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钉端头的沟槽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955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6:26
一种螺钉端头的沟槽改良结构,所述沟槽位于螺钉端头中心,所述沟槽槽腔为长条形,槽腔宽度大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厚度,槽腔侧壁在靠近两端处相对张开,形成喇叭形的端部,一个喇叭形端部一侧侧壁与另一个喇叭形端部的相对一侧侧壁平行,两平行侧壁之间的距离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厚度相匹配。新型的端头沟槽形状,将现有“一”字形螺钉与螺丝刀的线接触拧紧和旋出,改为面接触拧紧和旋出,增大了接触面积和旋转扭矩,减少了螺丝刀对螺钉槽口侧面的损伤,极大的提高了使用寿命,并且拆卸力小、扭矩大,便于维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钉的端头沟槽。
技术介绍
螺钉主要由螺纹体和螺钉端头组成,端头上开设沟槽以便于利用螺丝刀拧紧或旋松。常见的沟槽形状有一字形和十字形,一字头螺钉在紧固连接小型物件中广泛应用。在利用螺丝刀拆卸/装配一字形螺钉时,由于螺丝刀刀头的宽度小于端头沟槽的宽度,在拧转的过程中刀头会在沟槽内相对沟槽旋转,与沟槽长度方向形成一个夹角,从而使螺钉沟槽与螺丝刀之间的面接触变为线接触,在反复拆装过程中容易造成螺钉端头沟槽损坏,发生“滑丝”现象,导致螺钉的使用寿命降低,甚至无法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拆装“一”字型螺钉时,螺丝刀刀头与端头沟槽之间保持面接触,不易损坏螺钉的螺钉端头的沟槽改良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螺钉端头的沟槽改良结构,所述沟槽位于螺钉端头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槽腔为长条形,槽腔宽度大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厚度,槽腔侧壁在靠近两端处相对张开,形成喇叭形的端部,第一喇叭形端部的侧壁分别与第二喇叭形端部另一侧侧壁平行,两平行侧壁之间的距离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厚度相匹配。沟槽槽腔由原来的“一”字型改成两端喇叭形的结构,螺丝刀在拧转螺钉时,刀头先在槽腔中发生一个相对的扭转,当其一侧侧面接触到一个喇叭形端部的一侧侧壁时,另一侧侧面也接触到另一个喇叭形端部的相对一侧侧壁,由于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刀头的厚度,因此刀头被定位在两喇叭口的相对侧壁之间,与螺钉之间相对固定,不再相对于螺钉转动,然后,继续对螺丝刀施加一个旋转力,螺丝刀就会带动螺钉转动,转动过程中,螺丝刀的刀头两侧始终与螺钉两端喇叭形端部的一对侧壁相接触,两者之间为受力面受力,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螺丝刀在拧转螺钉时给螺钉端头的单位压力,避免了“滑丝”现象,提高了螺钉的使用寿命。其次,两个喇叭形端部之间的沟槽槽腔为方形,方形槽腔的长度L为端头直径D的1/3 2/3,两个喇叭形端部的总长为端头直径的1/3 2/3。这样能节省5% —10%的材料,降低成本,而且加工工艺简单,可以通过塑性变形进行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益。接着,整个槽腔呈倾倒的沙漏形,两个喇叭形端部之间采用直接连通的结构,此种结构受力面较大,但是加工工艺比带有中间槽腔的沟槽复杂。再进一步,每个喇叭形端部的两侧侧壁关于螺钉端头的直径线左、右对称。无论螺丝刀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时,受力面都是一样大的,受力均匀。最后,沟槽优选为通槽,沟槽的两端为开口端,两喇叭形端头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新型的端头沟槽形状,将现有“一”字形螺钉与螺丝刀的线接触拧紧和旋出,改为面接触拧紧和旋出,增大了接触面积,减少了螺丝刀对螺钉槽口侧面的损伤,极大的提高了使用寿命,并且拆卸力小、扭矩大,便于维修。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一字形沟槽与螺丝刀刀头的配合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的螺钉沟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螺钉沟槽与螺丝刀刀头的配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螺钉沟槽的一种优选槽腔形状示意图图1-5中1为现有槽腔,2为螺丝刀刀头,3为槽腔,301为第一喇叭形端部,307为第二喇叭形端部,302,303,304,305为侧壁,306为方形槽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中,现有的一字头螺钉槽腔I为矩形。在利用螺丝刀拆卸/装配一字形螺钉时,由于螺丝刀刀头2的宽度小于现有槽腔I的宽度,在拧转的过程中刀头2会在槽腔I内相对螺丝钉旋转,与现有槽腔I的长度方向形成一个夹角,螺钉沟槽与螺丝刀之间的接触为线接触,在反复拆装过程中容易造成螺钉端头沟槽损坏,发生“滑丝”现象,导致螺钉的使用寿命不长。