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叶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300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采桑、摊晾、炒青、降温、揉捻、提香、包装,至少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即杀头青、降温和揉捻,杀二青、降温和揉捻,杀三青、降温和揉捻;杀青的锅温为130-140℃,杀头青的炒制时间为3-4分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去除草腥味,保证营养、原料鲜嫩和炒青时桑叶受热均匀,优化桑叶茶的口感,操作方便,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所制桑叶茶口感清新、无异味、色泽鲜绿,长期饮用能有效降低血压、血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农产品加工

技术介绍
桑叶性味甘、苦、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之功效,据研究,桑叶中含有17种氨基酸、维生素C、B1、B2以及叶酸、胡萝卜素、钙、磷、铁、锰、纳等,故桑叶对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有一定的效果。目前,现有的普通桑叶茶的制作方法为采桑、挑选、清洗、摊凉、炒青、揉捻、干燥、提香,最后包装而成。但由于桑叶茶在炒制过程中,工艺控制条件不成熟,成品桑叶茶即便驱除了桑叶本身的草腥味,也丧失了桑叶的营养,还影响到冲泡后的桑叶茶水的外观和口感。 中国专利ZL03135546. 3公开了一种桑叶茶的炒制方法,包括采桑、摊晾、炒青、降温、揉捻、摊晾、提香、降温、包装,其中至少有三次以上的炒制次数是包括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该方案能驱除桑叶本身的草腥味,且生产过程容易控制,成本低,但是其炒青的温度过高,炒制时间较长,容易造成桑叶中的营养流失;且采桑选取的是发芽日龄为10-20日的桑叶,不易保证原料的鲜嫩程度;采桑后对桑叶形状未作处理即炒青,使得桑叶茶外形不美观的同时也不利于桑叶均匀受热,影响了最终成品桑叶茶的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桑叶茶炒制过程中炒青温度高、时间长导致桑叶营养流失,采桑不易保证原料鲜嫩程度,以及炒青过程中桑叶受热不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包括采桑、摊晾、炒青、降温、揉捻、提香、包装,至少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即杀头青、降温和揉捻,杀二青、降温和揉捻,杀三青、降温和揉捻;所述杀青时锅温为130-140°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翻炒3-4分钟,使桑叶最终含水量低于14%。所述的提香是将杀三青工序后得到的初茶叶在85_90°C环境下进行干燥。所述采桑是采取距桑芽顶端第2-3叶位的桑叶。所述桑叶为切碎成I. 5cmX I. Ocm的条状,不仅使桑叶茶成品更加美观,更有利于炒青时桑叶受热均匀,增强炒制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能有效去除草腥味,保证营养、原料鲜嫩和炒青时桑叶受热均匀,优化桑叶茶的口感,操作方便,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所制桑叶茶口感清新、无异味、色泽鲜绿,长期饮用能有效降低血压、血脂。采桑选取无污染、距桑芽顶端第2-3叶位的桑叶,此部位的桑叶鲜绿、柔嫩且营养成分高。提香时,将杀三青工序后得到的初茶叶在85-90°C环境下进行干燥,可促使桑叶茶多糖部分转化成焦糖,得到其特有的香味。杀青时锅温为130-140°C,在杀青过程中,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翻炒3-4分钟,使得桑叶最终含水量低于14%,能有效驱除桑叶自身的草腥味。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I采取距公路两公里以上,天然无污染、距桑芽顶端第2-3叶位的桑叶,将桑叶切碎成I. 5cmXl. Ocm的条状。摊晾后,进行至少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即杀头青、降温和揉捻,杀二青、降温和揉捻,杀三青、降温和揉捻。杀青时锅温为130°C,用手或竹片按顺时针方向翻炒3分钟,使得桑叶最终含水量为13%,以驱除桑叶自身的草腥味。然后,将杀青工序完毕得到的初茶叶在85°C环境下进行干燥提香。最后再筛选包装即可。实施例2 采取距公路两公里以上,天然无污染、距桑芽顶端第2-3叶位的桑叶,将桑叶切碎成I. 5cmXl. Ocm的条状。摊晾后,进行至少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即杀头青、降温和揉捻,杀二青、降温和揉捻,杀三青、降温和揉捻。杀青时锅温为135°C,用手或竹片按逆时针方向翻炒3. 5分钟,使得桑叶最终含水量为12%,以驱除桑叶自身的草腥味。然后,将杀青工序完毕得到的初茶叶在87°C环境下进行干燥提香。最后再筛选包装即可。实施例3采取距公路两公里以上,天然无污染、距桑芽顶端第2-3叶位的桑叶,将桑叶切碎成I. 5cmXl. Ocm的条状。摊晾后,进行至少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即杀头青、降温和揉捻,杀二青、降温和揉捻,杀三青、降温和揉捻。杀青时锅温为140°C,用手或竹片按逆时针方向翻炒4分钟,使得桑叶最终含水量为10%,以驱除桑叶自身的草腥味。然后,将杀青工序完毕得到的初茶叶在90°C环境下进行干燥提香。最后筛选包装即可。权利要求1.,包括采桑、摊晾、炒青、降温、揉捻、提香、包装,至少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即杀头青、降温和揉捻,杀二青、降温和揉捻,杀三青、降温和揉捻;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时锅温为130-14(T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翻炒 3-4分钟,使桑叶最终含水量低于1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香是将杀三青工序后得到的初茶叶在85-90°C环境下进行干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桑是采取距桑芽顶端第2-3叶位的桑叶。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桑叶为切碎成 I. 5cmX I. Ocm 的条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采桑、摊晾、炒青、降温、揉捻、提香、包装,至少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即杀头青、降温和揉捻,杀二青、降温和揉捻,杀三青、降温和揉捻;杀青的锅温为130-140℃,杀头青的炒制时间为3-4分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有效去除草腥味,保证营养、原料鲜嫩和炒青时桑叶受热均匀,优化桑叶茶的口感,操作方便,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所制桑叶茶口感清新、无异味、色泽鲜绿,长期饮用能有效降低血压、血脂。文档编号A23F3/34GK102919446SQ201210415199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专利技术者梁正刚, 马娟, 梁正海, 莫若美, 梁达, 王成标, 莫天蓉, 叶其安, 张羽先, 梁尧, 蒙天海, 高全训, 王克贵, 邓小东, 杨畅 申请人:贵州省思南县蚕桑科技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采桑、摊晾、炒青、降温、揉捻、提香、包装,至少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即杀头青、降温和揉捻,杀二青、降温和揉捻,杀三青、降温和揉捻;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时锅温为130?140℃,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翻炒3?4分钟,使桑叶最终含水量低于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正刚马娟梁正海莫若美梁达王成标莫天蓉叶其安张羽先梁尧蒙天海高全训王克贵邓小东杨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思南县蚕桑科技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