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噁嗪类化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803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噁嗪类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噁嗪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适用的酸加成的盐作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在结构式I或II或III或IV或V或VI中,其中R可以独立的选自H,一至四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苄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简单,适应工业化生产,相对于天然的类似物更加稳定,生物活性测试显示此类化合物具有镇痛、抗炎、抗凝血活性,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I???????????????????????????II?????????????????????????III????????????????????????????????Ⅳ              Ⅴ               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噁嗪类化合物及其用途本申请是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2月9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0910010321. 9,专利技术名称为“新噁嗪类化合物及其抗血小板聚集的用途”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噁嗪类化合物及其抗血小板聚集的用途。技术背景临床研究表明,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脑梗塞及脑出血等疾病,均与血小板功能变化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天津医药,1992, 20(11) : 684)。因此,防止血小板聚集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产生的,初生成的血小板体积较大,具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黏着力强,易于聚集和发生释放反应,具有止血功能。目前认为血小板的生理活动主要有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三个方面。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血小板并不会粘附在血管内皮上,但当血管受损,血流改变或受到外界化学物质刺激时,血小板则发生三种相关联的反应,即粘附,释放和聚集,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又分为(I)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稀酸代谢的药物;(2)增加血小板内Camp含量的药物;(3)TXA2受体阻断剂和合成酶抑制剂;一氧化氮供体;(5)阻碍ADP介导血小板活化的药物;(6)凝血酶抑制剂;(7)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其他药物。由于影响血小板聚集的因素很多,有些药物尚存在疗效不确切,稳定性不足,具有毒副作用等缺点,但随着人们对血小板聚集的生理过程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寻找疗效强,对多种诱导剂均有抑制作用的广谱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仍是当今研究方向。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植物中,可分为黄酮、黄酮醇、异黄酮、黄烧、黄烷酮等及其甙类,具有抗肿瘤,抗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活性。(Harborne JB Flavonoids(Chinese Edition), Beijing:Science Press, 1983:322 ;Hogale MB, Pawar BN, Nikai BP. J Indian Chem Soc, 1987,64:486)。也有文献(中国中药杂志,2003,28 (5), 420-422)报道,瓜萎薤白白酒汤中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4-色酮和4-色满酮类化合物是具有抗炎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癌作用、免疫抑制作用(黄枕亚.血小板凝集抑制及研究进展.//彭司勋.药物化学进展.VolI.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39-69)。4-色满酮Mannich碱类化合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比阿司匹林强50-60倍(胡春. 4_色满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沈阳沈阳药科大学,1998)。抗炎活性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有关联,4-色满酮类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很可能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途径而发挥作用(孙光,李慧媛,阎鹏,孙洋,胡春.4-色满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研究.见贺福初,杜生明,孙建中主编.后基因组时代的新药发现.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 :216-217)。但是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低,4-色满酮Mannich碱类化合物稳定性差,我们对黄酮类化合物和4-色满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噁嗪类化合物,以克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和4-色满酮类化合物的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权利要求1.一种如下式I或II所示的噁嗪类化合物2.—种权利要求I的化合物,它选自 3-苄基-2,3,4,7,8,9-六氢色烯并 噁嗪, 3-苯基-2,3,4,7,8,9-六氢色烯并 噁嗪, 3-(2-甲基苯基)-2,3,4, 7,8,9-六氢色烯并 噁嗪, 3-(4-甲基苯基)-2,3,4, 7,8,9-六氢色烯并 噁嗪, 3-(2,6-二甲基苯基)-2,3,4, 7,8,9-六氢色烯并 噁嗪, 3-(2-氯苯基)-2,3,4, 7,8,9-六氢色烯并 噁嗪, 3-(4-氯苯基)-2,3,4, 7,8,9-六氢色烯并 噁嗪, 3-(4-甲氧基苯基)-2,3,4,7,8,9-六氢色烯并 噁嗪; 3-苄基-2,3,4,6,7,8-六氢色烯并 噁嗪, 3-苯基-2,3,4,6,7,8-六氢色烯并 噁嗪, 3-(2-甲基苯基)-2,3,4,6,7,8-六氢色烯并 噁嗪, 3-(4-甲基苯基)-2,3,4,6,7,8-六氢色烯并 噁嗪, 3-(2,6-二甲基苯基)2,3,4,6,7,8-六氢色烯并 噁嗪, 3-(2-氯苯基)-2,3,4,6,7,8-六氢色烯并 噁嗪, 3-(4-氯苯基)_2,3,4,6,7,8-六氢色烯并 噁嗪, 3-(4-甲氧基苯基)-2,3,4,6,7,8-六氢色烯并 噁嗪。3.一种药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效量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4.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5.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噁嗪类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噁嗪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适用的酸加成的盐作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在结构式I或II或III或IV或V或VI中,其中R可以独立的选自H,一至四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苄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本专利技术的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简单,适应工业化生产,相对于天然的类似物更加稳定,生物活性测试显示此类化合物具有镇痛、抗炎、抗凝血活性,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I II IIIⅣ              Ⅴ               Ⅵ 。文档编号A61K31/5365GK102924476SQ20121039860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9日专利技术者胡春, 黄二芳, 王颖, 兰惠瑜, 刘晓平, 宋爱华 申请人:沈阳药科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如下式I?或II所示的噁嗪类化合物???????????????????????????????????????????????????????????????????????????????????????????????????I???????????????????????????II???????????????????????????????????????????????????????????????????其中R可以独立的选自H,一至四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苄基,未取代或甲基,甲氧基,氯等取代的苯基。2012103986066100001dest_path_image002.jpg,2012103986066100001dest_path_image004.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春黄二芳王颖兰惠瑜刘晓平宋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