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及其理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777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理线结构包括:理线扣,该理线扣具有扣体和与该扣体连接的第一弹性臂;以及支撑座,该支撑座对应该第一弹性臂设置有轴孔与第二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可脱离地穿过该轴孔,且可旋转地插设于该第二弹性臂中,该第二弹性臂用于夹持该第一弹性臂;其中,当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一相对位置时,该理线扣与该支撑座处于可脱离状态;当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二相对位置时,该理线扣与该支撑座处于不可脱离状态,该第二弹性臂阻挡该第一弹性臂朝该轴孔方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理线结构利用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之间的卡勾,限制了理线扣从支撑座上脱离,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理线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显示器的理线结构。
技术介绍
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的外观造型为了满足终端使用者的要求,整机产品客制化已成为主流,但追求轻薄短小及多重外观造型,内部结构设计必需配合变化,以强化构造来负荷整机产品重量和作用其上的外力,因此,在产品成本及功能性考量下,设计困难度愈来愈高,使得制造工艺必需相对提升,以满足多元化的设计要求。目前习知技术中的理线结构具有如图I至图3所示的结构,显示器具有理线扣40,理线扣40利用轴孔36与显示器的支撑件30结合,使该理线扣40转轴部42嵌合于轴孔36,达成旋转运动作用;但该理线扣40于旋转轨迹范围,其转臂可能因为外力施加(制程、运送、落摔测试等),而造成理线扣跳脱轴孔。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器的理线结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理线结构包括理线扣,该理线扣具有扣体和与该扣体连接的第一弹性臂;以及支撑座,该支撑座对应该第一弹性臂设置有轴孔与第二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可脱离地穿过该轴孔,且可旋转地插设于该第二弹性臂中,该第二弹性臂用于夹持该第一弹性臂;其中,当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一相对位置时,该理线扣与该支撑座处于可脱离状态;当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二相对位置时,该理线扣与该支撑座处于不可脱离状态,该第二弹性臂阻挡该第一弹性臂朝该轴孔方向移动。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臂的一端具有卡勾,另一端连接该扣体,该第二弹性臂为平行设置的两个弹性挡墙,该卡勾在该可脱离状态时从该两个弹性挡墙之间通过,该卡勾在该不可脱离状态时抵靠于该两个弹性挡墙中之一。于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臂具有卡勾的一端开槽或该第一弹性臂自身为弹性体,以起到弹性作用。于又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臂的该两个弹性挡墙之间具有配合面,当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处于该第一相对位置时,该扣体所在平面与该配合面垂直,当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二相对位置时,该扣体所在平面与该配合面平行或夹一锐角。于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臂具有组入面和卡合面,该组入面与该扣体所在平面平行;该第二弹性臂具有止挡面和夹持面,该止挡面与该扣体所在平面垂直;当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一相对位置时,该组入面正对于该夹持面,当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二相对位置时,该卡合面正对于该止挡面。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组入面垂直于该卡合面,该止挡面垂直于该夹持面。于又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臂在该第二弹性臂中做旋转运动时,该第一弹性臂上朝向该扣体的一侧与第二弹性臂相互作用形变,以产生旋转过点手感。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扣体具有U形臂部,当该理线扣与该支撑座处于可脱离状态时,通过向内挤压该U形臂部使该理线扣脱离该支撑座。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当该第一弹性臂还具有与该轴孔配合的转轴,该转轴设置于该第一弹性臂上连接该扣体的一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含显示器本体以及与该显示器本体连接的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理线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理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理线结构利用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之间的卡勾,限制了理线扣从支撑座上脱离,同时旋转产生过点手感,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图I为习知技术显示器及其理线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习知技术理线结构的轴孔示意图。