part extending from the body portion the projection, including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ner side is constructed in the projection is inserted into the recess when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side, pressing the wall to make the wall deformation radially inward. The nut fastener of the utility model causes the radial deformation of the wall part so that the wall part is firmly combined with the screw rod, and the looseness of the nut is effectively preven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母紧固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母紧固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稳定防松的螺母紧固件。
技术介绍
螺母紧固件被应用于有连接紧固需求的各行各业中,例如在车辆、建筑机械、农用机械、制造机械等中都有广泛应用。对于大型工程机械或工程车辆中,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以及重载荷的作用,使得其上的螺母紧固件受到各个方向的振动和载荷的冲击,这使得螺母较容易松脱,从而造成紧固件功能的降低甚至失效。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常用的紧固件防松方法一般包括不可拆卸的防松方案和增大摩擦力的防松方案。不可拆卸的防松方案采用焊牢、粘结或冲点铆接等方式将可拆卸螺纹连接改变为不可拆卸螺纹连接。不可拆卸的防松方案中,螺纹紧固件不能重复使用,且操作麻烦,常用于某些要求防松性能高而又不需拆卸的重要场合。增大摩擦力的防松方案利用增加螺栓(螺钉)头及螺母端面的摩擦力的方法来达到防松的目的。增大摩擦力的防松方案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反复拆卸,但是可靠性较差,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会因振动等原因降低防松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螺母紧固件,可以实现对螺母的更稳定可靠的防松,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内螺纹与相配合螺杆的外螺纹相结合,所述第一螺母的远离被紧固元件的端面上形成有凹进部,所述凹进部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形成在所述凹进部的径向内侧,并被构造成与所述内螺纹一起限定出能够变形的壁部;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形成在所述凹进部的径向外侧;以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螺母包括: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内侧面,所述内侧面被构造成在所述凸出部插入到所述凹进部中时与所述第一侧面结合,挤压所述壁部以使所述壁部产生径向向内的变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内侧面形成为沿着轴向方向朝向第一螺母径向向外倾斜;所述第一侧面形成为沿着朝向所述凹进部的底面的方向径向向外倾斜,以与所述内侧面相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内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均形成为平行于所述轴向方向,并在所述凸出部插入到所述凹进部中时形成过盈配合,以使所述壁部发生径向向内的变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凸出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凹进部的底面到所述第一螺母的所述端面的深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壁部的端部低于第一螺母的所述端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壁部的端部与第一螺母的所述端面平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紧固件进一步包括:环形件,所述环形件被构造成能够变形并适于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地容纳在所述凹进部中,所述环形件的外侧表面被构造成适于与所述第二侧面相接触,所述环形件的第一端面被构造成适于与凹进部的底面相接触,使得当所述第二螺母的凸出部插入所述凹进部时,凸出部的端面与环形件的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相抵接,以挤压所述环形件使得所述环形件变形,进而挤压所述壁部产生径向向内的变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环形件的高度小于所述壁部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环形件由铜、铝或尼龙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同为六角螺母、四角螺母或梅花形螺母。根据本技术上述各种实施例所述的螺母紧固件,其通过第二螺母的凸出部插入到所述凹进部中而挤压所述壁部,使得壁部发生径向向内的变形,变形后壁部的内螺纹与相配合螺杆的外螺纹过盈配合,从而壁部牢固地结合到所述螺杆上,有效防止螺母的松动。再加上第二螺母的紧固,起到进一步稳定防松的效果。附图说明本技术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螺母紧固件的半剖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螺母紧固件中的第一螺母的半剖示意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螺母紧固件中的第二螺母的半剖示意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螺母紧固件的半剖示意图;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螺母紧固件中的第一螺母的半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虽然将参照含有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技术,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同时获得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总体上的技术构思,提供了一种螺母紧固件,该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母1,所述第一螺母1的内螺纹与相配合螺杆的外螺纹相结合,所述第一螺母1的远离被紧固元件的端面上形成有凹进部11,所述凹进部11包括:第一侧面111,所述第一侧面111形成在所述凹进部11的径向内侧,并被构造成与所述内螺纹一起限定出能够变形的壁部12;第二侧面112,所述第二侧面112形成在所述凹进部11的径向外侧;所述螺母紧固件还包括第二螺母2,所述第二螺母2与所述第一螺母1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螺母2包括:主体部21,凸出部22,所述凸出部22从所述主体部21延伸,所述凸出部22包括内侧面221,所述内侧面221被构造成在所述凸出部22插入到所述凹进部11中时与所述第一侧面111结合,挤压所述壁部12以使所述壁部12发生径向向内的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所述凸出部22插入到所述凹进部11中时,由于凸出部22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111结合,挤压所述壁部12,使得壁部12发生径向向内的变形,变形后壁部的内螺纹与相配合螺杆的外螺纹过盈配合,从而壁部牢固地结合到所述螺杆上,阻止第一螺母1的转动,有效防止螺母的松动。再加上外侧的螺母2的紧固,起到进一步稳定防松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本技术的螺母紧固件可应用于作业机械中,例如用作工程车辆中的履带板、底盘件的连接件。由于作业机械的恶劣的使用工况,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振动以及较大的载荷,尤其是横向载荷的发生使得螺母紧固件中的螺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松动。利用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螺母紧固件,可以有效抑制螺母的松动,获得更好的安全性能。该螺母紧固件中的螺母可为各种形状,例如六角螺母或四角螺母或梅花形螺母,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示出的螺母为六角螺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所述凸出部22的内侧面221形成为沿着轴向方向朝向第一螺母径向向外倾斜;所述凹进部的第一侧面111形成为沿着朝向所述凹进部的底面的方向径向向外倾斜,以与所述内侧面相配合。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形成倾斜的楔形的凸出部插入到相配合的凹进部中的形式,随着第二螺母的逐步拧进,壁部12受到的径向挤压力逐渐增大,径向变形逐渐增大,以使得内螺纹与螺杆的外螺纹牢固的结合形成足够的锁紧力。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相配合的内侧面221和所述第一侧面111也可以不形成为倾斜表面,而是垂直于所述凹进部的底面。根据该实施例,所述内侧面221和所述第一侧面111均形成为平行于所述轴向方向,并在所述凸出部插入到所述凹进部中时形成过盈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螺母紧固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远离被紧固元件的端面上形成有凹进部,所述凹进部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形成在所述凹进部的径向内侧,并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螺母的内螺纹一起限定出能够变形的壁部;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形成在所述凹进部的径向外侧;以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地螺纹结合在同一个螺杆上,所述第二螺母包括: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内侧面,所述内侧面被构造成在所述凸出部插入到所述凹进部中时与所述第一侧面结合,挤压所述壁部以使所述壁部产生径向向内的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远离被紧固元件的端面上形成有凹进部,所述凹进部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形成在所述凹进部的径向内侧,并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螺母的内螺纹一起限定出能够变形的壁部;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形成在所述凹进部的径向外侧;以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地螺纹结合在同一个螺杆上,所述第二螺母包括: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内侧面,所述内侧面被构造成在所述凸出部插入到所述凹进部中时与所述第一侧面结合,挤压所述壁部以使所述壁部产生径向向内的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紧固件,其中:所述内侧面形成为沿着轴向方向朝向第一螺母径向向外倾斜;所述第一侧面形成为沿着朝向所述凹进部的底面的方向径向向外倾斜,以与所述内侧面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紧固件,其中,所述内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均形成为平行于轴向方向,并在所述凸出部插入到所述凹进部中时形成过盈配合,以使所述壁部发生径向向内的变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紧固件,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愉后
申请(专利权)人:孙愉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