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钻孔机,包括机架,机架上的钻孔装置,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装置,钻孔装置包括带钻头的转轴,带动转轴旋转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水平的转轴由机架上的轴承支撑,转轴的两端设置有钻头,每一转轴上均环套着同步轮,电机输出轴上设置主动轮,同步轮与主动轮通过同步带形成同步传动;夹持装置包括围绕在钻孔装置周围的移动框架,移动框架上设置向上支撑并夹紧工件的上弯夹块,在移动框架的外侧,设置用于平移该移动框架的缓冲气缸Ⅰ,移动框架上还设置有向下压制并夹紧工件的下弯夹块,下弯夹块的上方设置有控制下弯夹块上下移动的缓冲气缸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朝向不同的钻头,能够对工件不同方向的部位一起进行钻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孔设备,尤其是一种多个方向可钻孔的双向钻孔机。
技术介绍
钻孔是机械领域的基本工序,传统的钻孔设备一般只能够进行单一方向的钻孔,因此,必须通过调整工件的位置完成工件不同部位的钻孔;而对于一些形状复杂、扭曲的工件,多采用人工钻孔的方式,生产效率低,而且孔位的精确度不高。为了配合一些特殊形状的工件,钻孔设备受到了各式各样的技术改进,有的成为专用于某一工件的钻孔设备,有的钻孔设备功能得到扩展,扩大了适用范围。通常,钻孔设备的改进大多依附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在没有适合的钻孔设备之前,只能依靠人工钻孔。例如,在便携式行李车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弯曲的杆件进行钻孔,由于杆件弯曲、细长,钻孔部位处于多个方位,使用普通的钻孔装置无法一次性完成钻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缺少适合于弯曲杆件的钻孔设备,专利技术了一种双向钻孔机,具有朝向不同的钻头,能够对工件不同方向的部位一起进行钻孔,省略了为工件转换方向的步骤,提高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一种双向钻孔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钻孔装置,以及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装置,所述钻孔装置包括带有钻头的转轴,用于带动转轴快速旋转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若干水平的转轴由机架上的轴承支撑,每一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钻头,同时,每一转轴上均环套着同步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同步轮与主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形成同步传动。根据工件的钻孔部位,带有钻头的转轴可以设置成并排且处于同一高度,或者处于不同高度;同时,根据工件需要钻孔的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转轴,以及控制转轴之间的间距。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个围绕在钻孔装置周围的移动框架,该移动框架上设置有若干向上支撑并夹紧工件的上弯夹块,在移动框架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平移该移动框架的缓冲气缸I,同时,移动框架上还设置有若干向下压制并夹紧工件的下弯夹块,在下弯夹块的上方设置有控制下弯夹块上下移动的缓冲气缸II。上诉转轴端部的钻头分别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工件则固定在钻头的周围,工件的钻孔部位对着钻头,或者尽量靠近钻头。作为优选,所述机架包括一个水平的台面,台面中部固定有两组轴承,每组轴承上活动连接一根转轴,所述两转轴并排,转轴的中间固定有竖直朝向的同步轮。设置同步轮能够同步控制钻头的运作。作为优选,所述电机水平固定在台面的下方,电机输出轴的端部固定有一个竖直朝向的主动轮,该主动轮与转轴上的同步轮处于同一平面。一个电机,可以带动多个钻头一起运作,从而控制机体的体积和制造成本。作为优选,所述台面中部有挖空的槽,所述的同步带穿过所述的槽。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框架包括由四个边框连接构成的水平朝向的水平框,其中,钻头所对的两个相对的边框上分别固定有至少两个上弯夹块,其余的两个相对的边框与固定在其下方台面上的滑轨活动连接;所述上弯夹块用于夹持工件的部分为向上的钩状;钻头所对的两个边框的外侧,分别固定一个缓冲气缸I,缓冲气缸I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有推板,缓冲气缸I通过该推板使移动框架产生平移。工件被上弯夹块、下弯夹块固定住,根据加工需要将工件需要钻孔的部位靠近钻头;改变缓冲气缸I内的气压时,活塞杆伸缩运动,两个位置相对的缓冲气缸I相互配合I实现水平框来回平移。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框架还包括由竖直的立柱、水平的横梁连接构成的竖直朝向的竖直框,竖直框固定在水平框上;所述的缓冲气缸II竖直向下固定在横梁上,缓冲气缸II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有水平的联结板,联结板的端部固定有下弯夹块,下弯夹块用于夹持 工件的部分为朝下的钩状。