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506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0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与管形母线电连接的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具有内衬管的外导管。其中,具有内衬管的外导管的至少一端插入到管形母线中,并在管形母线的外周面上以多点压接的方式将管形母线与外导管的插入端压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零件少、容易制造、成本低廉、现场安装便捷、操作简单。另外,通过液压点压的方式将管形母线和电连接组件压接在一起,达到电连接组件外壁与管形母线内壁紧密接触,并且接触表面压力大,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与管形母线电连接的连接装置,尤其适用于与大截面管形母线电连接。
技术介绍
在电厂,配变电站、大型工矿场等多种高压场所,需要输送工频大电流的管形母线,这种高压管形母线具有较大横截面。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这种大截面的高压管形母线的连接操作,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传统的连接方式I)抱箍连接方式抱箍连接方式从外抱住管形母线,机械结构复杂,尺寸较大,形状不规则,外部包覆屏蔽层不牢固,不易做屏蔽,防尘防锈防碰撞等差,存在安全隐患。2)焊接包覆管连接方式包覆铜管/包扎钢管和管形母线焊接,其质量受现场操作工人的个人技术影响,质量难于控制。焊接终端一旦焊上,便难于拆卸,检修困难。即使发现焊接缺陷,也难以弥补。而且焊接设备和夹具搬运和操作都费时费人力。长期使用后,焊接部位容易被氧化,尤其是使用钢材做辅助抱紧材料时,造成内部电阻值增大,影响传输效率。3)螺丝连接方式螺丝连接方式需要在现场在管形母线上打孔,需安装定位销,操作麻烦,费时费力。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操作方便、快速、且成本低廉的与管形母线电连接的连接装置。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管形母线(10);和具有内衬管(40)的外导管(30),其中具有内衬管(40)的外导管(30)的至少一端(30a、30b)插接在管形母线(10、20)中,所述管形母线(10、20)与外导管(30)之间通过在管形母线(10、2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压接点(50a、50b)相互压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 管形母线(10);和 具有内衬管(40)的外导管(30), 其中具有内衬管(40)的外导管(30)的至少一端(30a、30b)插接在管形母线(10、20)中,所述管形母线(10、20)与外导管(30)之间通过在管形母线(10、2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压接点(50a、50b)相互压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管(30)具有插入到第一管形母线(10)中并与之压接在一起的第一端(30a)和插入到第二管形母线(20)中并与之压接在一起的第二端(30b),从而使第一管形母线(10)和第二管形母线(20)相互电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管(30)还具有位于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之间的圆柱形凸起部(30c),所述圆柱形凸起部(30c)用于定位所述第一管形母线(10)和第二管形母线(20)的待连接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柱形凸起部(30c)的外径大致等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10、20)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管(30)的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的外径分别大致等于或稍小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10、20)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非管形母线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建忠谈跃中杨立章李玉刚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