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系统,属于原地浸取开采
技术介绍
离子吸附型稀土经常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或火山凝灰岩中,不管风化壳有多厚,其下部一定是花岗岩岩基;山体的切割深度一般较小;潜水位一般较高(离矿体底部距离较小);矿土的渗透性能一般不会太好,且在生产过程中矿土渗透性和含水量会产生有利于稀土浸出液回收的变化。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技术中,通常采用挖掘巷道的人工假底收液工艺或自然收液法收液工艺。 例如,需要根据矿体形状等因素设计集液巷道,按照设计,由人工挖掘集液巷道并对巷道用树木及板皮等进行支护,再在巷道中实施其它收液工程,例如实施稀土母液收集的导流孔(一般用高压水枪实施),并实施相应的防止塌方和防渗技术措施。因此,其缺点是工期较长、费用较高、排放废土较多、管理较困难,容易产生片帮等安全隐患,且在矿体底部的倾角较大时存在施工困难等问题;再例如,需要在待采山头的山脚挖掘明沟来收集稀土浸出液,其操作非常简单,但应用条件非常苛刻,更重要的是,该工艺的浸矿效果差、尾液(即稀土母液浓度开始降低至O. 03g/l后的稀土母液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陡坎,其形成于围绕稀土母液回收的导流孔工程控制面的施工平面;收液工程控制面,其由一系列沿山体走向形成的并列的导流孔组成,且由导流孔组成的收液工程控制面的位置不高于矿体底部构成的空间曲面所处的位置;用于收集稀土母液的集液明沟,其设置在各导流孔的下部,与集液明沟收集管路连通;用于预防非母液水汇入至集液明沟的避水沟,其设置在各导流孔的上部,与避水沟排出管路连通;以及母液中转池,其与集液明沟的最低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尧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