图3为习知技术理线结构的理线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理线结构的理线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理线扣的第一弹性臂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座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8中支撑座的第二弹性臂与轴孔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10为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的第一相对位置沿A-A方向剖视图。图11为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的第二相对位置沿A-A方向剖视图。图12为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的另一第二相对位置沿A-A方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看图4,图4为本专利技术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器100包括显示器本体10、与显示器本体10连接的理线结构以及底座20,理线结构包括理线扣30与支撑座40。如图5与图6所示,图5为本专利技术理线结构的理线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理线扣的第一弹性臂的放大示意图。理线扣30具有扣体31和与扣体31连接的两个第一弹性臂32,扣体31具有U形臂部,第一弹性臂32的一端具有卡勾322,且在具有卡勾322的一端开槽,以起到弹性作用,开槽的一侧形成引导臂311,引导臂321上设置有组入面3210,组入面3210与扣体31所在平面平行,开槽的另一侧连接有卡勾322,卡勾322具有卡合面3220,卡合面3220与扣体31所在平面垂直,即卡合面3220与组入面3210亦垂直。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32也可以自身即为弹性体,来起到弹性作用。扣体31与第一弹性臂32通过转轴33相连接。请参看图7至图8,图7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座40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支撑座的第二弹性臂与轴孔的放大示意图。支撑座40上设置有凹部41,凹部41的侧壁上对应第一弹性臂32设置有轴孔43,凹部41的侧壁的反面对应第一弹性臂32设置有第二弹性臂42,第二弹性臂42是两个平行设置的弹性挡墙421a与421b,两弹性挡墙421a与421b夹持形成配合面4210,弹性挡墙421a与421b的内侧壁形成夹持面4211,远离轴孔43的侧壁形成止挡面4212,且夹持面4211与止挡面4212垂直。如此,第一弹性臂32既可以可脱离地穿过轴孔43,并且可旋转地插设于第二弹性臂42中,即可旋转地插入两弹性挡墙421a与421b之间,从而,第二弹性臂42夹持第一弹性臂32。如图9所示,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的连接状态示意图。接下来具体说明随理线扣30的扣体31转动过程中,第一弹性臂32在第二弹性臂42中的位置变化。请参看图10,图10为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的第一相对位置沿A-A方向剖视图。将理线扣30插入或移出支撑座40时,即理线扣30与支撑座40处于可脱离状态时,需要将理线扣30与支撑座40的平面垂直,并向内挤压扣体31的U形臂部,使得第一弹性臂32顺利插入或移出第二弹性臂42及轴孔43。以理线扣30插入支撑座40,且以理线扣30 的一侧第一弹性臂32(如图5所示的单侧第一弹性臂32)的位置状态为例,来说明理线扣30的第一弹性臂32在第二弹性臂42中的位置变化。当理线扣30与支撑座40的平面垂直时,如图10所示,第一弹性臂32穿过轴孔43并在引导臂321的引导下顺利滑入第二弹性臂42的两个弹性挡墙421a与421b之间,第一弹性臂32与第二弹性臂42具有第一相对位置,此时,扣体31所在平面与配合面4210垂直,如图10所示,且第一弹性臂32的组入面3210正对第二弹性臂42的夹持面4211,第一弹性臂32与第二弹性臂42之间为可脱离状态,通过挤压扣体31的U形臂部即可将第一弹性臂32插入第二弹性臂42中。于其它实施例中,若第一弹性臂32与第二弹性臂42为已组装状态,则在第一相对位置下,亦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理线结构包括:理线扣,该理线扣具有扣体和与该扣体连接的第一弹性臂;以及支撑座,该支撑座对应该第一弹性臂设置有轴孔与第二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可脱离地穿过该轴孔,且可旋转地插设于该第二弹性臂中,该第二弹性臂用于夹持该第一弹性臂;其中,当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一相对位置时,该理线扣与该支撑座处于可脱离状态;当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二相对位置时,该理线扣与该支撑座处于不可脱离状态,该第二弹性臂阻挡该第一弹性臂朝该轴孔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年宗卓俊荣林信宏林世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