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德专利>正文

止咳穴位贴专用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7950 阅读:4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咳穴位贴专用背心,它包括背心本体(1),所述背心本体(1)由内层和外层组成,在所述背心本体(1)前片的外层且与人体颤中穴位置相对应处设有第一穴位孔(2),在所述背心本体(1)后片的外层上从上向下依次设有与人体的定喘穴、肺俞穴和膏盲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在所述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上分别设有穴位贴(8),在所述穴位贴(8)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与所述背心本体(1)内层相接触的中药药芯(9);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使用方便,疗效好,使用安全且不用吃药、打针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心,尤其涉及一种止咳穴位贴专用背心
技术介绍
根据传统中医的“内病外治”理论,对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等可使用中草药粉外敷相关穴位进行治疗,但由于止咳穴位多在人体的背部,须由他人辅助完成,另外还有部分人群对医用胶布过敏而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好,使用安全且不用吃药、打针的止咳穴位贴专用背心。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止咳穴位贴专用背心,它包括背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体I由内层和外层组成,在所述背心本体I前片的外层且与人体颤中穴位置相对应处设有第一穴位孔2,在所述背心本体I后片的外层上从上向下依次设有与人体的定喘穴、肺俞穴和膏盲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在所述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上分别设有穴位贴8,在所述穴位贴8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与所述背心本体I内层相接触的中药药芯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背心本体I的内层为网状内衬层6,所述背心本体I的外层为棉布层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的直径均为I厘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背心本体I设计为内层和外层,在所述背心本体I前片的外层且与人体颤中穴位置相对应处设有第一穴位孔2,在所述背心本体I后片的外层上从上向下依次设有与人体的定喘穴、肺俞穴和膏盲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在所述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上分别设有穴位贴8,在所述穴位贴8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与所述背心本体I内层相接触的中药药芯9 ;使用时,先将穴位贴8分别贴在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上,使穴位贴8上的中药药芯9贴向人体位置并通过内层的网状内衬层6吸收中药药芯9中的中草药,穴位贴8的四周贴在外层棉布层7上与人体皮肤进行隔离,防止了部分人群对医用胶布过敏的问题,穿上背心后使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上的穴位贴8与人体相应的止咳穴位相对应,起到了“内病外治”止咳的作用,实现了使用方便,疗效好,使用安全且不用吃药、打针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后视图图3是图I中的第一穴位孔局部放大图图1、2、3中I、背心本体,2、第一穴位孔,3、第二穴位孔,4、第三穴位孔,5、第四穴位孔,6、网状内衬层,7、棉布层,8、穴位贴,9、中药药芯。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2、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止咳穴位贴专用背心,它包括背心本体1,所述背心本体I由内层和外层组成,优选为所述背心本体I的内层为网状内衬层6,所述背心本体I的外层为棉布层7,在所述背心本体I前片的外层且与人体颤中穴位置相对应处设有第一穴位孔2,在所述背心本体I后片的外层上从上向下依次设有与人体的定喘穴、肺俞穴和膏盲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可以将所述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的直径均设为I厘米,在所述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上分别设有穴位贴8,在所述穴位贴8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与所述背心本体I内层相接触的中药药芯9 ;使用时,先将穴位贴8分别贴在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上,使穴位贴8上的中药药·芯9贴向人体位置并通过内层的网状内衬层6吸收中药药芯9中的中草药,穴位贴8的四周贴在外层棉布层7上与人体皮肤进行隔离,防止了部分人群对医用胶布过敏的问题,穿上背心后使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上的穴位贴8与人体相应的止咳穴位相对应,也就是使第一穴位孔2上的穴位贴8与人体前部的颤中穴位置相对应,第二穴位孔3上的穴位贴8与人体后部的定喘穴位置相对应,第三穴位孔4上的穴位贴8与人体后部的肺俞穴位置相对应,第四穴位孔5上的穴位贴8与人体后部的膏盲穴位置相对应,这样,起到了“内病外治”止咳的作用,实现了使用方便,疗效好,使用安全且不用吃药、打针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止咳穴位贴专用背心,它包括背心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体(I)由内层和外层组成,在所述背心本体(I)前片的外层且与人体颤中穴位置相对应处设有第一穴位孔(2),在所述背心本体(I)后片的外层上从上向下依次设有与人体的定喘穴、肺俞穴和膏盲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在所述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上分别设有穴位贴(8),在所述穴位贴(8)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与所述背心本体(I)内层相接触的中药药芯(9)。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止咳穴位贴专用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体(I)的内层为网状内衬层¢),所述背心本体(I)的外层为棉布层(7)。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止咳穴位贴专用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的直径均为I厘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止咳穴位贴专用背心,它包括背心本体(1),所述背心本体(1)由内层和外层组成,在所述背心本体(1)前片的外层且与人体颤中穴位置相对应处设有第一穴位孔(2),在所述背心本体(1)后片的外层上从上向下依次设有与人体的定喘穴、肺俞穴和膏盲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在所述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上分别设有穴位贴(8),在所述穴位贴(8)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与所述背心本体(1)内层相接触的中药药芯(9);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使用方便,疗效好,使用安全且不用吃药、打针的效果。文档编号A61M37/00GK202699862SQ201220404878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5日专利技术者陈德 申请人:陈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止咳穴位贴专用背心,它包括背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体(1)由内层和外层组成,在所述背心本体(1)前片的外层且与人体颤中穴位置相对应处设有第一穴位孔(2),在所述背心本体(1)后片的外层上从上向下依次设有与人体的定喘穴、肺俞穴和膏盲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在所述第一穴位孔(2)、第二穴位孔(3)、第三穴位孔(4)和第四穴位孔(5)上分别设有穴位贴(8),在所述穴位贴(8)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与所述背心本体(1)内层相接触的中药药芯(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
申请(专利权)人:陈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