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钆的纳米颗粒及纳米晶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01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纳米材料制备领域。钆化学活性大,难制备成纳米颗粒;制备块体材料,需防氧化并不发生晶粒长大,难度更大。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高纯钆作为阳极,钨作为阴极,在氦气气氛下,电弧电流100-300A,电弧电压10-50V,起弧时间0.5-2小时。纳米晶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1为上述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的钆的纳米颗粒置入氩气体保护的预处理室,氧浓度低于0.5ppm,装入模具并预压成型,压力10-1000MPa;放电快速烧结,烧结工艺参数为:烧结温度200-400℃,保温时间0-10min,压力30-1000MPa,升温速率为30-50℃/min。本发明专利技术颗粒粒度均匀,粒径小于100纳米;晶块体材料致密度高,显微组织晶粒细小、均匀,晶粒度小于100纳米,磁热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属于纳米材料制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磁致冷技术因其节能、环保的特征而倍受瞩目,有望替代现有的气体压缩制冷而成为新一代的室温制冷技术。因此,目前关于磁致冷技术的核心——磁致冷工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受到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研究发现,稀土元素钆在室温温区附近具有显著的磁热效应,即在磁化与退磁过程中有显著的吸、放热性能,因此成为首选的磁致冷工质。与此同时,大量的理论研究发现稀土元素钆的磁热性能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其宏观外形尺寸(即颗粒)与构成块体的晶粒尺寸对其磁热性能存在显著影响。如果颗粒尺寸或者晶粒尺寸达到100纳米以下,即所谓纳米材料,则稀土钆元素的磁热性能很可能显著增强。遗憾的是,这种元素具有极大的化学活性,很难制备成为纳米颗粒。此外,要获得具有纳米晶的块体材料,则需要在有效防止氧化的同时,确保材料在制备成块体材料是不发生晶粒长大,因此具有更大的难度。采用目前一些常规的材料制备、加工技术很难解决这些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研究现状,本专利技术采用全部原位(即无氧条件下)的特种设备,将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相结合,制备稀土元素钆的纳米颗粒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稀土元素钆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以纯度高于99.5wt%的高纯钆作为阳极,金属钨作为阴极,在氦气气氛下,选择电弧电流100-300A,电弧电压10-50V,起弧时间0.5-2小时将原料制备成稀土元素钆的纳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明张久兴曾宏张东涛周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