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591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结构,包括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1)、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分别设置在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1)组成的平面的上下两端,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分别设置在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1)组成的平面的左右两侧,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上端分别与上端模壳(3)的一端连接,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下端分别与下端模壳(4)的一端连接,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内部与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的内部相连通,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1)与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的连通部位采用环氧树脂封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和维修方便、出水均匀、不易污堵和蓄积污泥、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属于膜生物反应器

技术介绍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一种膜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的使系统出水水质和容积负荷都得到大幅提高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MBR主要分为一体式MBR和分体式MBR两种,一体式MBR将膜组件直接浸没于生物反应器内的活性混合液中,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工作压力小、无循环水、节能等特点。现有的一体式MBR的膜组件主要包括以下的形式(一)圆柱状浸没式膜组件。该形式的膜组件为圆柱体形,曝气孔在圆柱体的中心部位,中空纤维膜丝的阴影面积为圆形,此种浸没式膜组件的最大问题是在膜丝的根部容易形成污泥蓄积,蓄积污泥不易清理,导致膜丝根部的污染严重。其次,安装、拆卸和维修比较困难,需要起吊设备和维修空间,如果出现某一个组件损坏的情况,则更换操作难度较大。膜组件淘汰后无法回收利用。(二)方柱浸没式膜组件。该形式的膜组件阴影面积为方形,膜组件出现的问题基本相同,并没有解决圆柱形膜组件的固有问题。(三)帘式浸没式膜组件。该形式的膜组件阴影面积为狭窄的长条形,本技术公开的膜组件即属于此类。膜丝根部的污泥蓄积情况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安装和维修仍然操作难度大,尤其应用于工业废水领域或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程时,由于水质较差,膜丝的污堵和断丝情况屡有发生,因此膜组件更换较为频繁,原有的帘式浸没式膜组件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综上所述,现有的一体式MBR的膜组件存在无法实现既满足安装和维修方便,且不易污堵和蓄积污泥,又能够膜丝出水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的一体式MBR的膜组件存在无法实现既满足安装和维修方便,且不易污堵和蓄积污泥,又能够膜丝出水均匀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为此,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结构,包括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I)、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分别设置在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I)组成的平面的上下两端,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分别设置在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I)组成的平面的左右两侧,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上端分别与上端模壳(3)的一端连接,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下端分别与下端模壳(4)的一端连接,两根不锈钢支撑管⑵的内部与上端模壳⑶和下端膜壳⑷的内部相连通,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I)与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的连通部位采用环氧树脂封装。本技术具有安装和维修方便、出水均匀、不易污堵和蓄积污泥、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I)、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分别设置在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I)组成的平面的上下两端,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分别设置在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I)组成的平面的左右两侧,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上端分别与上端模壳(3)的一端连接,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下端分别与下端模壳(4)的一端连接,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内部与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的内部相连通,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I)与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的连通部位采用环氧树脂封装。进一步地,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结构,可以在上端模壳(3)上设置有出水口(31),也可以在上端模壳(3)上设置有提拉把手(32);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均可采用承插式结构,每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两端向同侧水平弯曲90度,采用立方体型硬质塑料材质封裹住90度弯管部分,在每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末端采用密封橡胶圈与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连接;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通过不锈钢支撑管(2)在两端连接后,形成一个具有固定支撑作用的框架结构且能够中间连通出水;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均可采用ABS材料,长度为700 800mm,宽度为25 40mm,在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I)中膜丝的填充比例为25% 40%。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结构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该膜组件的运行模式与其它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运行模式相同。其实施办法为将中空纤维膜丝两端用环氧树脂密封在上下端膜壳内,然后用左右两侧不锈钢支撑管承接上下端膜壳,形成一个具有支撑作用的闭合的框架结构,上下端膜壳与左右两侧不锈钢支撑管内部连通,当在一定压力条件下膜丝内出水时,膜丝两端的出水进入到上下端膜壳内,下端膜壳中的水通过左右两侧不锈钢支撑管进入上端膜壳,最终通过出水口出水。膜组件可以通过不锈钢支撑管弯管处的立方体形硬质塑料卡件竖直平行排列放置在等间距的卡槽中,以形成大规模应用的膜堆。当膜组件中的膜丝断丝或者污堵需要更换膜组件时,可通过提拉把手竖直方向将膜组件抽出,进行更换。膜组件上的出水口通过承插软管直接与集水管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具有下述优点(I)安装和维修方便。本技术中的膜组件具有安装方便,容易维修操作的特点。在安装时,可直接手工安装,不锈钢支撑管的弯管承插设计,可以直接完成膜组件框架的组装过程,方便快捷。维修时,无需整体起吊,只需要对相应组件进行更换即可,(2)出水均匀,抗污染能力强。本技术中的膜组件由于采用帘式膜组件形式,因此膜丝根部的污泥沉积要弱于圆柱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和方柱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而且,该膜组件的上下端膜壳同时出水,形成周边连通的管路,使膜丝两端的出水均匀,减轻膜丝的污染状况,增加膜丝的使用寿命。(3)可回收再利用。本技术中的膜组件的不锈钢支撑管为标准的独立配置,如果膜组件由于膜丝的问题废弃,不锈钢支撑管可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更换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1)、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分别设置在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I)组成的平面的上下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1)、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分别设置在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1)组成的平面的上下两端,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分别设置在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1)组成的平面的左右两侧,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上端分别与上端模壳(3)的一端连接,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下端分别与下端模壳(4)的一端连接,两根不锈钢支撑管(2)的内部与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的内部相连通,若干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膜丝(1)与上端模壳(3)和下端膜壳(4)的连通部位采用环氧树脂封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