图2 5中,本技术沟槽槽腔3为长条形,槽腔3宽度大于“一”字形螺丝刀刀头2的厚度,槽腔3侧壁在靠近两端处相对张开,形成喇叭形端部301、307,第一喇叭形端部301的一侧侧壁302与第二喇叭形端部307相对的一侧侧壁303平行、一侧侧壁304与相对的一侧侧壁305平行,两平行侧壁302与303之间、304与305之间的距离均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2厚度相匹配。图2 4中,两个喇叭形端部301,307之间的沟槽槽腔为方形,方形槽腔306的长度D为端头直径L的1/3 2/3。每个喇叭形端部301、307的两侧侧壁302与304,303与305分别关于螺钉端头的直径线左、右对称。图5中,沟槽槽腔3呈倾倒的沙漏形,两个喇叭形端部301、307之间直接连通。图2 5中,沟槽为通槽,沟槽的两端为开口端,两喇叭形端部301、307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2宽度。本技术中,螺丝刀在拧转螺钉时,刀头2先在槽腔3中发生一个相对的扭转,以顺时针旋转为例,当其一侧侧面接触到一个喇叭形端部301的一侧侧壁304的同时,另一侧侧面也接触到另一个喇叭形端部307的相对一侧侧壁305,由于两侧壁304、305之间的距离等于刀头2的厚度,因此刀头2被定位在两喇叭口 301、307的相对侧壁304、305之间,与螺钉之间相对固定,不再相对于螺钉转动,然后,继续对螺丝刀施加一个顺时针的旋转力,螺丝刀就会带动螺钉转动,转动过程中,螺丝刀的刀头两侧始终与螺钉两端喇叭形端部301、307的一对侧壁304、305相接触,两者之间为受力面受力,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螺丝刀在拧转螺钉时给螺钉端头的单位压力,避免了 “滑丝”现象,提高了螺钉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螺钉端头的沟槽改良结构,所述沟槽位于螺钉端头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槽槽腔(3)为长条形,槽腔(3)宽度大于“一”字形螺丝刀刀头(2)的厚度,槽腔(3 )侧壁在靠近两端处相对张开,形成两个喇叭形端部(301,307 ), 第一喇叭形端部(301)的侧壁(302,304)与第二喇叭形端部(307 )相对的另一侧侧壁(303,305)平行,两平行侧壁(302,303)、(304,305)之间的距离分别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2)厚度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钉端头的沟槽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喇叭形端部(301,307)之间的沟槽槽腔为方形,方形槽腔(306)的长度D为端头直径L的1/3 2/3。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钉端头的沟槽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槽腔(3)呈倾倒的沙漏形,两个喇叭形端部(301,307)之间直接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钉端头的沟槽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喇叭形端部(301,307)的两侧侧壁(302,304)、(303,305)分别关于螺钉端头的直径线左、右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钉端头的沟槽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为通槽,沟槽的两端为开口端,两喇叭形端部(301,307)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2)览度。专利摘要一种螺钉端头的沟槽改良结构,所述沟槽位于螺钉端头中心,所述沟槽槽腔为长条形,槽腔宽度大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厚度,槽腔侧壁在靠近两端处相对张开,形成喇叭形的端部,一个喇叭形端部一侧侧壁与另一个喇叭形端部的相对一侧侧壁平行,两平行侧壁之间的距离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厚度相匹配。新型的端头沟槽形状,将现有“一”字形螺钉与螺丝刀的线接触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钉端头的沟槽改良结构,所述沟槽位于螺钉端头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槽腔(3)为长条形,槽腔(3)宽度大于“一”字形螺丝刀刀头(2)的厚度,槽腔(3)侧壁在靠近两端处相对张开,形成两个喇叭形端部(301,307),第一喇叭形端部(301)的侧壁(302,304)与第二喇叭形端部(307)相对的另一侧侧壁(303,305)平行,两平行侧壁(302,303)、(304,305)之间的距离分别与“一”字形螺丝刀的刀头(2)厚度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继涛罗文红秦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