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改良剂及其植被复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49256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改良剂及其植被复绿方法,通过制备有效的改良剂和有效的植被复绿方法,运用生态理念和生态手段解决废弃的离子型稀土矿尾砂迹地的土壤肥力恢复和植被复绿问题,提供恢复效果好且持久、对土壤肥力水平有较好提升的生态环保的植被复绿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稀土矿尾砂迹地生态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改良剂及其植被复绿方法。
技术介绍
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特别是早期多采用堆浸工艺进行开采,堆浸工艺即富含稀土的矿砂从位于表土下层的风化层和半风化层搬运至堆浸场,通过硫酸氨反复浸取,得到稀土母液,但遗留下大面积的稀土尾砂地。这些尾砂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破坏矿区及其周边的正常植被,伴随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当地河流堵塞、农田被淹、水库淤积。尾砂地残留的硫酸氨易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氮素和硫酸根污染。稀土尾砂地直接或间接给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可见,尾砂地生态修复已刻不容缓。现有技术中,复绿稀土尾砂迹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有不经改良直接种植玉米、杉木、马尾松和桉树等方式的;也有通过覆盖肥沃客土;还有通过施用大量化肥,以此提高尾砂地的复绿效果;上述几种方法复绿效果较差、成本高昂,土源无法保证,化肥与尾砂无法共生,且化肥容易影响环境,造成农业面源污染,进而影响人类生存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改良剂及其植被复绿方法,通过制备一种有效的改良剂,运用生态理念和生态手段解决废弃的稀土矿尾砂迹地的土壤肥力恢复和植被复绿问题,提供恢复效果好且持久、对土壤肥力水平有较好提升的生态环保的植被复绿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改良剂,包括堆肥和保水料;所述堆肥,包括重量份为:5份的混合秸秆、4~5份的尿粪物和7~8份水,还包括细土。优选地,所述混合秸秆,为含纤维素物质、含半纤维物质、含木质素物质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尿粪物,包括重量份为:3~4份的家畜粪尿和家禽粪尿、1~2份的人粪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植被复绿方法,使用上述所述的改良剂,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堆肥:取重量份的原料:5份的混合秸秆、3~4份的家畜粪尿和家禽粪尿、1~2份的人粪尿,混合拌匀,堆成长方形料堆,浇7~8份水,在料堆表面覆盖厚度为3~6厘米的细土,保持7~14天,待料堆温度上升至60~70℃;达到温度后,每隔10天翻堆1次,并补充水分,直至原料呈现黑、烂、臭的状态,得到堆肥;夯紧实并用土封严堆肥,备用;B、取保水料与尾砂混匀,撒布在土壤表面,翻入5~10厘米深度的土层内,浇足水,其中保水料与尾砂的重量比为1:10~20;C、1~2天后,向经过步骤B处理的土壤施由步骤A制得的堆肥,翻入30~40厘米深度的土层内,隔天浇水,平衡10~30天;D、在经过步骤C处理的土地上间隔有序种植绿肥作物、乡土植物、外来植物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持续护理,植被得到复绿。优选地,所述混合秸秆经过截断,长度为6~7厘米。优选地,所述混合秸秆为杂草、落叶、茎叶、藤蔓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混合秸秆用水泡12小时,再混合拌匀。优选地,所述长方形料堆,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为1.7~2:5~6.7。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保水料为:竹屑;或,竹屑和泥炭藓;或,泥炭藓。优选地,所述保水料为竹屑和泥炭藓碎末;所述步骤B中取保水料与尾砂混匀的具体步骤为:b1、烘干泥炭藓至含水量为40~50%,切碎,得到泥炭藓碎末;b2、粉碎竹类物质,得到竹屑;b3、泥炭藓碎末和竹屑按照重量比为1:5~6的比例混合,得到保水料;b4、保水料与尾砂混匀。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的间隔有序种植,具体步骤为:d1、当土地为平缓地带,种植种类为豆科作物与禾本科植物搭配种植;d2、当土地为坡面地带:坡顶和坡中部种植方式为:沿等高线开沟,采用三角形状种植,横纵相间,沟间间距为10厘米,种植植物为耐酸耐贫瘠的禾本科属;坡底种植方式:利用条沟形状种植,种植植物为耐酸耐贫瘠的禾本科属。优选地,所述豆科植物为紫花苜蓿、白三叶、紫穗槐、木豆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禾本科植物为马唐草、香根草、狗牙根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可见,本专利技术的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改良剂及其植被复绿方法,通过制造环保无污染的有机肥料制成的堆肥,结合翻地施用,有效与土壤充分混合,为土壤增加肥力、补充大量微生物菌群,给农作物提供持久的氮、磷、钾、钙、镁、硫等有机肥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尤其是保水料的作用,保水能力强,有效解决迹地无法紧固水分的缺点;同时保水料为有机物质,无毒无害,复绿过程中缓慢溶解,为土壤补充有机元素。