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亮度大功率LED光源,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LED发出的光线亮度不够,以及形成的光束均匀性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分别设置于发光二极管两侧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设置于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之间的散射板,该散射板位于发光二极管的正上方,以及设置于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外部的挡光装置。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检测高反射物体的线阵采集系统中的重大意义,在市场上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且性价比高,针对性强,制造成本低,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亮度大功率LED光源。
技术介绍
物体成像质量的高低是对物体表面真实存在的缺陷进行检测的关键。例如对金属、塑料、纸和纤维等材料的表面进行成像,并检测其表面存在的缺陷,便是其中的一种缺陷检测。对各种材料表面缺陷进行检测,首先必须确保所拍摄出来的图像清晰度高,并由此对材料进行成像操作,进而才能根据成像的情况检测材料表面的缺陷,因此,成像的质 量是影响缺陷检测工作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的技术,其对材料表面缺陷的检测精度普遍不高,检测所得结果与真实情况相比,误差较大。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前期对材料表面的拍摄情况不甚理想,利用线阵相机对材料进行连续拍摄时,由于没有使材料表面受光均匀的技术,从而使得线阵相机在材料表面上各个部分采光不均匀,影响了拍摄效果,也影响到了最后图像的质量,进而为后期的检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亮度大功率LED光源,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LED发出的光线亮度不够,以及形成的光束均匀性不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亮度大功率LED光源,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分别设置于发光二极管两端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设置于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之间且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正上方的散射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外部的挡光装置;且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下方连接有导热垫,而在该导热垫下方则设有底座。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通过反射镜垫块相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挡光装置包括后挡光板,通过螺丝固定于底座上的前挡光板,以及用于将前挡光板和后挡光板紧密固定在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外部的挡光板固定块,且该挡光固定块用于夹紧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另外,所述底座的两侧还分别设有用于将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散射板和反射镜垫块固定于底座上的侧面支撑块。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基板与发光二极管焊接为一体,且通过固定螺丝钉与底座相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散射板粘接固定于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之间。此外,所述侧面支撑块外壁上设有三个以上的螺孔,方便将相机或者其他拍摄工具与本技术相固定。具体的说,所述基板由铝制作而成,所述导热垫由硅制作而成,且所述底座为由铜制作而成的热沉。本技术的设计原理在于,当本技术通电后,电流通过基板上的线路供给发光二极管,使其发光,且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直接照射到散射板下表面,并在散射板内部被散射后从散射板上表面射出;另一部分照射到第一反光镜的反射面和第二反光镜的反射面上,并在第一反光镜的反射面和第二反光镜的反射面之间反射,最后同样照射到散射板的下表面上并在散射板内部被散射后 从散射板上表面射出,从散射板上表面射出的光线的亮度非常高且均匀性也非常高,完全能够满足高行频的线阵相机采集系统的需求,大大地提高了图像的质量,且在检测高反射物体的线阵采集系统中具有重大意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两侧设置了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使光源的绝大部分光线都进入了相平行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形成的反射腔中,再从散射板射出,提高了 LED发光光线的利用率,并提高了 LED光的亮度,使其能够满足高行频的线阵相机采集系统的需求;(2)本技术设置了散射板,可将发光二极管直接发射出的光线以及经过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反射后的光线散射为高均匀性光线,适用于高反射物体的线阵采集系统的应用,可达到均匀一致的照明效果;(3)本技术通过散射板射出的光源体积比传统大功率条形光或线性光小很多,可适应高分辨率小物体的检测;(4)本技术设置了挡光装置,可有效地挡住从发光二极管发光面周边泄漏出来的光线,防止光线照射到别的地方或者人眼;(5)本技术设置了导热垫,可有效的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热量通过导热垫均匀快速的传递到底座上,避免了发光二极管由于过热导致故障的发生;(6)本技术设置了侧面支撑块,能够将本技术的散射板、反射镜垫块、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整体固定于底座上,保证本技术的稳定;且在侧面支撑块外壁上设有多个螺孔,方便将相机以及其他拍摄工具与本技术相固定,以确保拍摄的效果;(7)本技术性价比高,针对性强,且制造成本低,在检测高反射物体的线阵采集系统中具有重大意义,在市场上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本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的侧视图。图4为图I的正视图。图5为图4的B-B向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名称为I-基板,2-发光二极管,3-第一反射镜,4-第二反射镜,5-散射板,6-反射镜垫块,7-侧面支撑块,8-固定螺丝钉,9-导热垫,10-底座,11-前挡光板,12-挡光板固定块,13-后挡光板,14-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I 5所示,一种高亮度大功率LED光源,包括基板I、发光二极管2、第一反射镜3、第二反射镜4、散射板5、底座10和挡光装置。所述发光二极管2焊接于基板I上,该基板I与底座10通过固定螺丝钉8相固定,且该基板由铝制作而成;为了使基板与底座连接的更加牢固,故将基板与底座通过固定螺丝钉8紧固在一起;为了能够快速的将发光二极管发光时产生的高热量传递到底座上,并随后将热量传给与底座相连的外部散热器,故而在基板与底座之间设置了由硅制作而成的导热垫9,且该底座为铜制作而成的热沉。所述第一反射镜3与第二反射镜4紧靠发光二极管两端,所述散射板5粘接于第一反射镜3和第二反射镜之间且位于发光二极管的正上方,然而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通过设置于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两侧的反射镜垫块6相连接,反射镜垫块是用于将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外形而定。所述挡光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二反射镜外壁的后挡光板13,设置于第一反射镜外壁的前挡光板11,以及用于将前挡光板和后挡光板紧密固定在第二反射镜和第一反射镜外部并夹紧第二反射镜和第一反射镜的挡光固定块12,该前挡光板通过螺丝14固定于底座上;该挡光装置可用来挡住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泄漏出来的光线,以至于不会照射到别的地方造成光线的分散,或者照射到人眼影响人员操作。为了更好的固定本技术的各部件,在所述底座的两侧还通过螺钉连接有用于将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散射板和反射镜垫块固定于底座上的侧面支撑块7,该侧面支撑块外壁上还设有三个的螺孔,方便将相机以及其他拍摄工具与本技术相固定,以确保拍摄的效果。在上述硬件装置的基础上,下面对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将本技术安装于相应的设备上,并在两个侧面支撑块外壁的螺孔上安装单个相机,用于对待测物进行拍摄,如对金属、塑料等材料进行检测。首先接通电源,并开启发光二极管,此时发光二极管便发出光线,光线一部分直接照射到散射板,在散射板内被散射后射出;另一部分在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之间进行反射,最后同样照射到散射板进行散射后射出,对待测物进行均匀的照明,同时相机也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亮度大功率LED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设置于基板(1)上的发光二极管(2),分别设置于发光二极管(2)两端的第一反射镜(3)和第二反射镜(4),设置于第一反射镜(3)和第二反射镜(4)之间且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2)正上方的散射板(5),以及设置于第一反射镜(3)和第二反射镜(4)外部的挡光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霖,谢煜,杨先明,刘娟秀,陈镇龙,谭良,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