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变气体流向的阀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99153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变气体流向的阀门系统,包括壳体和阀门,壳体为中空壳体,阀门为四个,四个阀门依次排列设置在壳体内,将壳体分隔成五个空腔;壳体上设有四个连接管,四个连接管分别与壳体内部的内部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抽负压和抽负压时两种状态下,实现了改变气体流向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阀门系统。
技术介绍
在对发动机台架测试时,通常都设有阀门来协助测试,阀门主要包括普通机械阀和可受控的电磁阀。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发动机台架测试时,不能对发动机运行进行转换,制约了测试灵活性、增加了测试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改变气体流向的阀门系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改变气体流向的阀门系统,包括壳体和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阀门为四个,分别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五个空腔;所述壳体上设有四个连接管,分别为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四个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阀门前方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四阀门后方的空腔相连通;本专利技术采用四个阀门、四个连接管,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后,实现改变气体流向的目的在不抽负压时,关闭第一阀门、第四阀门,打开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气体流向从第三连接管流入第二连接管。在抽负压时,打开第一阀门、第四阀门,关闭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气体流向为从第一连接管流入第二连接管、从第三连接管流入第四连接管。上述方式,在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时,可以在发动机运行的同时进行转换。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均采用电磁阀。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通过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连接一网络模块,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通过所述网络模块与外部网络设备进行远程连接。所述网络模块采用局域网模块、蓝牙模块或3G模块中的一种。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连接一人机交互装置,所述人机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器和按键。此外,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均可以采用机械阀门。机械阀门相对于电磁阀,系统重量轻、便于携带,不需要外接任何电源供电,实现手动控制的目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不抽负压和抽负压两种状态下,实现了改变气体流向的目的。 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在不抽负压时的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抽负压时的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照图I、图2,一种改变气体流向的阀门系统,包括壳体和阀门,壳体为中空壳体,阀门为四个,分别为第一阀门I、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第一阀门I、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依次排列设置在壳体内,将壳体分隔成五个空腔。壳体上设有四个连接管,分别为第一连接管21、第二连接管22、第三连接管23和第四连接管24。四个连接管分别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具体地说第一连接管21与第一阀门I前方的空腔相连通;第二连接管22与第一阀门I和第二阀门2之间的空腔相连通;第三连接管23与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之间的空腔相连通;第四连接管24与第四阀门4后方的空腔相连通。本专利技术采用四个阀门、四个连接管,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后,实现改变气体流向的目的在不抽负压时,关闭第一阀门I、第四阀门4,打开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气体流向为从第三连接管23流入第二连接管22 ;在抽负压时,打开第一阀门I、第四阀门4,关闭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气体流向为从第一连接管21流入第二连接管22、从第三连接管23流入第四连接管24。上述方式,在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时,可以在发动机运行的同时进行转换。第一阀门I、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可以采用电磁阀。电磁阀可以进行自动控制,尤其在发动机台架测试时,可以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进行测试。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微型处理器系统分别连接第一阀门I、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通过微型处理器系统来控制第一阀门I、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连接一网络模块,微型处理器系统通过网络模块与外部网络设备进行远程连接,实现远程控制。网络模块可以采用局域网模块,也可以采用蓝牙模块、3G模块或者其他无线网络模块。微型处理器系统还可以连接一人机交互装置,人机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器和按键。通过显示器和按键实现对阀门的控制和参数的设置。当然,第一阀门I、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也均可以采用机械阀门。机械阀门相对于电磁阀,系统重量轻、便于携带,不需要外接任何电源供电,实现手动控制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具体安装实施方式如下第一连接管21连接绝对滤芯进口,第二连接管22连接发动机油雾分离器出口,第三连接管23连接发动机空滤后,第四连接管连接绝对滤芯出口,并在壳体的两端连接负压管,在负压管的接口 31处接一个真空枪,用于在要抽负压时打负压。在不抽负压时,关闭第一阀门I、第四阀门4,打开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气体流向从第三连接管23流入第二连接管22,气体不经过绝对滤芯。抽负压,打开第一阀门I、第四阀门4,关闭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气体流向为从第一连接管21流入第二连接管22、从第三连接管23流入第四连接管24,气体经过绝对滤-!-HΛ 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改变气体流向的阀门系统,包括壳体和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阀门为四个,分别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五个空腔; 所述壳体上设有四个连接管,分别为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四个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阀门前方的空腔相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空腔相连通; 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空腔相连通; 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四阀门后方的空腔相连通; 在关闭第一阀门、第四阀门,打开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时,气体流向为从第三连接管流入第二连接管; 在打开第一阀门、第四阀门,关闭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时,气体流向为从第一连接管流入第二连接管、从第三连接管流入第四连接管。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变气体流向的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均采用电磁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变气体流向的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通过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变气体流向的阀门系统,包括壳体和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阀门为四个,分别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五个空腔;所述壳体上设有四个连接管,分别为: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四个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阀门前方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四阀门后方的空腔相连通;在关闭第一阀门、第四阀门,打开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时,气体流向为从第三连接管流入第二连接管;在打开第一阀门、第四阀门,关闭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时,气体流向为从第一连接管流入第二连接管、从第三连接管流入第四连接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杰明方伟宁
申请(专利权)人:马勒技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