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微小突起的阵列(1)具备基板(2)、和设置在该基板(2)上从底部向顶端部变细的锥形的微小突起(3)。当微小突起(3)的任意侧面上从顶端部至底部的距离为a、表示该距离a的第1线段在基板(2)上投影而成的第2线段的长度为b时,1.0<(a/b)≤7.5的关系成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涉及用于经由皮肤给予活性成分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
技术介绍
以前,作为用于提高药剂的经皮吸收的阵列,已知在基板上设计了微小突起的阵列(带微小突起的阵列)。对微小突起提出了各种尺寸和形状以刺穿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对于利用带微小突起的阵列时的药剂的适用方法也提出了各种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方法将药剂涂布在微小突起表面;在微小突起上设计用于使药剂 或生物体成分透过的槽或中空部分;在微小突起自身中混合药剂;等。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还记载了,储库型介质优选含有糖类,特别是含有形成玻璃(非晶态的固体物质)的乳糖、棉子糖、海藻糖或蔗糖那样的稳定化用糖类。进而,在专利文献3和4中记载了这样的要点通过使微小突起的高度为IOym 3_、且将微小突起的顶端部的形状设定为平坦形状或圆形的形状,从而微小突起不贯穿角质层,而是一边拉伸表皮,一边给予附着在突起上或含在突起中的化妆品、医药、塑料等化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表2001-50690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表2004-50412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表2007-089792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表2007-1304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对肌肤敏感部分给予活性成分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肌肤损坏的可能性,优选不完全贯穿角质层。其理由是,如果在角质层形成贯通孔,则引起发生皮肤刺激(红斑)、以及从皮肤蒸发的水分量增加导致肌肤的水分保持能降低。但是,上述专利文献3、4中所记载的经皮给予装置的突起部的形状和高度的图案巨大,很难说公开了最佳阵列。因此,需求在抑制皮肤角质层的损伤的同时可无痛且确实地向皮肤给予活性成分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等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仅设定微小突起的形状和密度,有时会将角质穿孔,重要的是考虑皮肤舒展何等程度。S卩,本专利技术一方式所涉及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具备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从与该基板连接的底部向顶端部变细的锥形的微小突起,当微小突起的任意侧面上从顶端部至底部的距离为a、表示该距离的第I线段在基板上投影而成的第2线段的长度为b时,I. O<(a/b) ^ 7. 5的关系成立。根据这种带微小突起的阵列,当触到微小突起时,接触所述突起的部分的皮肤最大仅舒展上述a/b这样的值。在此,值a/b表示假设皮肤完全沿着微小突起的侧面被拉伸时的伸展率,可以称作由微小突起所导致的皮肤最大伸展率。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如果将该最大伸展率控制在7. 5以下,则不用担心贯穿皮肤角质层。即,通过以满足I. O < (a/b) ( 7. 5关系的方式确定微小突起的形状,从而可以在控制角质层的损伤的同时,经由被拉伸而变薄的角质层,无痛且确实地向皮肤给予活性成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具备基板和微小突起,微小突起将皮肤拉伸I. 01 3. O倍。根据这样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可以将皮肤的伸展率控制在I.01 3. 0,所以可以在控制角质层的损伤的同时,经被拉伸而变薄的角质层,无痛且确实 地向皮肤给予活性成分。再一方式所涉及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中,微小突起是用聚乳酸制造的。由于聚乳酸具有生物分解性,所以该情况下微小突起即使折断等而残留于皮肤上时,也可以减小对皮肤等造成的负担。另外,聚乳酸在抗原性和材质的单价方面也是有利的。再一方式所涉及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中,微小突起的高度为20 400 μ m,底部的宽度为10 200 μ m。再一方式所涉及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中,微小突起的密度为100 10000根/cm2。再一方式所涉及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中,顶端部为平坦的,该顶端部的面积为20 600 μ m2。这种情况下,由于与微小突起顶端部接触的皮肤所受到的压力降低,所以可以更确实地避免损伤该部分。再一方式所涉及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中,顶端部为带圆形的,该顶端部的曲率半径为2 ΙΟΟμπι。这种情况下,由于与微小突起顶端部接触的皮肤所受到的压力降低,所以可以更确实地避免损伤该部分。再一方式所涉及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中,顶端部为尖锐的,在与基板正交的任意基准面上投影得到的该顶端部的顶端角度为16度以上。由此,可以使上述值a/b为1.0<(a/b) <7. 5的范围,因而即使微小突起为尖锐的,也可以在控制角质层的损伤的同时,无痛且确实地向皮肤给予活性成分。再一方式所涉及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中,微小突起不贯穿皮肤的角质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当微小突起的侧面上从顶端部至底部的距离为a、表示该距离的第I线段在基板上投影而成的第2线段的长度为b时,I. O < (a/b) ( 7. 5的关系成立,通过以前述方式决定微小突起的形状,可以在抑制皮肤角质层的损伤的同时,无痛且确实地向皮肤给予活性成分。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的一个实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II-II线截面图。图3中(a)是圆锥状微小突起的立体图,(b)是(a)的B-B线截面图,(C)为四角锥状微小突起的立体图,(d)是(C)的D-D线截面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水分蒸发量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4中的阻抗变化的示意图。图6是示意性表示皮肤未完全沿微小突起伸展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予以说明的是,在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或同等要素赋予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首先,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微小突起的阵列I (以下也简称为“阵列I”)的构成。予以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阵列”仅为器具的名称。图I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阵列I的一个实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II-II线截面图。图3是微小突起3的·立体图和截面图。如图I所示,阵列I具备基板2和二维配置在该基板2上的多个微小突起3。基板2是用于支持微小突起3的底座。在基板2上以二维配置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微小突起3和贯通孔4在基板2的对角线方向交替配置。通过贯通孔4,可以从基板2的背面给予生理活性成分。不过,也可以使用没有这种贯通孔的基板。基板2的面积既可以为O. 5cm2 300cm2,也可以为Icm2 IOOcm2,还可以为Icm2 50cm2。也可以通过将数个该基板2连接,来构成所期望大小的基板。微小突起3为微小结构,其高度(长度)h例如为20 400 μ m。此处,将微小突起3的长度设定为20μπι以上是为了确实地进行活性成分的经皮给予,将长度设定为400μπι以下是为了更确实地防止微小突起穿透皮肤的角质。另外,微小突起3的长度为300 μ m以下时,可以有效地给予应进入皮内的量的活性成分。微小突起3的长度优选为50 300 μ m。此处,微小突起是从与基板2连接的底部向顶端部变细的锥形的结构物,意味着广义的针形状的或包含针形状的结构物。不过,微小突起不限定为具有尖锐顶端的针形状,也包含顶不尖的形状。微小突起3为圆锥状结构时,其基底的直径既可以为5 250 μ m左右,也可以为10 200μπι。图I中给出了圆锥状的微小突起3,但也可以使用四角锥等多角锥状的微小突起。当微小突起3的侧面上(沿侧面)从顶端部至底部的距离为a、表示该距离a的线段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本诚治,石塚修司,儿玉贤洋,竹村信美,
申请(专利权)人:久光制药株式会社,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