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包括一号压缩机、二号压缩机、蒸发系统和冷凝系统;所述蒸发系统一端与一号压缩机、二号压缩机依次相连,另一端与膨胀阀、液视镜、贮液罐、冷凝系统依次连接;所述冷凝系统通过驱动模式转换阀分别与一号压缩机和二号压缩机相连;所述一号压缩机、二号压缩机分别由汽车发动机、电动机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安装、维护更加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需要在行驶和定点状态下提供空调环境的专用汽车均采用两套独立的空调分别解决。行驶时采用客车空调机组,其作用和原理同目前的车用空调。当专用车在定点工作时会接外接交流电源以驱动专用设备。此时,目前的专用车另外装有家用(或办公室用)空调以提供定点工作时的制冷需要。行驶、定点采用两种类型的空调存在如下缺点1、布置零乱特别是家用空调的室内机、室外机布置与车内的整体性不易协调;2、客车空调是为根据汽车行驶颠簸、倾斜等 条件下工作的专用空调,而家用空调原本是在静止的建筑中使用的,不适应汽车行驶中的颠簸,易出现早期故障,也不适应车辆停放状态的不水平(比如场地、路面倾斜处停车),有时出现冷凝水内漏;3、家用空调无风道接口,不易多空间分配风量。当车内分隔多个空间时需要装多台空调。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技术方案为了到达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具体是这样来完成的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包括一号压缩机、二号压缩机、蒸发系统和冷凝系统;所述蒸发系统一端与一号压缩机、二号压缩机依次相连,另一端与膨胀阀、液视镜、贮液罐、冷凝系统依次连接;所述冷凝系统通过驱动模式转换阀分别与一号压缩机和二号压缩机相连;所述一号压缩机、二号压缩机分别由汽车发动机、电动机驱动。其中,所述蒸发系统为蒸发器与一组蒸发风机。其中,所述冷凝系统为冷凝器与冷凝风机。其中,驱动模式转换阀与一号压缩机、二号压缩机连接间均设有压力继电器。有益效果本技术在行驶和定点时分别由直流、交流电来控制驱动;直流时由汽车发动机驱动,在汽车行驶时使用;交流时由电网交流电驱动,在定点工作时使用。不需要多套空调设备就能达到交直流两用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同时安装、维护更加方便。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包括一号压缩机I、二号压缩机2、蒸发系统3和冷凝系统4 ;蒸发系统3包括蒸发器31与一组蒸发风机32,所述蒸发系统3 —端与一号压缩机I、二号压缩机2依次相连,另一端与膨胀阀5、液视镜6、|&液罐7、冷凝系统4依次连接;冷凝系统4包括冷凝器41与冷凝风机42, 所述冷凝系统4通过驱动模式转换阀8分别与一号压缩机I和二号压缩机2相连,驱动模式转换阀8与一号压缩机I、二号压缩机2连接间均设有压力继电器11 ;所述一号压缩机I、二号压缩机2分别由汽车发动机9、电动机10驱动。权利要求1.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压缩机(I)、二号压缩机(2)、蒸发系统(3)和冷凝系统(4);所述蒸发系统(3) —端与一号压缩机(I)、二号压缩机(2)依次相连,另一端与膨胀阀(5)、液视镜(6)、贮液罐(7)、冷凝系统(4)依次连接;所述冷凝系统(4)通过驱动模式转换阀(8)分别与一号压缩机(I)和二号压缩机(2)相连;所述一号压缩机(I)、二号压缩机(2)分别由汽车发动机(9)、电动机(10)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系统(3)包括蒸发器(31)与一组蒸发风机(32)。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系统(4)包括冷凝器(41)与冷凝风机(42)。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模式转换阀(8)与一号压缩机(I)、二号压缩机(2)连接间均设有压力继电器(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包括一号压缩机、二号压缩机、蒸发系统和冷凝系统;所述蒸发系统一端与一号压缩机、二号压缩机依次相连,另一端与膨胀阀、液视镜、贮液罐、冷凝系统依次连接;所述冷凝系统通过驱动模式转换阀分别与一号压缩机和二号压缩机相连;所述一号压缩机、二号压缩机分别由汽车发动机、电动机驱动。本技术成本低,安装、维护更加方便。文档编号B60H1/00GK202716700SQ20122026253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俞成良, 徐克熙 申请人:俞成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压缩机(1)、二号压缩机(2)、蒸发系统(3)和冷凝系统(4);所述蒸发系统(3)一端与一号压缩机(1)、二号压缩机(2)依次相连,另一端与膨胀阀(5)、液视镜(6)、贮液罐(7)、冷凝系统(4)依次连接;所述冷凝系统(4)通过驱动模式转换阀(8)分别与一号压缩机(1)和二号压缩机(2)相连;所述一号压缩机(1)、二号压缩机(2)分别由汽车发动机(9)、电动机(10)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成良,徐克熙,
申请(专利权)人:俞成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