进而再依据间隔有序种植不同作物,有效增强不同坡度迹地的稳固水平和土壤肥力水平。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改良剂及其植被复绿方法,通过制备一种有效的改良剂,运用生态理念和生态手段解决废弃的稀土矿尾砂迹地的土壤肥力恢复和植被复绿问题,提供恢复效果好且持久、对土壤肥力水平有较好提升的生态环保的植被复绿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改良剂,包括堆肥和保水料;所述堆肥,包括重量份为:5份的混合秸秆、4~5份的尿粪物和7~8份水,还包括细土。优选地,所述混合秸秆,为含纤维素物质、含半纤维物质、含木质素物质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尿粪物,包括重量份为:3~4份的家畜粪尿和家禽粪尿、1~2份的人粪尿。该尿粪物可以为3~4份的家畜粪尿和家禽粪尿、1~2份的人粪尿。该细土可以选取稀土矿尾砂,有效利用已经造成破坏的尾砂。需要说明的是本改良剂由堆肥和保水料组成,但产生效果还需要存在土壤和砂地作为基础,共同作用。改良剂所含的堆肥和保水料不是同时投入,而是分部与土壤砂地产生作用,有次序地添加制备,在下文会详细描述方法内容。进一步来说,堆肥和保水料均采用无污染物质,而且还是废弃物,变废变宝,将砂地变回正常土地,既可种植植物,还可保水,降低自然灾害对环境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植被复绿方法,使用上述所述的改良剂,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堆肥:取重量份的原料:5份的混合秸秆、3~4份的家畜粪尿和家禽粪尿、1~2份的人粪尿,混合拌匀,堆成长方形料堆,浇7~8份水,在料堆表面覆盖厚度为3~6厘米的细土,保持7~14天,待料堆温度上升至60~70℃;达到温度后,每隔10天翻堆1次,并补充水分,直至原料呈现黑、烂、臭的状态,得到堆肥;夯紧实并用土封严堆肥,备用;B、取保水料与尾砂混匀,撒布在土壤表面,翻入5~10厘米深度的土层内,浇足水,其中保水料与尾砂的重量比为1:10~20;C、1~2天后,向经过步骤B处理的土壤施由步骤A制得的堆肥,翻入30~40厘米深度的土层内,隔天浇水,平衡10~30天;D、在经过步骤C处理的土地上间隔有序种植绿肥作物、乡土植物、外来植物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持续护理,植被得到复绿。本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植被复绿方法,最适宜使用在离子型的稀土矿尾砂迹地。所称的堆肥原指放置成堆的肥料,在本专利技术全文中将经过制造的肥料统一称作“堆肥”,本专利技术中堆肥意思指肥料。对上述方法作进一步介绍:秸秆是成熟农作物的茎叶穗部分,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以上都存在秸秆中,因此秸秆的营养成分非常高。但是中国的秸秆利用率不高,在各个乡村到处都可以发现燃烧秸秆。秸秆燃烧容易引起火灾,造成环境污染,营养物料也随火烧没了,造成很大的浪费。家畜粪尿、家禽粪尿和人粪尿属于排泄物,在大城市里这类物质属于排污废物,在需求较旺盛的农村里,这类物质利用率也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化学肥料价格低廉、干净、使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堆肥和保水料;所述堆肥,包括重量份为:5份的混合秸秆、4~5份的尿粪物和7~8份水,还包括细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堆肥和保水料;所述堆肥,包括重量份为:5份的混合秸秆、4~5份的尿粪物和7~8份水,还包括细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秸秆为:含纤维素物质、含半纤维物质、含木质素物质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尿粪物,包括重量份为:3~4份的家畜粪尿和家禽粪尿、1~2份的人粪尿。3.一种稀土矿尾砂迹地的植被复绿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中的改良剂,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堆肥:取重量份的原料:5份的混合秸秆、3~4份的家畜粪尿和家禽粪尿、1~2份的人粪尿,混合拌匀,堆成长方形料堆,浇7~8份水,在料堆表面覆盖厚度为3~6厘米的细土,保持7~14天,待料堆温度上升至60~70℃;达到温度后,每隔10天翻堆1次,并补充水分,直至原料呈现黑、烂、臭的状态,得到堆肥;夯紧实并用土封严堆肥,备用;B、取保水料与尾砂混匀,撒布在土壤表面,翻入5~10厘米深度的土层内,浇足水,其中保水料与尾砂的重量比为1:10~20;C、1~2天后,向经过步骤B处理的土壤施由步骤A制得的堆肥,翻入30~40厘米深度的土层内,隔天浇水,平衡10~30天;D、在经过步骤C处理的土地上间隔有序种植绿肥作物、乡土植物、外来植物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持续护理,植被得到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浩黄诗婷陈文韬梁慧芳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联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