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249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理线结构,包括:一导引件,一转轴以及一底座,所述导引件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结合。所述导引件一端设有圆柱体状导引部,另一端设有一长方体状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于相对的两表面上设二个凸点,以及在所述凸点的下方开设一贯通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通孔。所述导引件的圆柱状导引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一凸缘。所述底座具有二个对称间隔分布的连接部,各连接部对应所述导引件的各凸点开设有一干涉孔,各连接部对应所述导引件的第一通孔开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两第二通孔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转轴依次贯穿所述底座的其中一第二通孔,所述导引件的第一通孔以及所述底座的另一第二通孔。借由上述理线结构,可在维修人员更换零件时提供缓冲,避免由于疏忽大意忘记解开理线结构而损伤零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理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理线结构,特别是一种整理电子设备用线体的理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日趋多功能化,连带使得功能强大的电子设备的内部布有各类错综复杂的电线与接线等线体。为了避免电子设备内部由于布线显得杂乱无章以及有助于日后维修与安装,常于电子设备内配备有理线结构。然而,现今的理线机构普遍存在的缺点就是将电线固定地太过牢固,没有缓冲,PC或是服务器,更换零件或升级在所难免,固定太过牢固的结果,就有可能再更换内部零件时,没有解开线扣的情况下,导致零件损伤。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理线结构,可在维修人员更换零件时提供缓冲,避免由于疏忽大意忘记解开理线结构而损伤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理线结构,可在维修人员更换零件时为线体提供缓冲,避免由于疏忽大意忘记解开理线结构而损伤零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理线结构,包括一导引件,一转轴以及一底座,所述导引件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结合。其中,所述导引件一端设有圆柱体状导引部,另一端设有一长方体状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于相对的两表面上设二个凸点,以及在所述凸点的下方开设一贯通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通孔。其中,所述导引件的圆柱状导引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一凸缘。其中,所述底座具有二个对称间隔分布的连接部,各连接部对应所述导引件的各凸点开设有一干涉孔,各连接部对应所述导引件的第一通孔开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两第二通孔位于同一高度。其中,所述转轴依次贯穿所述底座的其中一第二通孔,所述导引件的第一通孔以及所述底座的另一第二通孔。在使用中,将两个本技术的理线结构交错间隔装配在一服务器的机壳上,使得所述两个理线结构的导引件的可活动方向与要经过的线体的走向平行,使用者将从一电子元件中伸出的一线体沿着其中一理线结构的凸缘绕过这个理线结构然后经过两个理线结构中间的间隙沿着另一个理线结构的凸缘再绕过另一个理线结构后延伸到另一个电子元件,线体被所述两个理线结构的凸缘支撑着,呈Z字形走线方向绕过所述两个理线结构。由于所述两个理线结构的导引件的活动方向与线体的走向方向平行,所以当有人用力拉扯线体时,施加于线体上的力会间接地传输到所述理线结构的导引件上,从而迫使导引件上原本嵌设于所述底座的干涉孔内的凸点从对应的干涉孔脱离,最终所述导引件在线体的作用下围绕所述转轴转动,从而为与线体连接的零件提供一个缓冲功能,避免由于受力过大导致零件受损。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理线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理线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I的理线结构的使用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4所示为本技术理线结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I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理线结构包括一导引件1,一转轴2以及一底座3。所述导引件I 一端设有一圆柱状导引部10,另一端设有一长方体状连接部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1于相对的两表面上设二个凸点110,以及在所述两凸点110的下方开设一贯通所述连接部11的第一通孔111。所述导引件I的圆柱状导引部10靠近所述连接部11的一端设有一凸缘12用来支撑线体,防止线体掉落到转动的地方。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3具有二个对称间隔分布的连接部30。各连接部30对应所述导引件I的各凸点110开设有一干涉孔301,各连接部120对应所述导引件I的第一通孔110开设有一第二通孔302。所述两第二通孔302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转轴2依次贯穿所述底座3其中一第二通孔302以及所述导引件I的第一通孔110以及所述底座3的另一第二通孔302,从而将所述导引件I与所述底座3结合。当所述导引件I与所述底座3结合后,所述导引件I的各凸点110可嵌设于所述底座3上的干涉孔301内,从而增加了所述导引件I与所述底座3之间的摩擦力,将所述导引件I固定在预定位置。所述凸点110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调整,从而调整所述导引件I与所述底座3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以上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各元件以及元件间相互关系的简单介绍,以下结合图示3-4,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功能及有益效果。 在使用时,将一个或两个的本技术的理线结构装配在一电子设备内的特定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将两个本技术的理线结构交错间隔装配在一服务器的机壳上,使得所述两个理线结构的导引件I的可活动方向与要经过的线体的走向平行,使用者可将从一电子元件中伸出的一线体沿着其中一理线结构的凸缘12绕过这个理线结构然后经过两个理线结构中间的间隙沿着另一个理线结构的凸缘12再绕过另一个理线结构后延伸到另一个电子元件,如图4所示,线体被所述两个理线结构的凸缘12支撑着,呈Z字形走线方向绕过所述两个理线结构。由于所述两个理线结构的导引件I的活动方向与线体的走向方向平行,所以当有人用力拉扯线体时,施加于线体上的力会间接地传输到所述理线结构的导引件I上,从而迫使导引件I上原本嵌设于所述底座3的干涉孔301内的凸点110从对应的干涉孔301脱离,最终所述导引件I在线体的作用下围绕所述转轴2转动,从而为与所述线体连接的零件提供了一个缓冲功能,避免由于受力过大导致零件受损。当发现导引件I转动后,使用者可重新将导引件I上的凸点110与对应的干涉孔301结合,从而再次固定住导引件I。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及图示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 限定本技术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涵盖之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引件,一转轴以及一底座,所述导引件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件一端设有圆柱体状导引部,另一端设有一长方体状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于相对的两表面上设二个凸点,以及在所述凸点的下方开设一贯通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件的圆柱状导引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一凸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二个对称间隔分布的连接部,各连接部对应所述导引件的各凸点开设有一干涉孔,各连接部对应所述导引件的第一通孔开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各连接部的第二通孔位于同一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依次贯穿所述底座的其中一第二通孔,所述导引件的第一通孔以及所述底座的另一第二通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揭露一种理线结构,包括一导引件,一转轴以及一底座,所述导引件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结合。所述导引件一端设有圆柱体状导引部,另一端设有一长方体状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于相对的两表面上设二个凸点,以及在所述凸点的下方开设一贯通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通孔。所述导引件的圆柱状导引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一凸缘。所述底座具有二个对称间隔分布的连接部,各连接部对应所述导引件的各凸点开设有一干涉孔,各连接部对应所述导引件的第一通孔开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两第二通孔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转轴依次贯穿所述底座的其中一第二通孔,所述导引件的第一通孔以及所述底座的另一第二通孔。借由上述理线结构,可在维修人员更换零件时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引件,一转轴以及一底座,所述导引件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熙儒
申请(专利权)人: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