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设置有不同朝向的钻头,能够在工件的不同部位钻孔,同时,利用缓冲气缸和移动框架及时调节工件的位置,同一工件上的孔可以一次性完成,不需要中断钻孔过程,将工件拆卸下来,换好位置后才能继续钻孔,也不需要利用多个钻孔装置,为同一工件钻孔,本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本技术的钻孔位置十分准确,误差小。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标号为1、机架;10、台面;11、轴承;20、钻头;21、转轴;22、同步轮;23、主动轮;24、电机;25、同步带;3、移动框架;31、上弯夹块;32、下弯夹块;33、边框;34、滑轨;35、立柱;36、横梁;37、联结板;41、缓冲气缸I ;42、缓冲气缸II ;43、推板;5、行李车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如图1、2所示,一种双向钻孔机,用于在行李车拉手5上钻孔,所述的行李车拉手5包括两根平行的侧管,两侧管的上端倾斜固定拱形的弯管;行李车拉手5的钻孔位置为两根侧管的内侧。所述双向钻孔机包括机架1,机架I的最上面部分为一个水平的台面10,台面10中间有一道挖空的槽,还固定有两组轴承11,每一组轴承11上活动连接一水平的转轴21,转轴21位于槽的上方,两转轴21并排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每一转轴21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钻头20,转轴21的中间还固定有一个竖直朝向的同步轮22。所述台面10下方固定有一个三相异步电机24,三相异步电机24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一个竖直朝向的主动轮23,主动轮23与两个同步轮22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同步带25穿过台面中间的槽将主动轮23与两个同步轮22连接形成同步传动。所述台面10上有一个由四个边框33连接构成的水平朝向的矩形框,矩形框围绕在转轴21和钻头20的周围,其中较短的两个边框33的下方,分别有一道滑轨34固定于台面10,较短的边框33与滑轨34滑动连接;较长的两个边框33上各自固定有两个上弯夹块31,上弯夹块31带有向上的钩状部分,将行李车拉手5水平放置,其中两根侧管被上弯夹块31的钩状部分夹住。为了把行李车拉手5更加牢固的固定在矩形框上,在矩形框的较短的边框上也固定有上弯夹块31,用于夹住行李车拉手5端部的拱形弯管。所述两个较长边框33的外侧分别固定有一个SC100X50缓冲气缸I 41,SC100 X 50缓冲气缸I 41的活塞杆前端固定有推板43,推板43可直接与较长的边框33固定连接,在活塞杆的带动下,矩形框产生平移运动;或者推板43与边框33相互独立,推板43在活塞杆的带动下与边框33接触后推动矩形框。所述水平朝向的矩形框上还固定有一个竖直朝向的竖直框,包括两根竖直的立柱 35、连接在两立柱35之间的水平的横梁36,其中,两根立柱35分别固定在矩形框的两个较长的边框3上。所述的竖直框上固定有一个竖直朝下的SC63X 50缓冲气缸II 42,SC63X50缓冲气缸II 42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水平的联结板37,联结板3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下弯夹块32,下弯夹块32带有朝下的弯钩状部分,该弯钩状部分向下压制在行李车拉手5的侧管上,并且下弯夹块32位于两个上弯夹块31之间。使用方式将行李车拉手水平放置,两侧管放在上弯夹块上,为SC63X50缓冲气缸II充气,活塞杆推动下弯夹块下降,压在行李车拉手的侧管上。启动电机,主动轮带动两个同步轮旋转,转轴随着转动,转轴两端的钻头高速转动;为其中一个SC100X50缓冲气缸I充气,推动矩形框使行李车拉手的一根侧管的内侧靠近钻头,在侧管的内侧同时钻出两个圆孔;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钻孔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上的钻孔装置,以及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装置,所述钻孔装置包括带有钻头(20)的转轴(21),用于带动转轴快速旋转的电机(24),其特征在于,若干水平的转轴由机架上的轴承(11)支撑,每一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钻头,同时,每一转轴上均环套着同步轮(22),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轮(23),所述同步轮与主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25)形成同步传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个围绕在钻孔装置周围的移动框架(3),该移动框架上设置有若干向上支撑并夹紧工件的上弯夹块(31),在移动框架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平移该移动框架的缓冲气缸Ⅰ(41),同时,移动框架上还设置有若干向下压制并夹紧工件的下弯夹块(32),在下弯夹块的上方设置有控制下弯夹块上下移动的缓冲气缸Ⅱ(4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希虎,王荣民,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亚虎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