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技术领域的用于发动机的自控旋转机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若干个主轴颈、若干个连杆颈和若干个缸体,主轴颈设置于旋转机构的两侧且与缸体连接,两个连杆颈组成为一个连杆组,每个连杆组分别为输入连杆颈和输出连杆颈,输入连杆颈的连接端与输出连杆颈的连接端连接,输入连杆颈的输入端和输出连杆颈的输出端分别与缸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且思路新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减轻了曲轴的重量,又减少了曲轴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发动机结构紧凑,从而实现发动机小型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发动机整体重量也减轻,使发动机的整体平衡性提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自控旋转机件。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能的机器,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发动机的旋转机件一般为曲轴结构,该曲轴结构装上连杆后,可将承接连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变成循环旋转运动。曲轴结构是发动机上的一个重要的机件,其材料是由墨铸铁制成的,该曲轴结构通常关注的有两个最重要部位主轴颈和连杆颈。主轴颈被安装在缸 体上,连杆颈与连杆大头孔连接,连杆小头孔与汽缸活塞连接,这是一个典型的曲柄滑块机构。该曲轴结构件是发动机的动力源,也是整个机械系统的源动力。现有的曲轴结构设计一个气缸,由一只连杆承受发动机产生的爆发压力,一般的结构排列规律为如果主轴颈数量为5,那么连杆轴颈数量就是4,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4缸机。主轴颈数量N和连杆颈数量M的对应关系为M=N-1,其中M可以看作发动机缸数。由于常规结构的曲轴结构的主轴颈与连杆颈的对应关系,在布置方面必然会占用较多的空间,对发动机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很不利,明显影响着这个发动机的体积,给汽车设计中,机舱布置提出了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的曲轴结构所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自控旋转机件。本技术的用于发动机的自控旋转机件,包括若干个主轴颈、若干个连杆颈和若干个缸体,主轴颈设置于旋转机构的两侧且与缸体连接,两个连杆颈组成为一个连杆组,每个连杆组分别为输入连杆颈和输出连杆颈,输入连杆颈的连接端与输出连杆颈的连接端连接,输入连杆颈的输入端和输出连杆颈的输出端分别与缸体连接。所述主轴颈的数量为2个,所述连杆颈的数量为6个。所述第一主轴颈、第一缸体、第一连杆组、第二缸体、第二连杆组、第三缸体、第三连杆组、第四缸体和第二主轴颈依次活动连接。所述两个主轴颈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活塞连接。本技术不但满足了发动机对置结构的特点,最大的优点是能使发动机在同一个气缸内布置两个活塞,相互成为燃烧室,从而取消了传统发动机的汽缸头,通过两个活塞之间形成的燃烧室,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转化效率,更为显著的效果是使传统发动机一条连杆承受爆压分担给两条连杆,从而降低了连杆的设计难度,降低对材料的依赖,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本技术实现了发动机所需的平衡性,由于在发动机运作过程中,左右两边的连杆和活塞刚好处于相反的位置,能很好的平衡发动机的惯性力,因此平衡性非常好。本技术连杆颈为6个,主轴颈为2个,相较于现有的机构,必须要7个主轴颈与之对应,减少了 5个主轴颈的长度,对发动机的小型化及轻量化设计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思路新颖。本技术既减轻了曲轴的重量,又减少了曲轴的长度。本技术能够使发动机结构紧凑,从而实现发动机小型化。本技术使发动机整体重量减轻,使发动机的整体平衡性提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用于发动机的自控旋转机件包括若干个主轴颈I、若干个连杆颈2和若干个缸体3,主轴颈I设置于旋转机构的两侧且与缸体3连接,两个连杆颈2组成为一个连杆组4,每个连杆组2分别为输入连杆颈2和输出连杆颈2,输入连杆颈2的连接端与输出连杆颈2的连接端连接,输入连杆颈2的输入端和输出连杆颈2的输出端分别与缸体3连接。所述主轴颈I的数量为2个,所述连杆颈2的数量为6个。所述第一主轴颈I、第一缸体3、第一连杆组4、第二缸体3、第二连杆组4、第三缸体3、第三连杆组4、第四缸体3和第二主轴颈I依次活动连接。所述两个主轴颈I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活塞连接。本技术不但满足了发动机对置结构的特点,最大的优点是能使发动机在同一个气缸内布置两个活塞,相互成为燃烧室,从而取消了传统发动机的汽缸头,通过两个活塞之间形成的燃烧室,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转化效率,更为显著的效果是使传统发动机一条连杆承受爆压分担给两条连杆,从而降低了连杆的设计难度,降低对材料的依赖,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本技术实现了发动机所需的平衡性,由于在发动机运作过程中,左右两边的连杆和活塞刚好处于相反的位置,能很好的平衡发动机的惯性力,因此平衡性非常好。本技术连杆颈有6个,主轴颈仅2个,相较于现有的机构,必须要7个主轴颈与之对应,减少了 5个主轴颈的长度,对发动机的小型化及轻量化设计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思路新颖。本技术既减轻了曲轴的重量,又减少了曲轴的长度。本技术能够使发动机结构更紧凑,从而实现发动机小型化。本技术使发动机整体重量减轻,使发动机的整体平衡性提升。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自控旋转机件,包括若干个主轴颈、若干个连杆颈和若干个缸体,其特征在于,主轴颈设置于旋转机构的两侧且与缸体连接,两个连杆颈组成为一个连杆组,每个连杆组分别为输入连杆颈和输出连杆颈,输入连杆颈的连接端与输出连杆颈的连接端连接,输入连杆颈的输入端和输出连杆颈的输出端分别与缸体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自控旋转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颈的数量为2个,所述连杆颈的数量为6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自控旋转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颈、第一缸体、第一连杆组、第二缸体、第二连杆组、第三缸体、第三连杆组、第四缸体和第二主轴颈依次活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自控旋转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主轴颈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活塞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
的用于发动机的自控旋转机件。本技术包括若干个主轴颈、若干个连杆颈和若干个缸体,主轴颈设置于旋转机构的两侧且与缸体连接,两个连杆颈组成为一个连杆组,每个连杆组分别为输入连杆颈和输出连杆颈,输入连杆颈的连接端与输出连杆颈的连接端连接,输入连杆颈的输入端和输出连杆颈的输出端分别与缸体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且思路新颖。本技术既减轻了曲轴的重量,又减少了曲轴的长度。本技术能够使发动机结构紧凑,从而实现发动机小型化。本技术使发动机整体重量也减轻,使发动机的整体平衡性提升。文档编号F16C3/08GK202719012SQ20122029094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专利技术者陈新, 李传友 申请人:优华劳斯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自控旋转机件,包括若干个主轴颈、若干个连杆颈和若干个缸体,其特征在于,主轴颈设置于旋转机构的两侧且与缸体连接,两个连杆颈组成为一个连杆组,每个连杆组分别为输入连杆颈和输出连杆颈,输入连杆颈的连接端与输出连杆颈的连接端连接,输入连杆颈的输入端和输出连杆颈的输出端分别与缸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李传友,
申请(专利权)人:优华劳斯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